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龍麟宮景區導遊詞

這右壁上長有一堆石菌,形象顏色逼真,稱之為"石菌翡翠",是“龍麟宮”的二十八珍奇之一。

那左前方好似“西遊記”里的花果山,是美猴王及其兒孫們群居戲耍的地方。

前面是“神龜峽”,傳說公龍就誕生在這裡。大家知道,廣東雲浮縣楊柳岑溪村是龍母的故鄉,所以,這裡就是公龍的家鄉。在宇宙洪荒的世紀裡,這是一個龐大而神奇的半島,和“西遊記”里寫的東海龍王宮一樣。後來,由於山海劇變,它就成為這么大一點小半島,龍子龍孫都到“迷津洞”里去了,只剩下了這頭神龜在這裡凝視著“迷津洞”,所以被命名為"神龜峽"。

從這裡開始,就是1994年9月新發現的“迷津洞”,是因它迷惘了幾億年而無人問津,如今它成為進洞遊覽的必經渡口,根據唐代詩人孟浩然"桃源何處是?遊子正迷津"的詩句,此洞被命名為“迷津洞”。

這右壁上一米多高的石筍塔,象個俊俏的村姑,叫"神女索渡"。傳說她往返這“出水洞”,都是好意郎君為她划船的,但總是上船有如意郎君,下船後郎君就不見了。所以,她百般思索而不得其解,無法報答郎君,大家看,她帶著孩子還在那裡痴心地思索著划船郎君,故名"神女索渡"。

這叫"丹鳳朝陽"也叫"丹鳳朝洞"。詩經上說:"鳳凰于飛,翔翔其羽"。看,這不是在"翔翔其羽"嗎?

進洞80多公尺後,分左右兩個長大支洞,右洞經百步天梯而上“重陽廳”與左洞相接相通,全長1500多米,洞內高差80多公尺。由於“迷津洞”與“出水洞”相連相通,海拔高度只有四百多米,致使洞內氣溫特殊,所以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林、石屋、石菌、石珊瑚等發育十分豐富,大、險、雄、奇、幽、繁、神、秀被譽為全州一絕。這“迷津洞”原是“出水洞”的故道,約在距今五億五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地殼發生劇烈變化,出水道拱起,在岩溶的作用下開成了現在的“出水洞”、“迷津洞”。“龍麟宮”的一壇、兩府,九龍中的五條龍,十三廳中的12廳以及二十八珍奇中的26珍奇都在這“迷津洞”里。

這是一頭巨大的"麒麟衛士",日日夜夜守衛在這裡,特別是它的那隻獨角,閃閃發光,所以叫"麟角生輝"。

這是禹王塔,又叫"府門龍柱",它是龍王府門前的一座潔白如玉的龍柱,是龍王府的一大標誌。

這些亂石,傳說是孫悟空與龍王九頭駙馬打鬥後留下的。

這裡就是“龍王府”,它是本洞十分壯觀的一景,大家在遊船上所看的最上面的那個蓬萊仙境就是這裡。向下看,綠水幽靜,百丈深淵,傳說是龍宮的碧波潭。“龍王府”是以"定海神針"為主要代表,三人圍圓粗,足有13500斤,莫非“西遊記”里的"定海神針"就是照此重量寫的?當然,這是它的下部,所以在這裡看它象一根蒼天大樹。

這是"砂瓮溢湯",它是洞中最似之物,是岩石在開成時,由岩漿內的氣泡所造成的。這裡還有灶、"鳳頭花菜"等,所以是“天仙配”董永夫婦"夫妻恩愛苦也甜"的地方。

請大家上鋼梯,要低頭而上,要特別注意安全。

這是“逍遙廳”,是“龍王府”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下看,"定海神針"直插水中,實際它是從那岩邊上長起來的,其滿面春風端直抵岩頂。七仙女從這裡下凡,三頭海豚在下面望灘。看這裡,帷幕帳幔,金碧輝煌。請大家上鋼梯到龍王宮寢,裡面有"金室龍腦"為全宮之密。

這平台是"龍王玉床",是龍王夫婦同床共枕、生兒育女的地方。

這就是"金石龍腦",重在5000克以上,它潔白如玉,紋路清晰,是龍王的神經中樞,龍大腦重,所以它能興雲作雨,翻江倒海,能走能飛。

這是萬多斤重的"開山斧",傳說“龍麟宮”的三個洞就是神鬼們用這把斧子開鑿出來的。

這是一座潔白如玉的"廩君塔",又叫"廩君柱",是土家族祖先廩君的晶瑩化身,佑其後人繁榮昌盛。

現在我們上百步天梯去遊覽“重陽廳”,請大家要小心謹慎,保證安全,慢步登高。

大家看右壁頂上,有兩個小石筍象兩隻小狗,在熱戀相吻,故叫"天狗相吻"。

這活象一隻草鞋,一尺多長,腳尖向下,是從"神女寨"、"重陽廳"向下走來的。傳說它是仙人足印,又說是土家族祖先廩君的足跡,所以我們叫它為"仙人足履",也是二十八珍奇之一。

這是"龍衣晾掛",又叫"狐裘古裝"。

大家攀登天梯來到了“重陽廳”,因寬大高深,九九重陽,三十三天,天外有天而得名。

古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九為陽數,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日月並應,故為重陽。梁·吳均著“續齊諧記”中有"重陽避災"的神話;後漢時"汝南恆景,隨費長房遊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象人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坐山,鄉還,見雞犬一時暴死。長房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日登高是也"。當今,九月九日又是老年節,重陽登高,暢飲菊花酒,趨災保長壽。

"三十三天":佛教“地經論”說:"三十三天,謂此山頂(須彌山)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釋居中,故有此數。"又據“智度論”說:"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由旬,天竺(印度古稱)里數名,上由旬六十里,所以須彌山有五百零四萬里高。道教受此影響,有三十六天之說,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梵界、聖境界各四天。這裡主要有"敦煌壁畫"、"貓頭神鷹"、"石壁白鴿"、“藏經閣”、"龍井"、"金獅回首"、"仙人洞"等,看後令人陶醉,如唐朝詩人孟浩然所泳:"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