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黨員管理工作總結

黨的xx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特別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下崗失業中的黨員,生活困難的黨員和老黨員解決實際困難。”當前,地方黨委和政府對欠發達地區農村黨員工作重視不夠,關愛意識不強,關愛措施不夠到位,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比如:當前農村相應建立了城鄉最低保障制度、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制度、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但沒有農村老黨員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的人文關懷。做好關愛農村老黨員工作,對老黨員的生存狀況、人格尊嚴、生產、生活條件以應有的關愛,這不僅僅是贍養愛護老人的問題,也關係到樹立黨的形象和威信,關係到鞏固黨在農村領導地位和執政基礎,關係到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大問題。地方各級領導尤其是黨政“一把手”要把關心愛護欠發達地區農村老黨員工作真正列入到日常議程,作為一個重點和長期的工作抓實抓好。

2、加大宣傳做好農村老黨員工作的力度。地方各級黨組織要利用報刊、會議,特別是在“七一”黨的紀念日,廣泛宣傳農村老黨員在年青時期為黨和人民作貢獻的事跡,廣泛宣傳農村老黨員在年邁後潔身自保、發揮餘熱、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再立新功的事跡,在年度評選優秀(先進)工作中老黨員要安排一定的比例;同時要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保障法》、《中國共產黨黨員保障條例》。使關愛老黨員、保障老黨員合法權益能深入人心,並轉化為自覺行為,從而使整個社會形成尊重農村老黨員的良好氛圍,地方各級黨組織要更好地制定落實關愛農村老黨員制度,實現組織、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關愛機制,切實給農村老黨員以更多的人文關懷。

3、發揮好農村老黨員作用。從我縣乃至各地情況反饋來看,凡是農村老黨員作用發揮好的,村“兩委”關係就比較協調,村風、民風就比較正,基層組織工作開展得就比較紮實,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就比較強;反之,黨組織的戰鬥力則比較弱,村中問題也比較多。因此,要信任老黨員,充分發揮農村老黨員的經驗優勢、威信優勢、聯繫民眾廣泛的優勢、善於做組織協調和宣傳教育工作的優勢,使他們在農村社會事務活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一是開展設崗定責活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老黨員設定參政議政、民意收集、村組事務財務監督、治安維護、老年活動等崗位。二是成立村組民主理事會,發揮老黨員參政議政作用。組織他們參與村務管理,對村級經濟發展規劃、財務管理、公益事業、重點項目等重大事宜提出意見、建議,為現任村組幹部當好參謀。三是建立政策宣傳和社情民意反饋渠道,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在民眾中的影響力,引導民眾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及時向鄉、村反映民眾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協助解決,維護農村穩定。四是實行新老結對,發揮傳幫帶作用。採取“一幫一”、“一幫幾”的方式,組織資歷深、精力足的老村幹部、老黨員與新任幹部、後備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結成對子,傳授工作經驗,加強思想教育,促進健康成長。

4、培育產業增加農村老黨員收入。農村老黨員儘管年齡已超過60歲,但大多具有一定勞動能力,適應強度不大的勞動。為了增加他們的收入,應積極引導發展適應當地實際的產業,如朱村鄉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戶均茶葉發展近5畝,且經濟效益好,許多老黨員從事茶葉種植、管理、採摘等農業生產,從中得到了較好收益,年收入達到4000-5000元。如果每個鄉鎮都培育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那么,不僅能給老黨員提供經濟收入的渠道,改善老黨員經濟條件,又能充實豐富晚年生活。各欠發達鄉鎮黨委、政府在做好勞動力轉移工作時,對一些發展農業條件好、交通方便又有較好自然資源的村,還應做好市場調查,制定和培育產業發展規劃,引進農業加工龍頭企業,給農村老黨員創造生產就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