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研討文章: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的事

《人民日報》報導了在4月19日—4月23日,共青團新媒體和文化成果交流展覽會在背景展覽館舉行。團中央運用先進的新媒體,增強了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讓團活動廣泛而深入地走進了青年,融入了青年。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新一批的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積極向黨,虛心進取,追隨黨的事業,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可是,這些有意義的、理論的黨校課程並非完全枯燥地讓我們無法接受。因為黨校組織的一系列內容讓黨校學習變得“有意思”了。

讓學習變得“有意思”。每次上黨校課,各位老師除了給我們講解黨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把它與學生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有機結合起來,聯繫生活,聯繫校園,聯繫學習,促進學員的健康成長,使得理論內容栩栩如生地進入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讓黨的知識變得有血有肉,變得豐滿了,很好地做到了“深入而淺出”。另外,黨校還開設分班研討課程,讓黨校的學員進行小班化學習。這種組織形式的學習讓我們有機會互相交流討論,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習借鑑其他黨員的優點,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學習熱情。比如在第一次分班研討會上,我們各位學員都對自身作了深刻的剖析,發表了簡短的“我離合格黨員有多遠”的講話,在認識自己不足的同時,借鑑他人的觀點,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用實際行動去改正,更好地提升了自我。黨校學習還善於把正確的思想準則融入青年黨員喜歡的文化產品中,對青年進行有效傳播。在一次黨校課上,我們觀看《南京》電影,通過這部電影,黨校的學員包括我都有了很深的感觸,我們在感嘆日本的慘無人道時,中華民族人民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也在反省本民族的落後與民族劣根性。以史為鑑,以血為鑑,我們肩負發展本民族的重任更是責無旁貸。這裡多媒體的運用在給我們的精神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思想性、藝術性、感染力俱佳的文藝作品帶給了我們心靈的震撼與衝擊。

讓互動變得“有意思”。課外,我們黨校學習也開設了部落格、人人網的教師教育學院黨校。這些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和鍛鍊的機會,讓我們黨校學員暢所欲言,抒發己見,相互交流,學習借鑑。班主任會在網上張貼黨校學習的相關內容,讓學員及時地了解了黨校的最新動態。在黨校第三講中,沈江龍教授提到,對於手機帶給我們的便捷,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他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告訴我們 “發簡訊”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通過它,可以及時匯報工作情況、傳遞工作信息、交流工作心得、分享工作經驗。的確,對於黨校的課程安排等種種通知,班長都會以簡訊的方式告知學員。這成了大家獲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徑。多媒體的運用都是在方法手段上尋找支撐,在活動內容上不斷融合我們現在的生活,讓黨校生活變得生動活潑,讓黨校學員積極地投入到了其中。作為黨校的一員,平時我有什麼想法就在人人網中與其他黨校學員一起分享,我們一起成長,共同有了收穫。

讓實踐變得“有意思”。任何一種價值觀念的確立,都需要同日常學習、生活聯繫起來,讓我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為了進一步培養黨員的品德,提升黨性修養,體驗社會生活,黨校實施了“志願者活動”的行動計畫,積極組織學員做志願者,進入社會為他人服務,做既有公益性,又有特色的活動,實現了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的有機銜接,在青年黨員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我們黨校學員從理論走向了實踐,掌握了理論並運用到了實踐中去,而非嘴上談兵,只說不做。在實踐中,我們身體力行,傾力而為,主動幫助他人,獲得了奉獻中帶來的快樂的感受,體會了勞動最光榮的優秀品質,同時也實現了自身價值。

我們的黨校課通過優秀的師資隊伍給我們知識的傳授,多媒體中文藝作品的展示,部落格、即時通信、社交網站的相互交流,以及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等多種青年黨員喜歡的方式開展工作,很好地實現了“突出做好抓基層、建組織、用好新媒體”的三項工作,使黨校的學習和活動既很“有意義”,也變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