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支教隊支教活動策劃書

(1)在教學的組織手法上,我們將延續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學習的場所設定在教室、操場以及模擬的社會環境等,課堂的組織形式仍採取班級為主,以增強學生在各種場景的互動性。

(2)教學的內容注重能力培養,同時兼顧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將從各個方面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3) 針對學生開展小型的朗誦 、書法、繪畫、作文等比賽及籃球、羽毛球、踢毽、跑步 、跳繩系列形式多樣的課餘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同時增進了團隊成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4)主要科目設定(具體見附屬檔案四):

2、調研

本次支教的目的地在涼山州德昌縣大灣國小,當地以彝族聚居為主。我們會從地理、經濟、教育三方面利用問卷、訪談、參與等形式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調查。通過調查,總結少數民族地區的變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現狀。

3、家訪

團隊成員定期開展家訪工作。家訪工作主要是通過與學生及其家長的近距離接觸,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從而有利於支教的順利進行。在家訪過程中,我們還會根據學生情況,對部分家境相對困難的學生建立貧困生檔案(檔案模板詳見附屬檔案五),在經過他們同意後發布在網站上,以引起社會上更多人的關注,為他們爭取到更多的幫助。

五、活動的可行性分析

1、客觀方面:

(1)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西南地區的教育投入,不斷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大力倡導大學生志願支援山區建設。這為我們支教活動的開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

(2)通過踩點調研,我們已經大致熟悉了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這有利於我們活動的順利開展。

(3)通過聯繫溝通,我們加強了與當地的友好關係,得到當地學校和學生的一致歡迎。

2、主觀方面:

(1)充分的準備。從本學期的5月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此次活動,每一個細節都做了周密的計畫和安排。

(2)寶貴的經驗。在活動前期,我們團隊已經與其他支教優秀團隊進行了經驗交流,並進行了初步的踩點調研,這為此次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3)優秀的隊伍。我們“愛在川西”支教隊的每個成員都經過了篩選、面試和培訓,從知識、能力到素質都有嚴格的要求。團隊成員不僅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更有吃苦耐勞的決心。

六、項目後續工作

1、支教結束後,召開總結大會,整理每個團隊成員的教案、支教報告、心得及問題反映,為下期活動提供經驗。

2、整理筆記、照片及錄相,製作支教海報、ppt及視頻,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支教部落格。通過網路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情況。

3、整理支教活動情況,並把項目成果反饋給資助方。

七、注意事項

(1)出發之前,團隊成員應準備好需要攜帶的東西,不能夠因為自己的拖拉、馬虎影響項目的整體進程。

(2)團隊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團隊內部管理制度》(詳見附屬檔案六),要有組織紀律性。

(3)團隊的所有花費應該在經費預算(詳見附屬檔案七)的基礎之上本著節約的原則進行,嚴禁鋪張浪費。

(4)對於教學過程要戒驕戒躁,用冷靜、耐心的態度來解決過程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5)對於當地學生和團隊成員的安全問題一定要重視,嚴格落實《安全保障制度》(附屬檔案八)。

“愛在川西”義務支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