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級讀後感:讀《我們沒有富爸爸富媽媽》有感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我們沒有富爸爸富媽媽有感

在《我們沒有富爸爸富媽媽》中,有一篇《在艱難中前行》。它的作者張文燕是廣渠門中學xx級畢業生,如今是中國外交學院國際經濟系二年級的學生。

這是一位在非常特別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她媽媽岳淑華小時被姥姥蔡玉霞收養,後來因病下肢癱瘓。在她上國小的時候,狠心的父親又離家而去。多年來,小文燕和姥姥、媽媽一家三口,全靠豐臺區民政局發給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證金”生活,開始是每人每月170元,後來逐漸增加到285元,但張文燕一滿18歲便不能再享受這一待遇,全家每人平均生活水平依然在二百元以內。好在那時她已考入了廣渠門中學“宏志班”,由學校給予資助,才得以維持學業。

xx年夏天,張文燕以文科550分的優異聯考成績進了外交學院。她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找了幾份家教,一月大約能掙一千來元錢。這樣,家裡的日常開支,包括給姥姥媽媽治病的錢基本上有了著落。此外,每月還能擠出50元、100元的,送到學校,幫助“宏志班”一位小同學。

在採訪中,李雅東老師向我說起有關張文燕的一則小故事:去年的一天,張文燕來家看她。她發現小張臉色有些白,一問,原來小張剛剛在路上見到通州區的流動義務獻血車,就“順便獻了200毫升的血”。“你看,像小張這樣才20齣頭的孩子,就已經深深懂得:要像‘烏鴉反哺’的方式來回報社會,回報他人對她的愛——這樣的事,在我們‘宏志班’的學生中還有許多。他們真值得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