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風辦工作總結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以及中央紀委和省市紀委全會精神,圍繞我縣“一三四八”發展戰略以及“三大目標”和“十一五”規劃要求,今年的糾風工作以增強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為目的,以“服務效能大提速”為抓手,緊緊抓住經濟建設牛鼻子,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服務基層”專項活動和“企業服務年”活動,著力解決民眾反映糾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加大經濟環境治理力度,努力最佳化發展環境,為推進我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以服務經濟為著眼點,開展服務效能大提速活動。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千名幹部服務企業”和建設“服務性基層站所(辦事視窗)”活動。創新監督載體,在企業、重點項目、機關部門、鄉鎮(管理區)、行政村、社區開設25個效能環境監測點和37個效能環境監測箱,實行效能環境“一點一箱”監測。對鄉鎮、縣直機關部門服務企業和民眾的服務態度、工作效率、服務水平等情況進行監測評價,重點對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目標任務的進度與成效進行跟蹤、評價和監督,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規範部門服務和執法行為,確保減輕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真正為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二)以解決熱點問題為立足點,進行糾風治亂。繼續治理教育亂收費,嚴格實行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去年,清退實驗一小多媒體班收費7.28萬元,追繳虛報多報農村農民體檢款近23萬元,收繳英川衛生院服務亂收費4.9萬元、縣人民醫院藥品價格亂收費5800元,對長運公司擅自提高票價進行處罰,對冰雪災害省市下撥的285萬元救災款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督查。繼續開展基層站所民主評議及創建“民眾滿意站所(辦事視窗)”活動,把開展民眾滿意站所(辦事視窗)活動作為部門機關幹部效能建設的一項經常工作來抓,列入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年終考核,並實效動態管理。每年進行評定,評出基層滿意站所的縣級10個進行授牌,評不上的收回牌匾,有效地促進部門開展創建“民眾滿意基層站所(辦事視窗)”活動的熱情,促進基層服務部門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以抓好行風政風建設為切入點,加強糾風督查。首先是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針對我縣“借勢趕超年”各項工作重點,加強對中央和省委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政策措施執行情況和省委53號檔案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政令暢通。對項目建設工作環境進行調研,出台服務項目建設暫行規定。開展對安全生產情況、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政策執行情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政策落實情況等的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貫徹落實。其次是開展“兩提高、兩降低”效能建設主題活動,著力解決黨政機關中破壞發展環境、影響社會穩定和人民民眾不滿意的突出問題,逐步消除機關部門“中梗阻”現象。加強擴權強縣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督查,確保擴權事項按“兩集中”落實到位。繼續抓好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過錯追究制等制度的完善和執行,形成用制度規範行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的落實。推行行政首長問責制,把不作為、亂作為和嚴重損害民眾利益等行為作為問責重點,進一步規範問責範圍、程式及方式。繼續發揮效能監督員作用,建立和健全效能監督員聯繫重點工程項目制度。第三是推進廉政服務平台建設,深化“示範行政服務中心”創建活動,全面實施“兩集中、兩到位”審批機制。開展行政許可職能歸併工作,改革現行行政許可運作模式,繼續清理和規範非行政許可事項。積極開展聯審聯辦、專家庫建設及簡易評標法等機制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提升縣行政審批中心辦事功能,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建立評標專家的市縣聯動機制;把服務、藥品採購、戶外廣告承租權等統一進場交易;推進電子監察系統和網上審批平台建設,加強對行政許可規則、實施步驟環節、時限等的監管。

(四)以促進廉潔從政為目的,繼續深化作風建設。加強對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私駕公車和公車私用的檢查,並對兩次檢查中發現的3起領導幹部違反規定使用公車情況進行處理和通報。開展機關和事業單位幹部通訊工具檢查,及時制止和糾正了5家單位利用公款購置行動電話、家庭寬頻年費、移動套餐及電話充值卡等違紀違規行為。

(五)以制度建設為抓手,紮實推進源頭治腐。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深化懲防體系建設,認真貫徹縣委《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辦法》,把構建懲防腐敗體系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編寫了《懲防體系建設幹部讀本》,啟動第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加強制度建設,規範事權、財權、人事權,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賦權工作。全面推開村級民主管理規範化試點工作,到目前為止200個村已經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深入推進政務、廠務、村務公開,擴大了人民民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會計核算中心管理覆蓋面不斷擴大,出台措施,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