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學校黨支部工作總結

我校黨支部在上級領導的直接關心指導下,始終堅持學習與提高,工作與服務並重的原則,堅持按照工作計畫踏踏實實的做好了每一項工作,使全體黨員在師德、師智、師能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及提高,出色的完成了各項任務,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 

XX年年1月 鄒麗環、賴寧靜老師師撰寫的論文獲一等獎;王雪梅老師的獲二等獎。其中鄒麗環、賴寧靜兩位老師的論文在《陽山教研》上發表; 

XX年年4月 阮書敏、李秀琴、王雪梅、黃業民、梁嬋娟、葉國輝在學校舉辦的的青年教師比賽中分別獲獎; 

XX年年5月 梁嬋娟老師獲縣藝術教師基本功比賽片賽一等獎;她組織編排的大型集體舞獲縣、市等上級領導的讚賞;葉國輝老師組織指導的學生參加“聚龍杯”書畫比賽中多人獲獎,其中,陳子瀟同學勇摘書法國小組的桂冠; 

XX年年6月 梁嬋娟、葉國輝參加省組織藝術課錄相課比賽效果佳,評價高; 

XX年年6月 李梅蓮老師被授予縣的“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光榮稱號;青年教師歐陽旭勤老師被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青年教師在教育教研、基本功比賽、指導競賽等方面屢屢獲獎。 以上成績,充分體現出我校支部黨員教師們在各自的教育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教書育人,真正起到了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回顧過去,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 樹立良好師徳,提倡愛崗敬業 

1、積極組織教師們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學校支部提出了學習目的和具體要求,通過集體學習、討論和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紀律處分條例》,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寫好筆記本和學習體會,深入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堅定黨的信念,全心全意服務於教育事業。 

2、面對如今青年教師壓力大,工作情緒化等新出現的問題,我校黨支部、工會、團支部聯合舉行了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如“三.八”婦女節,組織全體婦女教師開展座談會、遊園會。“五.四”青年節組織青年教師與稱架一級電站的青年團員們開展聯歡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大大緩解了老師們的工作壓力,還增進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凝聚了我們的團隊精神,充分體現了青年教師們的先進性和青春朝氣,使老師們帶著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 開啟師智潛能,提高教師素質 

1、作為教師,必須掌握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紮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知識和心理知識。為此,青年教師們常利用業餘時間認真閱讀各類教育教學雜誌,並做好讀書筆記,撰寫讀書體會。主動參加各類學歷及非學歷的進修學習,現在已有數名青年教師正在進行本科學歷的進修。同時,部分青年還參加了英語口語、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創造教育等非學歷培訓。通過這些培訓,使我們的青年教師進一步意識到了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積極更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使每一位青年教師在工作中找到了新的坐標,並向這方面不斷努力。 

2、學校還以加強文化學習及業務知識培訓為目標,組織了“理想、責任、能力、形象”的主題教育活動;XX年秋季開展“青年教師優質課” 評比活動;XX年春季開展“青年教師說課比賽”。在說課比賽中,阮書敏、李秀琴、王雪梅、黃業民、梁嬋娟、葉國輝在學校舉辦的的青年教師比賽中分別獲獎。 

這些活動,不僅挖掘出教師們的潛伏著的能力,還提高了教師們的素質,素質決定一切,教師們的思想、業務素質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得以順利地進行。 

三、 重視提高師能,深入科研工作 

一學期來,我們重視抓教改課題實驗研究,促使教師成為科研型人才,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們的多個課題研究能融入新課程理念,在新理念的引導下,積極開展現場研討,開展教學設計、經驗論文的徵集活動,及實驗老師集中學習交流等活動,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些課題的實驗研究,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課程改革,都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李梅蓮老師負責合作學習課題研究組,她們研究的課題是《國小語文合作學習模式研究》;梁嬋娟老師負責的《山區農村中國小器樂教學現狀分析與研究》課題。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羅少鋒副校長積極組織學校教研室成員,舉辦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優及研討活動,擴大教研工作的參與面,營造濃郁的教研風氣,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本學期,我們分別在各個年級舉行了各科的教學探索活動,這些活動在教導處和各教研組長的組織下,開展得有聲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講課、評課,進一步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提高了駕馭課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開展教學設計、經驗總結、論文的交流、評選活動。時值基礎教育全面改革之時,廣大教師們積極投身於改革大潮中,大膽實踐、勇於探索,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為了推廣和交流這些教改成果,我們配合省、市、縣教研室先後徵集各學科的教學設計,經驗總結、教學反思,並挑選出一部分有價值的教育教學經驗論文及教學設計上送省、市、縣教研室。如鄒麗環的《構建“三化”平台,激活語文課堂教學》、劉衛雄的《活化教材 趣化內容 最佳化課堂 提高山區國小英語課堂實效》、賴寧靜老師的《讓計算教學充滿魅力》、林樹權老師的《創設生動教學情景 激發學生思維》、王雪梅老師的《淺談國小科學探究性學習的實效性》、龐碧蓮老師《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