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倡議書

第一章:總論

一、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旗XX——XX年社會包扶貧困嘎查村扶貧開發規劃項目。

2、項目建設地點:烏加河鎮油房村。

3、項目建設單位:**旗烏加河鎮人民政府

4、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5、項目工程建設進度:項目工程實施計畫從XX年4月開始,至XX年12月完工。

6、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 173.25 萬元,擬通過烏加河鎮人民政府自籌與爭取上級支持資金來解決。其中,民眾自籌資金13.25 萬元;擬爭取上級給予支持資金 160 萬元。

二、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實施條例》

3、《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4、《**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5 《烏加河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6、《烏加河鎮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

7、《烏加河鎮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8、《烏加河鎮農村扶貧開發規劃》

9、《烏加河鎮基層組織建設規劃》

10、《烏加河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項目規劃》

11、水利建築工程定額及其它相關檔案、資料

12、委託單位提供的其它資料

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背景

1、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旗烏加河鎮位於中旗西南部陰山腳下,河套平原北端,地處東徑108北緯41,鎮政府所在地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旗山前的一個標準的農業大鎮。總面積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萬畝,轄18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134人。其中農業人口27643人,占總人口的83 %。

2、建設單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烏加河鎮主導產業為農牧業,農業以盛產小麥、玉米、花葵、番茄,畜牧業以盛產德美肉羊、二狼山山羊絨為主而獨具優勢的產業發展大鎮。XX年,全鎮年產糧食7329萬公斤,飼草料7690萬公斤,大小牲畜存欄13.3萬頭(只),完成國民生產總值33221.43萬元,其中第一產值26752.23萬元,第二產值3287.3 萬元,第三產值3181.9 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486元,較上年增長14.8 %。

3、油房村項目基本情況

油房村位於河套灌區烏加河鎮鎮西58公里處,具有豐富的水資源,光熱充足地勢平坦的優勢條件。全村總戶數242 戶,總人口 946人,轄3個村民小組,有耕地4566畝,戶均18.8畝,大小牲畜存欄6460頭(只),XX年該村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14萬元,人均純收入1214元,較全鎮人均收入差3274元,屬於烏加河鎮貧困村之一。

4、形成貧困原因

由於過去灌溉制度和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農業生產的粗放經營,使農業生態系統現到嚴重破壞。一是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日趨嚴重;二是風蝕沙化程度逐步加劇。近年,該村通過土地規劃,興修農田水利骨幹工程,結合興井廢黃、灌排配套,使得該地區地下水位明顯下降,土壤次生化鹽漬化有了顯著的改觀。但全村60%的農戶生活水平仍維持在貧困線以下,耕種土地取得的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產、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基本為零。因此,擬通過國家投資和鎮政府自籌資金,發展節水灌溉,興修農田水利設施,改善生態環境等有效途徑,提高耕地質量,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畜牧業及第二、三產業來增加農戶的收入,提高生產、生活水平。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明確指出在“xx”期間,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是農村對外開放的視窗,它對合理布局生產力、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有利於提高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有利於農民生活的改善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農村社會的安定團結和穩定。

3、通過項目的實施,實現井、渠、路、林、田配套,達到增加耕地,改善生態和農民增收的目的。

第三章 項目建設條件

一、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本項目區屬黃河沖積平原和山洪沖積扇接壤地帶,地勢由北向南傾斜。項目區內,土地、土層深厚、存在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通過開發可用於農業生產。

2、水文地質:據內蒙古水文地質隊和烏中旗水務局水文地質資料表明,該地區地質形成於侏羅記晚期的斷陷盆地,由於構造上的長期深陷,構成了地水的聚集帶。含水層厚度達120--160米,地下水儲量大,水質好。地下水能夠用於農業灌溉和人畜飲用。

3、氣候:項目區位於河套平原北、具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溫長,夏季炎熱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發強烈。年平均蒸發量在2200——2400mm之間,平均降雨量177mm,且集中在7--9月份,與農作物生產期不同步,屬無灌溉無農業的區域。

4、土壤:因受黃河沖積和山洪沖積的影響,土體構多為粘土與壤土(包括粉沙輕壤)相間分布,土層厚度均在1米以上,可滿足農業生產的要求。

二、自然資源

1、光熱資源: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3225小時。積溫:大於00c,35220c

無霜期為97天——151天,平均無霜期為130天。

2、水資源:項目區供水量由三部分組成,大氣降水,引黃河水和地下水。因該項目區已棄黃,現在可以唯一利用的地下水,經分析計算,完全可以滿足發展井灌的需求。

3、生物資源,項目區的生物資源主要由農作物資源和動物資源組成。其中農作物資源主要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等。動物資源主要有野兔、野雞。

4、社會經濟條件、項目區現有農業人口802人,人均土地面積 8.8畝。其中人均耕地4.8畝,XX年人均收入 1214元。

5、基礎設施狀況,本項目區南測有舊烏加河渠、水利骨幹設施基本配套。固查線靠近該項目區,但項目區內的交通設施十分簡陋,只有部分自然農路、農田運輸十分不便。由於過去土壤鹽漬化、沙化嚴重,農田基礎設施不配套,未形成規模化林網建設。電力骨幹設施基礎已初具規模,可為項目區提供可靠的動力保證。

第四章 項目建設範圍內容

油房村東至豐裕村金星組界,北至油房村沙區、西至東泉子組烏蘭壕組為界,南至臨河區新華鎮界。

二、項目建設內容

1、項目規模:項目區轄區面積3850畝,集中連片形成長方形分布。

2、項日工期:該項目從XX年 4 月開始施工,至XX年12月全部工程竣工實施完成,工期為3年。

3、項目建設內容

(1)土地總體規劃:

