手工藝品行銷策劃書

“diy”(自己動手製作)可謂是眼下時尚之最,很受年輕人的喜愛。聰明人總善於在時尚的元素里尋找商機,金華女孩日堯和娟子正是抓住了“diy”蘊藏的商機,“o(only)o(one)個性飾品屋”開張僅短短四個月,這家小店已經在姐妹倆獨具個性的經營下,日漸紅火起來。因愛好而開店日堯和娟子是親姐妹。兩人分工明確,姐姐日堯主外,妹妹娟子主內。身為店主的妹妹娟子較文靜,曾在一家電視台工作了一年。之所以辦起這樣一家店,她說興趣最關鍵,平時她總愛自己動手做些小玩意送人,朋友們常開玩笑說:“你應該去開一家diy。”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娟子心底的願望被觸發。一次偶然的機會,娟子在上海發現了一家刺繡廠,不僅可以提供貨源,而且可以提供培訓,於是,這個金華姑娘憑藉著過人的毅力,在一個星期內掌握了刺繡的基本手藝。

姐姐日堯,開朗健談,大大的眼睛裡透著機敏。大學主修文秘,工作後專升本考進浙江大學的新聞系。她邊工作邊讀書,還要兼顧妹妹的小店,忙得不亦樂乎。她和妹妹有著一樣的業餘愛好,在大學生活中積累了許多手工藝方面的知識。而大學中修的美學等課程也成為現在經營的審美資本,小店的進貨由她一手包攬。

精心打扮小店面

剛開始經營,為減少風險,姐妹倆決定找一家房租便宜、地理位置又優越的店面。幾經尋覓,終於選定了文一路物美超市對面一間8平方米的小屋,這裡處於文教區,附近大專院校比較多,而學生正是小店的主要顧客群。此外,這家店面又緊鄰菜市場和超市,人氣很旺,還可以吸引附近的居民。

飾品店要一炮打響,門面一定要抓人眼球。姐妹倆在小屋的裝飾上費盡了心思:門口一個大大的中國結,觸及地面,自然而然地充當起了門帘。仰頭是一個廣告牌:天藍的背景上一雙圓圓的大眼睛,定睛一看,原來第一個“o”是“only”,第二個“o”是“one”。“onlyone(惟一)”,小屋的名字就以這樣別致的方式亮在路人面前。讓人遠遠看一眼就不能輕易忘掉。

小屋面積小了點,不過沒關係,姐妹倆在四周牆上都安裝了鏡子,連門沿也鑲上了一塊塊菱形的小鏡子,視覺空間一下子大了不少,而且還有一種通透的美。店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首飾、壁畫,貓眼、檀木墜……各類自製手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

個人魅力吸引客人

小店的靈魂是那些獨特的個性飾品。日堯介紹說,開店之初,物品並不全,經過4個月來的搜羅基本齊全。

說起貨物的來源,日堯自有她的一大套生意經,她的原則是“無孔不入”。由於同事在國外走動較多,每次她總是千叮嚀萬囑託,讓朋友們給她帶些小飾品和自製飾品方面的書。每逢外出旅遊,尤其是雲南等地,別人忙著玩,她卻醉心於收集有當地特色的小玩意兒。其實,她連日常的逛街、坐車的時間也不肯輕易放過,只要一看見新鮮的玩意,就記在心裡;或靈感偶來,稍加改裝,又一新樣式在她的手下誕生。

當然,吸引回頭客的,除了個性飾品外,重要的還有小屋主人的個人魅力。日堯的熱情、娟子的周到,在顧客中是有口皆碑的。精湛的技藝,誠信周到的服務,就是在這些點點滴滴間令人感到了親和力,小店的顧客越來越多。

小店的經營一帆風順,姐妹倆有了更大的“野心”———日堯告訴記者,姐妹倆已經有了下一步更大的計畫:待到資金積累到位後,將連鎖店開到武林路去,並在兩年內爭取到溫州去開拓新市常創業心經有個性才會有市場個性來自於獨特,雷同意味著落後。有個性,不僅要求店裡商品的樣式有別於同行,而且要不斷推陳出新。一般而言,一種樣式,即便銷路再好,賣了五六件後便不提倡再製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