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小浪底風景區導遊詞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第三個開發目標是減淤。“淤”就是泥沙淤積。小浪底水庫有75.5億立方米的淤積庫容。我們稱之為“死庫容”。一般清水河流的死庫容里裝的是水,而小浪底水庫的死庫容則是用來攔沙約100億噸,可減少下遊河道淤77億噸,發揮巨大的減淤效益,使死庫容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按設計要求,當死庫容淤滿後,水庫進入第二階段,即“蓄清排渾”運用,發揮天然河道泄洪排沙功能。小浪底泄洪系統,以每秒2500立方米以上的洪峰把下遊河道的泥沙裹挾和沖刷到渤海里去。黃河每年往下游輸沙量16億噸,其中有約4億噸泥沙沖入深海、8億噸泥沙淤積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及濱海地區,4億噸被沉積於下遊河床,使河床每年以10厘米速度往上抬高。現在下游黃河灘比新鄉市地面高出20米,比開封市地面高出13米,比濟南市地面高出5米,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剛才介紹過,小浪底水庫的死庫容可攔沙約100億噸,可減少下遊河道淤積77億噸,相當於下遊河床20年中不會淤高。為黃河的科學治理爭取20年的寶貴時間。

小浪底水庫回水到三門峽水庫壩下230米高程時,水庫總面積300平方公里。淹沒影響涉及河南省的濟源、孟津、新安、澠池、陝縣和山西省的垣曲、夏縣、平陸8個縣(市)、29個鄉鎮、174個行政村、787家工礦企業、297處文物古蹟。垣曲縣城是千年歷史古城。搬遷移民達20萬人,在國內水利工程中都不多見。小浪底水庫庫區移民採取就近安置和遠遷安置兩種方式。廣大移民識大局、顧大體,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了小浪底工程建設離開了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對於接納移民的地區,也因移民搬入,而減少耕地面積,增加了社會壓力。這樣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移民民眾的積極配合是做不到的,可以說,小浪底工程的成功建設包含著廣大移民幹部的辛勤汗水和20萬移民的巨大奉獻。

小浪底水利樞紐還兼顧有供水、灌溉和發電功能。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占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卻供養了全國15%的耕地、12%的人口。加之沿黃工農業的迅速發展,灌溉面積的增加、城市和工業用水的增長,水資源嚴重匱乏,致使黃河斷流逐年加劇。近一個時期以來,黃河連逢枯水年,自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現斷流。進入九十年代,幾乎年年斷流,1997年利津水文站全年斷流226天,斷流河段上延至河口約780公里的開封附近。黃河水資源總量短缺和時空分布不均的現實,開始制約下游兩岸的經濟發展。

在供水、灌溉方面:小浪底工程建成後,可以利用51億立方米的長期有效庫容,充分調節非汛期水量,為下游增加20億立方米的供水量,不僅可以消除下游斷流現象,基本解決下游5、6月份“卡脖子”旱的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下游4000萬畝灌區的用水率,改善下游灌溉供水條件。2000年到2002年通過與其它水庫的調度運行,小浪底水庫下泄4700多億立方米,從而緩解了黃河下游旱情,實現了黃河3年沒有斷流。

小浪底最後一項的開發目標就是發電。由於受到來水和水庫調度運用的影響,同時按照電調服從調原則,小浪底水利樞紐目前的發電量還不能達到設計要求。為滿足下游用水需要,在黃河下游急需用水的時候,每年旱季都要動用水庫最低發電水位以下水量。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小浪底建管局寧可犧牲自身的局部經濟效益,少發電或者不發電,停機向下游供水。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中,累計停機163天,三年累計發電55.4億千瓦時,只相當於一年的設計發電量。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小浪底的引水發電系統。小浪底的6條發電引水發電洞布置在三個進水塔內,發電洞下方為6條排沙洞,以減少過機沙量。6條發電洞的洞徑為7.8米,洞身長300多米,以112米的高水頭水流帶動水輪機和發電機鏇轉而發出強大的電流。小浪底水力發電廠地下廠房最大跨度26.2米,長251.5米,高61.44米(相當於21層大廈的高度),橫斷面積1059.84平方米。這座巨大的地下廠房,因為山體地質條件差,為了保持岩石頂拱的穩定性,頂拱施工就使用了330根25米長、1150噸的預應力錨索加固。也就是先在頂拱的岩壁上打許多深孔,並插入很粗的高強度鋼筋索、灌入混凝土,然後施加很大的拉力把破碎的岩石拉緊,這一施工工藝就叫錨索加固。每根錨索的價格高達43600多美金。在整個山體施工過程中,共用了25米到40米長的錨索1300多根,錨桿用了55萬米,就像納鞋底一樣,把整個山體緊銷得結結實實。廠房裡的岩壁吊車梁,是我國最大的岩壁吊車梁。它沒有“牛腿”即沒有柱子支撐,全靠1000多個應力錨桿,分別把它固定在廠房的上、下游的牆壁上,能夠承受1600噸的重量。我們看到這兩台橋機是由太原重型機械廠製造的,每個橋機2個大鉤,每個大鉤能承愛250噸的重量。廠房裡共安裝了6台水輪發電機組,每台30萬千瓦,總計180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51公千瓦小時,所發電併入河南電網。它對於以火電為主的河南電網和華中電網,能夠起到調峰填谷、保證電網安全運行,同時,為黃河下游地區特別是河省的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調峰電源。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