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管理人員煩人酒店辭職報告

l總:您好!

今天,當我不得不懷著複雜的心情提筆時,心中充滿了感慨和遺憾。今天算來差不多是我上任總經理五個月的樣子,其間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儘管這五個月已經取得了我們公司歷史最好的業績,但我還是決意離開,這種結局帶給我更多的是沉重和反思。

一、反思走入公司的決策

1. 是因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為目的——我邁出的第一步就錯了

當初經過跟您和獵頭公司協商,我對公司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調研,呈交管理診斷報告後我選擇了放棄。兩天后您親自開車到我家,而且告訴我,您組織過中層管理人員集體表決,一致通過聘我做總經理,並讓他們每個人簽了“軍令狀”,如果某一天因為新任領導的管理需要,對他們進行調整或辭退,任何人不得有異議。我很感動,自感無法望孔明先輩之項背,無需三顧茅廬;也看您變革決心之大,告訴我把權力完全下放,可以大膽放手地去乾;還有一點是我的私心——大學畢業二十年一直在外漂泊,中國人有個葉落歸根的情結,而我們公司正好在老家,種種複雜的原因讓我接受了這份任命。

問題恰恰出在這裡:是因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為目的——我邁出的第一步就錯了;而作為您,在各項條件尚未完備,尤其在您沒有足夠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就匆忙引進了一個總經理。

進入公司兩個月後,在逐漸意識到公司過分注重短期效益,授權也遠不夠充分時,我提出了離開。是您的誠心再一次打動了我,是啊,來的時間畢竟太短,完全放權也存在風險,公司失敗不起,而員工的渴望、管理的現狀也確需引進外聘的高管;我同樣也失敗不起,作為從業多年的職業經理,更不願意輕易看到自己的失敗。

2. 您需要的不是總經理,而是一個總經理助理或者執行副總

企業發展之初,老闆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靠人治。當企業十幾、幾十個人的時候,企業所有情形都能一目了然,問題一句話就能解決;而當組織規模擴張到上百人的時候,自己那雙眼睛已經遠遠不夠用了,自己所到之處滿眼都是問題,而且說個十遍八遍都不管用,就連睡覺都得睜一隻眼睛。您招聘我的目的不僅因為自己飛得太高太快,感覺那些熟悉得連乳名都能隨口叫出來的老臣已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及企業的形勢,還希望借他人之手革除組織的痼疾,又能避免被人說成是炮打慶功樓的朱元璋似的領導。

今天看來,我們雙方的定位就沒有從根本上取得一致。您是想透過一個外聘的高管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貫徹下去。您需要的不是總經理,而是一個總經理助理或者執行副總,無非為了促成我進來,冠了一個總經理的名頭,儘管您對此一直諱莫如深。

但我們配合的最大問題在於,老闆您希望透過一個職業經理去改變下邊時,卻沒有意識到系統問題的根源大多出在自己身上。職業經理依之,將因錯位導致捨本逐末;反之,試圖改變老闆的結局,往往注定失敗的是自己。

因此,我們公司招聘高管,必須在您認識並接受改變自己的時候。

二、反思戰略思路的配合

一個企業的戰略要統領全局,是企業發展之大綱。戰略是基於企業使命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綜合因素並配備必要資源的結果。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配合不同的戰略。

1.今天成功的經驗,有可能是明天失敗的根源

先看一下我們公司的部分運營指標和問卷調查數據:

(1)幾個主要運營指標:

XX年銷售額較上年增長-10.7%,XX年增長率為2.3%;

質量方面:XX年配套產品退貨率為13.8%;

成本方面基本變化不大;

交貨期沒有統計數據。

(2)下面是摘錄的部分調查問卷、訪談和檔案記錄的數據:

了解公司戰略規劃的員工占比:3.8%;

認同企業而留下的占比:5.1%;

員工公平滿意度:29.4%;

越級指揮普遍性:74.5%;

檔案執行率:13.4%。

近幾年業績徘徊的原因全在這裡:運營指標是結果,問卷調查的數據是原因。您對診斷報告是認同的,我們也不止一次溝通過,企業由快速增長變成停滯不前,已經說明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長痛不如短痛,趁現在企業效益還好,市場還給我們喘息的機會,應儘快把工作重心放到規範基礎管理上,否則受技術、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執行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在質量、交期無法徹底保障的情況下,我們供貨越多風險越大,等到我們的品牌信譽出了問題再去補救,就為時太晚!

事實上,在我進公司不久,您重新調整了XX年的年度目標。這個目標是在前三年業績徘徊的情況下,銷售額增長32.8%。

回顧一下我們公司發展的歷史,我們企業的發展,得力於老闆您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廣泛的社會資源,我們是在行業競爭力極其弱小的情況下,借火爆的行業形勢,靠低端產品和價格優勢迅速膨脹起來的,我們賴以成功的增長模式就是複製規模。

儘管您嘴上承認規範管理為第一要務,但內心似乎更偏好規模效益,做得更大,然後更強。但是,做大還是做強,要看企業發展的階段,不是憑感覺或拍腦袋出來的。今天成功的經驗,有可能是明天失敗的根源。

2.老闆的格局決定一個企業的戰略,有什麼樣的戰略就會有什麼樣的企業

我曾在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做過,深刻理解殘酷的市場競爭意味著什麼。不用跟家電業比,即使跟普通競爭狀況的行業相比,我們的生存都是問題。今天我們企業所在行業的競爭形勢已經從藍海跨入紅海階段,但我們的思維還未從根本上轉變。

包括您在內的眾多元老對此不以為然,企業為了快速賺錢難道還錯了嗎?要這么說,那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中學畢業就去工作,而要選擇上大學?上大學不僅不賺錢,每年還要花費上萬元!