項目區總體規劃占地面積3850畝,其中現有耕地3234畝鹽鹼地616畝。完成溝渠18條3.3km。農田主路9條7km,田間路18條17.1km。新植農防林帶5.4 km,植樹1400株,開挖農渠4條 1.8km,埋設管道1.8km,配套相應設施。開挖毛渠36條12km ,埋設管道12 km,打配套機電井 15眼,井深80km,混凝土井筒,單井出水量每小時80立方米。

(2)水利規劃

全面實行井庫雙灌,降低地下水位,達到地表土壤脫鹽目的。主要工程包括:開挖斗渠1.8km,農渠3.3km,毛渠12km,全部實現管道節水灌溉;打配套機電井13眼,井深80m,混 凝土管井管、埋設低壓管道12km。

(3)林網規劃

項目區新增林網3條,折計面積115畝 ,使森林覆蓋率增加了 2.98%,造林品種以農田防護林為主、輔以小量經濟林。項目區內設農防林大網路的林帶模式,在沙區設定防沙林,在東西主道路設定主林帶 ,以利保護農田。

(4)道路規劃

為了便利交通運輸,項目區設主幹路、田間路。項目區需增設南北走向主幹路6條,東西走向主幹路3條,路基寬8米,路面寬6米,高出地面0.5米,總長7km,田間路 18條,路基寬6米,路面寬4米,高出地面0.5米,總長17.1km。

(5)田塊規劃

以渠、溝、路為框架,將項目區分割成東西走向的條塊4塊,每塊東西長3.5km,南北寬185m。有利於提高水利用率,實現小畦灌溉,節約農業投入成本。

4、項目實施方案

該項目區要嚴格**旗、烏加河鎮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基礎上,實行井、渠(管)、路、林、電、田配套,將未利用土地轉變為耕地,並對原有耕地實施改造,提高耕質量等具體措施的指導下逐年逐量進行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必需工程。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共分三階段組織完成項目所有工程)

第一階段(土地總體規劃的實施從XX年4月到XX年12月31日前將利用1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土地總體設計、規劃、工程的招標等工作。並完成該項目區內土地的整平、測量、測繪等工作。總體不影響農戶的耕種。

第二階段(具體組織實施)從XX年元月至XX年12月31日前利用1年的時間完成,水利規劃、道路規劃、田塊規劃的建設工程(包含所有工程指標)。

第三階段(項目全部竣工、組織驗收)從XX年元月到XX年12月31日前利用1年的時間完成農防林、防沙林和綠化林的種植,植樹14萬株增加植被覆蓋率2.98%。在項目工程結束後,要嚴把質量和設計關,確保工程取得預期效果。

第五章 項目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一、項目估算依據

1、項目估算依據,本投資估算依據主要是《水利水電工程預算》《建築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結合本地實際而進行的。

2、投資估算173.25萬元

3、資金籌措:項目爭取國家投資160萬元,民眾投工投勞13.25萬元。

第六章 項目組織實施管理

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為了保證項目工程的順利實施,必須成立項目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組織有關人員參與論證、工程設計、施工、驗收與資金、物質使用監督,檢查以及有關事宜的決策協調工作。

二、工程建設管理

1、建立法人負責制度

項目實施的承擔單位為項目法人,對項目的建設進度、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全面負責,並實行終身追究制度。

2、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

在項目批准後,在項目開工之前,須向社會公開招標。並根據各類項目的工程性質,工程進度安排要求等編制標書,招標要按國家規定的正式程式進行,增加操作透明度。

3、建立工程監督制度

監理人作為中介機構,對業主和施工方面進行全面監督,保證工程質量和項目管理的規範化。

4、財務管理

嚴格執行有關《財務管理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實行財務管理達到帳據、帳物相符,努力做到增收節支,財務要定期審計。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該項目區的農業產業布局和規模,按照產品市場價格及動態投資回收期計算,項目完成後,每年增加糧食總產量為96.25萬公斤,副產秸稈577.5萬公斤,年增加收益為14.86萬元,戶均增加收入614元。

二、社會效益

項目的實施有利於本地區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戰略的實現。項目完成後,可新增耕地616畝,新增耕地為16%,改造中低產田3234畝,可使其變成優質的穩定、高產田使每畝耕地增加糧食50斤,以上為農戶的脫貧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項目實施過程可吸納部分剩餘勞動力、為當地民眾解困和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項目完成後,能夠實施農業經濟產業化、規模化的戰略,建立綠色農業基礎增強該地區的農業生產後勁,促進地區經濟振興和快速發展。

三、生態效益

通過對項目區進行綜合性治理、合理規劃、統一布局,使其農、林、水、路一體化,發展節水灌溉,提高土地生產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良和防治土壤鹽漬化,使項目區植被覆蓋率大帳提高。既可起到因沙防風的作用,同時有利形成農田小氣候和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觀,為項目區的農業生產可技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附:項目投資算匯總表

更多文章
扶貧捐款倡議書格式範文
扶貧濟困倡議書
廣東扶貧濟困日倡議書
2016扶貧濟困獻愛心倡議書
2016扶貧濟困倡議書
行善扶貧倡議書
扶貧幫困助學愛心運動建議書倡導書
學校扶貧濟困活動倡議書
扶貧濟困募捐倡議書
奉獻愛心扶貧助學捐款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