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喧譁與騷動讀後感300字

《喧譁與騷動》與一般小說比,主人公穿越多個時間層進行連鎖式回憶,引用很多神話傳說還有《聖經》的故事,大段大段沒有標點符號的句子,這些都很特別。但格外引起我注意的,則是主人公在回想的過程里多次重複的某些小詞小詞組或是小句子。比如班吉無數次在某段描述中突然提到的“她身上有樹上的香氣”,傑生提到的“他說起來吧”這句話。這樣幾個字可以將正在專注於閱讀的讀者猛然拉回一兩分鐘之前的段落里,逼著讀者同主人公一起,思想輕飄飄地混沌起來,時而飄搖到十年前,時而回到當下。循規蹈矩的讀者可能會到不解和不悅,這些無序的“小東西”打亂了他們的思路,而我則不怎么認為。我第一次讀到班吉嗅到凱蒂身上樹的香氣時,我有感於班吉對他姐姐純潔的喜愛,第二次讀到時感到班吉心中充滿著對凱蒂重重的依戀,第三次第四次,漸漸感到心驚。一個人思念另一個人很正常,而在想別的事情的時候無意中就想到另一個人,這則超越了一般思念的概念。這是程度非常深的思念,而這程度,並不是通過細緻的描寫體現,而是通過這種“無意識”的重複出現而生動強烈的展現。何為文字的表現力度,如何在文字中滲透濃厚的感情,在我看來,這些小東西便足以回答這兩個難度不小的問題。

我一直認同小詞小句子在長篇文字中的重要性,這種重複的寫作手法(姑且稱之為一種寫作手法)我也在嘗試使用。其實不僅福克納,在這之前我已經在其他作品中領略到重複出現的小詞小句子的魅力。美國硬派恐怖小說家,本特利•利特,他的多部小說中用到這種手法。在恐怖小說里,小詞小句的重複出現無疑會加重恐怖的色彩。由於小詞小句聯繫到前面的情節,在這裡我僅僅列舉一些例子,不作過於詳細的分析。

[他皺皺眉,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和鄰居的一個小女孩在一座蟻山上和周圍的草地上澆上汽油,然後扔進一根劃著名了的火柴。他們看著那些昆蟲的身體被燒焦、烤黑。

……(主人公回到現實生活中,描述回家吃飯的場景)

……也不是他認為自己不如人,所以就要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不是,原因要簡單得多。簡單,同時也更複雜。

他喜歡傷害別人。

那些螞蟻。

他深吸一口氣,低頭看著盤子中的土豆泥。]

本特利•利特的小說有一個特點,段落都特別短,有時候一個小詞就單獨成段。其實我覺得這樣突出重複的小詞小句的手段並不如福克納那樣將其夾雜在繁亂思緒中高明。但作為撩人心弦的恐怖小說,小詞小句單獨成段卻更直接地達到“嚇唬人”的目的。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偶爾使用重複出現的小詞小句。下面這段摘自《天黑之後》。

[薰拿起桌上的煙叼在嘴裡,用火柴點燃,撅起嘴朝電腦螢幕長長地噴了一口。

靜止螢幕上被放大了的男人的臉。]

這裡,重複的偏正短語強調了小說中的人物薰的思想一直被這個男人的臉牽動著。同樣,這么寫也將讀者的心拉回靜止的螢幕上。

這些便是我讀了一部分《喧譁與騷動》之後小小的感想。沒有特意查找意識流小說的相關介紹,我擔心這些介紹會影響到我的寫作思路。我對意識流小說的認識也許還很淺顯,但我有理由相信,它們一定真實並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