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讀後感600字範文

讀《野火集》完全是因為想看看龍應台的其他風格,看這種書這幾年已經沒有再如以往憤世嫉俗,看到後或者有引以為知音的感覺,已經慢慢的嘗試做一個局外者,不在被很憤怒的情緒牽著鼻子走,但看《野火集》還是讓我有點激動。

在我認為,《野火集》和同樣來自台灣的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其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希望用文章來喚醒人們。《醜陋的中國人》喚醒中國人進行自我反省、取長補短,而《野火集》喚醒的是中國人的良知。

《野火集》里的文字雖然注滿感染力和煽動性,但是它超越黨派,不涉權力的性格又使人“放心”。感性文字中蘊藏著最直接的批判,人心為之沸騰。

龍應台女士常常針對當時台灣的一種社會現象,一類具體事物,甚至於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給予無情的透視和直接的批評,讓人心有戚戚。這些事,就發生在周圍,看得見,摸得著,具體、實在、確切;而內中的緣由、涵義、影響、作用,常人似乎無所感,一經點破,立時豁然開朗。書中的文字,不辛辣,不深沉,很是生活化,雖然寫於二十多年前,讀起來還是快意恩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不要擋住我的陽光”、“以‘沉默’為恥”等,她用文字來發出吶喊,提醒我們這些生活得混混沉沉的人對社會、對環境、對人,對已,產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活著?

表面看上去,龍應台女士是痛恨台灣當時的社會現狀,但深層次所反映出來的,更是對台灣的愛,她說的現象都是真實的,她評台灣的大學管理模式為“幼稚園”,批中學教育是在培養“機器人”,甚至說台灣好比是“生了梅毒的母親”,可她還是說,台灣是“那個生她養她給她生命和家的人”

正如序言中楊澤先生的評價:龍應台的文字如野火,照亮台灣全民民主時代前的不成熟,尚未啟蒙的狀態。這樣的書,即使今天讀了,仍然會野火般點燃人沒有死亡的思想。一頁頁的翻過,似乎就是現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恍若親身經歷,環境污染,教育桎梏,官僚主義,關於屈從,關於權威,關於崇洋,一些是我們曾經做過的羞愧臉紅事,一些是我們受過的窩囊委屈氣,凡之總總,

文字的力量在於給人啟示,掩卷反思,關於別人,關於自己,竟也如龍女士所說產生了“無力感”,蘇格拉底說:“當我對一個制度不滿的時候,我有兩條路,或者離開這個國家,或者循合法的途徑改變這個制度。”這兩點於我都無法做到,這就是龍女士說的“市井小民的悲哀”么?

不管如何,還是感激龍女士,提醒我這個“市井小民”也有個體訴求的需要,我身上也有保護自己個體價值的衝動,也有承諾社會良知的涵養,這或許就是我從書中受到的啟蒙。

我從沒去過台灣,對台灣的了解也很膚淺,但通過拜讀龍女士的文章,感覺80年代的台灣正如我們的現在的大陸,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不正如當年的台灣嗎?很佩服龍女士道德批判的勇氣、、膽略、魄力、精神,贊同有人稱龍女士為“女魯迅”,於刀光劍影之中,感受她的那份愛之深,責之切的誠摯,野火的精神就是要燒掉腐朽和醜陋,去除不義和不公,以此清出一片乾淨的地方來,我們現在不也正需要這樣狂飆的野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