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黨課教案

各位黨員,現在社會上流行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很多人都認為講得很經典,這也反映出社會各界對讀書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們在座的都認可學習對我們的個人成長和工作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個觀點。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看看社會實際生活中,是不是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大家都愛讀書、好讀書、善讀書了嗎?

據統計當前我國國民每年每人僅讀 4.5本書,有讀書習慣的人大概只占到全體國民的5%,一年中連一本書都不讀的超過50%。但在國外,如法國有55%以上的人確認他們每年閱讀1至12本書,24%的人閱讀了12本以上的圖書,其中不少人的圖書閱讀量達到20本;加拿大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周讀書4.5小時,每年每人平均讀書17本,有81%的人每年買入一本新書。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們的國民年平均讀書量,只有歐美已開發國家的幾十分之一。有專家指出,閱讀在我國很多人心目中不是一件要緊的事,因為讀書和遊戲享受、賺錢升官沒有關係,何必浪費時間。

一、讀書的重要意義

讀書滋養人生。讀書學者于丹把看書閱讀分成有用的閱讀和無用的閱讀。所謂有用的閱讀就是為了拿一個文憑,為了在社會中提升自己的地位。這種閱讀當然是重要的。但是,比這更美好的境界是無用的閱讀,就是為生命、為成長的閱讀,它不見得能直接給你一個文憑,不一定給你專業的技能,但是她能讓你的心靈變得遼闊。于丹說生活就是一鍋滾開的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問題是你自己以什麼樣的質地去接受煎熬,從而在最終看到不同的結果。讀書就是幹這個的,就是滋養自己。文化的力量,我們不能誇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來臨,也不能改變金融危機。它能改變什麼?它改變的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態度,是我們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

讀書助人成功。今年5月8日,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來寧波參加寧波書城的開業典禮並舉行了《閱讀使人生更美好》的演講,他提到:“我曾在幾個大學說過,30歲的人如果具有40歲的智慧,他的一生很可能是成功的。如果他只有20歲的智慧,則可能是失敗的。但是多數30歲的人只有30歲的智慧。有學生問,怎樣才能具有超前年齡的智慧?我答,多與睿智的長者交流,多讀好書。”

讀書關乎國家民族。xx總理在不同場合談讀書,令人深思,總理說“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

二、讀書是一種責任

“愛學習、善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早在1940年,黨中央就決定將每年5月5日馬克思生日作為全黨的學習節。後來由於連年作戰,又歷經政治運動,環境、條件變化甚大,學習節的活動時斷時續,慢慢很少被人提起了。但是,由此而開創的一帶學習新風,卻奠定了中國共產黨人講學習的優良傳統。

最近黨的xx屆四中全會強調: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因此,幹部多讀書多學習的要求得到了更多的強調。相比以往而言,我們黨創新性地將學習作為一種導向、一種制度固定下來,讓學習為黨的創新發展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現在許多領導幹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和省市區領導同志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竭力在各級幹部乃至黨員中推廣讀書活動。黨員幹部只有想學、善學、恆學,努力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真正做一個學習型的黨員,才能真正實現學習型審計機關的創建,才能切實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而神聖的使命,有力地推動審計事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