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行銷總監的經典辭職報告

這一點,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這種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說,我感覺很不好,這不僅對我是一種傷害,對公司更是一種傷害。我敢肯定,我現在蹲點來*作**市場遠遠比公司直接招我來做**市場困難得多!

來自非市場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來搞革命,只會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傷,很被動。

說起這些,我不想去糾正我們的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重要的是面對將來。過去已經是這樣的,我不想將來還是這樣,公司和我都受不起這種時間的浪費。所以,我只想說明一點,以後,公司想讓我做什麼,就最好明確地告訴我,我覺得能幹,我就乾;不能幹,就不乾。

不要連革命的目的都沒有搞清楚,就讓我去幹革命。

我們是盯著目標還是過程?

因為我們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們革命的目標也就變化莫定。

剛來的時候,公司告訴我:咱們公司的管理很混亂,我們需要把管理規範起來,加強制度化建設。於是我就開始抓行銷體系的制度化建設。但制度化建設有兩個前提:一是需要時間;二是需要頂住業績壓力。然而,這兩點我們都沒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項新制度的出台,肯定會破壞現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肯定是需要時間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業部制,花了三年時間,三年銷量沒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現在,美的做得怎么樣呢?主動求變,活下來,而科龍一直沒變,卻幾近死了。

第二,我們的制度監督者,尤其是財務系統,卻對新制度抱著一種非常呵求的態度和原則,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們什麼就都萬事大吉了,只要按制度進行監控,就可以了。從來不從財務的角度進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從來不從財務設計的角度進行一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後追究和處罰;如果是這樣,那財務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實行新制度後,一看,哎,銷售與以前相比,沒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制度也不過如此嘛!那我們有沒有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還是有其它因素?我們有沒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場因素和非市場因素?沒有啊!

第四,實行新制度後,制度中的每個人都得調整,犧牲短期業績不可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種時間儘可能地縮短,而不是一點時間都不給。**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個月時間都沒給夠。

第五,在新制度的試行過程中,作為制度的設計者,必須時刻跟進,隨時調整,而公司並沒有給我這個時間(我得去別的區域走訪市場,遠程跟進只能是不解近渴),卻讓制度的監督者來跟蹤,可想而知,不能跟著情況的變化而調整的新制度卻還得遭遇制度監督者的呵求(不懂銷售的監督,純從財務角度考慮),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在上述五種因素的制約下,新行銷體系流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著過程,就忘了我們的目標。

就像一個故事講的一樣:有一個父子倆,在雪地上比賽走路,看誰走得直又快。父親看著終點,一步一個腳印,做得既直又快,兒子看著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頭看一步,結果是又慢又彎曲。

其實,*總,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並沒有錯。

也許錯就錯在我們實行新制度的基礎還不成熟,因為對於我們目前來說,太需要的是業績,而不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