也許我們思路相悖的原因在於,在老闆您的眼裡,企業從無到有,是自己一點一滴心血的結晶,您對待公司更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尤其隨著規模的發展,對企業命運的擔憂可謂如履薄冰,容不得半點閃失,導致在戰略決策的風險評估和選擇上,傾向於經驗避免失敗。

但我一直在想,當行業形勢迅速逆轉後,我們怎么辦?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靠技術?管理?市場資源?還是價值鏈?我們沒有優勢可言!

老闆的格局決定一個企業的戰略,有什麼樣的戰略就會有什麼樣的企業!

三、反思對下工作的推動

一個企業的成功80%在於執行力,優秀的執行力可以彌補和發現戰略的失誤。而在我們公司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安排會出現大相逕庭的結果。下面從公司最基本的幾個方面,分析一下我們不能有效推動工作的問題出在了哪裡?

1.只換一個包工頭,想領著原來一幫蓋草房的泥瓦匠蓋起高樓大廈是不可思議的

一個公司,組織結構的確定要服從於公司的整體戰略,然後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進行崗位分析,進而把合適的人員選拔到合適的崗位。而在我們公司,核心權力層都是跟隨您十年以上的老部下,如果這不是問題,那您身邊的司機都陸續做了部門經理、副總經理的時候,還感覺不出其中的問題嗎?感恩的方式有多種,如果送出去深造,對彼此是不是一種更負責任的做法?當然,也許問題出在了因為待遇匹配了相應的職位。

建築學中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只換一個包工頭,想領著原來一幫蓋草房的泥瓦匠蓋起高樓大廈,簡直是天方夜譚,除非隊伍素質提升,要么服從統一指揮,可這在我們公司卻難以實現。

2.老闆不是救火隊長

在公司組織倫理的管理上,您遠沒有意識到越級指揮對一個企業帶來的危害。您對公司的情感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您喜歡事必躬親,對企業的了解甚至哪個角落有個螺絲都清楚;當您看到工人維修效率太低,挽起袖子就下手,或者認為哪個地方需要調整,現場就調動起資源。效率倒是有了,但結果是連他們的主管都不知情,原有的計畫也被打亂。試想老闆您擔任了多年的“救火隊長”,其結果是不是“火勢”越來越大?問題也像您帶的手機一樣變得越來越多?對此我曾不止一次跟您溝通過,您也意識到其中的問題,但您認為自己就這個脾氣。

3.一個個被架空的主管,員工會服從他們的管理嗎? 當層層都可以不服從安排,企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人事權的控制,將決定一個管理者的權威。我曾做過兩個不同類型企業的總經理,雖不敢說取得過什麼成就,但至少通過運作使他們的品牌躍升至前幾位。我非常清楚變革的艱難程度,在千名員工中近1/4是夫妻的複雜環境中,一招不慎甚至連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我們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要接受雙重領導,人事調整過於艱難。生產系統內部一個車間主管的任用上,根據其業績已明顯不適合,我建議其直接主管予以調整,主管說自己早想調整,但此人是您不久前直接任命的,強行調整會帶來系列的問題。我曾三次跟您溝通過,但最終的結果是人事變動我事先都不知情:在其出問題後,您一怒之下當眾拿下。如此一來,他的直接上級權威何在?部屬有必要在乎他們嗎?一個個被架空的主管,員工會服從他們的管理嗎? 當層層都可以不服從安排,企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您告訴我,不聽就狠罰。罰款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當罰款導致配合更加艱難的局面時,對這些陽奉陰違的部屬怎么辦?

4.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讓一個人執行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通過溝通改變其觀念,二是如果不執行意味著將出現其擔心的後果。在紀律規範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推行企業的一系列舉措,我首先實施了部分贏得民心的措施,然後草擬了企業基本規範十條,組織員工充分討論修訂、全員學習、考試並排名獎罰、執行日期事前公布、責任人處理、部門領導違紀率排名、定期張榜公布等,同時為了有效推動,實施了檢查和處罰兩權分立,並階段性借用新入職人員檢查。感謝您在這一點上的大力支持,實際看到的結果是,一路下來被罰的幾乎都是一些主管,還有您倚重的那些員工。公司紀律也隨之出現空前的好轉。

但問題在後邊,很多人開始提出異議,穿工作服重要嗎?開會響手機能影響企業效益嗎?還不如把精力放到多生產一個配件上。在元老們的眼裡,他們就是把太陽叫出來的公雞,企業是他們拼死拼活掙來的,大家拼來拼去拼到最後卻突然發現一個陌生人僅憑那點所謂的資歷就坐享其成,不僅高高地坐在他們的頭頂上,而且還要享受著他們為企業辛苦半生都無法企及的待遇,內心會產生極端的不平衡,恨屋及烏,自然對新推行的一些政策極具牴觸情緒。而更要命的是您的態度也隨之開始動搖。其實我的目的在於給員工一個信息——從現在起,凡是新頒布的檔案都會以此為例,以便為將來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鋪平道路。心理學中,這叫“首因效應”或“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