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工作總結

總體看來,XX年預算執行情況是好的。財政收入平穩增長,支出結構不斷最佳化,進一步體現公共財政的要求,財政改革繼續深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超收收入依法安排,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圓滿完成了全年預算任務。

(一)加大資金投入,注重資源整合,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堅持城鄉統籌,突出在“多予”和“放活”上做文章,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的力度,全年對農村各項投入達111.8億元。增加轉移支付資金,改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條件和設備配置標準,對基層公益事業實行專項補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動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發放農業綜合直補資金,增加農民農機具購置補貼,撥付糧食風險基金,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創新農村管水機制,成立管水員隊伍,按每月每人500元標準發放補助,惠及農民1.08萬人。落實山區生態保護專項資金,支持山區搬遷、生態林建設、水源地生態保護和山區環境綜合整治,促進農村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累計投入33.9億元,為近11萬農民發放安置補助和補繳社會保險,維護失地農民切身利益。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以都市農業為特點的休閒產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高附加值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扶植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推進銀農合作,建設農村現代物流體系,推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通過政府採購、以獎代補、定額補貼和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村亮起來、農民暖起來、農業資源循環起來”工程,重點投向村路照明、農家炊事和採暖設施改造、農村用水綜合治理、垃圾收集和消納、街坊路硬化等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安排資金,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加快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中心、農村文化室建設改造及設備購置。落實大學畢業生到京郊農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助理的工資發放、社會保險費繳納等經費保障工作,引導城區人才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安排農村醫生培訓和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經費,完成改擴建14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0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逐步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準,全市共有260.6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86.9%。率先在全國建立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幫助計畫生育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安排農村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補貼,建立鄉鎮、村級就業服務站,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推動城鄉統籌就業。

(二)支持自主創新,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統籌使用科技經費,通過直接投入、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利用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推動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環保和新材料領域435項重大科技成果和關鍵技術產業化。發揮政府採購政策的扶持功能,積極採購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對軟體著作權登記和專利申請進行補助,打造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環境。投入專項資金,用於中關村科技園區自主創新產業基地、投融資體系、信用體系、最佳化園區創新環境等建設,支持園區做大做強。完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管理辦法,開發區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並全部留用,增強了發展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