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比賽策劃書

一、前言

銀川自古就有“塞上江南,漁米之鄉”的美譽,廣袤的銀川平原得黃河灌溉之利,沃野千里,溝渠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全市濕地面積達4萬多公頃,全市已形成了遍及城市周邊的養殖水面18萬畝,成為西北乃至北方內陸地區自然資源條件最好的漁業生產區域之一。水產優勢與自然資源的完美組合,不僅造就了一個天然的大釣場,也培育出一大批釣迷、釣友,釣魚運動已經成為銀川市廣大市民民眾最為喜愛、參與最廣泛的一項體育健身活動。

釣魚是國家體育總局正式開展的99個體育項目之一。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作為釣魚運動主管部門,為保證全國釣魚運動的持續性、穩定性發展開始組織一系列的釣魚賽事。XX年銀川市成功的舉辦了“類人首杯”全國釣魚大賽,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102個代表隊306名選手,完成所有3個項目10場比賽。賽出了水平,賽出了友誼,使具有廣泛民眾基礎的釣魚活動更加規範,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釣魚運動的普及與技術水平的提高。

目前,在銀川市的居民中,有釣魚興趣的占居民總數的8%,經常參加釣魚活動的垂釣愛好者達到4萬人以上。垂釣活動已經成為銀川市廣大市民民眾最為喜愛、參與最廣泛的一項體育健身活動。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和區域,釣魚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競技體育項目。因此,發展釣魚健身運動,規範釣魚比賽規則、確定釣魚比賽規程、普及釣魚運動基本知識、倡導環保釣魚觀念是引導民眾開展釣魚運動、保持釣魚運動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把握釣魚健身運動廣泛的民眾基礎,以全國範圍的釣魚比賽為契機、為龍頭,牽動我區經濟,帶動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是本次釣魚大賽的活動宗旨。

銀川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在歷史上曾經是戎狄族、匈奴族遊牧的地方。秦時屬於北地郡北境,直至公元五世紀的夏國時,在今日銀川市東約8公里的地方興建了"飲漢城",這裡曾是赫連勃勃大夏政權的王家園林,名曰:麗子園,是一座遊樂城市。銀川始建於公元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此建國稱帝,史稱"西夏國",銀川為國都,時稱興慶府。

悠久的歷史給銀川留下了豐富的區域文化景觀和人文旅遊資源,境內有名勝古蹟和自然瀏覽景區60多處,其中尤以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和遠古時期刻鑿的賀蘭山岩畫為國內外學者和遊人矚目;著名作家張賢亮創辦的鎮北堡華夏西部影視城由於拍攝《紅高粱》等影片,使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塞上江南自然風光、回族穆斯林風情和西夏文化構成了銀川以“西夏古都、塞上風情”為特色的新興旅遊業。現在,銀川是全國99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河套文化和絲路文化交會地帶最具魅力和發展潛力的旅遊城市之一。

21世紀將是我國西部地區崛起的世紀,也是銀川市奮起直追、加快發展的世紀。銀川市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寫出絢麗多彩的篇章,讓一個特色鮮明的中國西部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在21世紀大放光彩。此次大賽以“健康運動、生態旅遊”為主鏇律,在國家體育總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我們的積極努力,釣手的精彩表演,釣迷的熱情助威,以隆重熱烈、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整體風貌,使每位參加釣魚大賽活動的領導、嘉賓、記者、賽手、遊客朋友們在銀川親身體驗一個豐富多彩、歡樂祥和的盛大賽事,感受到銀川人的真誠、熱情與好客! 領略到神秘悠遠的“西夏古都”歷史、濃郁的回鄉風情以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