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縣民俗導遊詞

願。現在的中華寺風景區由中華寺、中華萬壽宮、中華萬佛塔、高僧塔院、念佛堂、講經堂、佛家墓園和觀音洞等多處景觀組成,整體建築風格呈現大唐風韻,簡約而不失莊重,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到中華寺將欣賞到宏偉的殿堂、巍峨的寶塔、精美的造像和令人讚嘆的繪畫藝術、石刻藝術,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和佛道教節日舉行大型法會時,來此觀光旅遊,降香朝拜,更別有一翻情趣。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石文鎮,石文鎮原稱石文廠、石灰廠、十圍場、石佛廠。據傳,明朝前期,此地山林茂密,荊棘叢生,為禽獸潛蹤之地,故皇家於此設圍場,經常來此狩獵,而得名“十圍場”。1905年日俄戰爭,俄人占據此地時稱“石灰廠”,其意義不詳。至清末,更名為“石文廠”以象徵文雅之意,今稱石文。石文鎮位於撫順縣南部,距市區(縣政府駐地)25公里,東與救兵鄉相鄰,西與拉古鄉相接,東南與峽河鄉一嶺之隔,西南與海浪鄉彼此接壤,北與望花區塔峪鎮毗連。沈環、沈通線公路縱橫全鎮,直達本溪市。全鎮總面積151平方公里,山林11.47萬畝,耕地3.722萬畝,其中旱田2.83萬畝。全鎮所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6433戶,24950人,其中農業人口19488人。石文河上游有英守、官山、通什三座水庫,蓄水量達1500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8000畝。全鎮農業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果業為主,逐漸形成了棚菜、果樹、蛋雞、裸地菜、絨山羊、柞蠶六大產業。工業以鐵礦開採、冶煉、塑膠、橡膠、建材、電器元件製造為主,罕王集團直接還原鐵有限公司、撫順市遠東橡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民營企業正在不斷發展壯大。 “產業富民、工業興鎮”是石文的發展思路,“創建衛星城鎮,打造和諧石文”是石文的發展目標。小城鎮功能日趨完善,餐飲服務和運輸等各業比較發達。該鎮曾榮獲縣先進黨委、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鎮、縣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市經濟發展先進鎮、市文明鄉鎮、省市安全文明鄉鎮等三十餘項榮譽稱號,湧現的全國文明村——毛公村、省級文明村——三家子村,已成為撫順市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  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毛公村。關於毛公村的由來有這樣一種說法:據說清朝有一木匠姓毛名公,在此地定居,老人辦事公道,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人將該村取名為毛公堡,簡稱毛公。毛公村位於撫順縣石文鎮,距撫順市區30公里,蘇邊線貫穿全境,沈通線與沈環公路均從該村附近經過,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該村有兩個自然村,399戶,1319口人,共有耕地2029畝,集體山林57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1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00元。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同年12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典型,2005年底被中宣部評為全國首批文明村。毛公國防教育基地以國防教育訓練為主線,進行國防教育和紅色教育(革命傳統及毛公村現代文明),通過開展參觀軍營、武器裝備、訓練器械,實彈射擊,體驗軍營生活等項目,達到“感受一日兵”的目的。同時還開展農村生態旅遊,以此來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全國文明村----毛公村的新風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是英守村,傳說明末清初時,清朝官兵英勇奮戰打退了明朝的援兵,護守這一帶村莊田地,故得名英守堡子,今稱英守。據考“英守”是滿語,意為“青雕”,所以此村是以鳥命名的。我們眼前看到的就是英守大河峪觀光採摘園,它位於撫順縣石文鎮英守村,比鄰英守水庫旅遊區,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600餘畝果園內果樹種類繁多、品種優良,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瓜果香甜,每年一次的採摘節更為這裡增添了無限的魅力,是遊客春季賞花、秋季採摘、休閒度假、放鬆身心的理想場所。   參觀了大河峪觀光採摘園,我再帶領大家參觀我縣的另一個水果觀光園——石文鎮連刀灣生態果園度假旅遊區。石文鎮連刀灣生態果園度假旅遊區位於撫順縣南部山區, 距市區27公里,雙古線公路東西走向貫穿全境,可通往三寶屯收費口至瀋陽。景區內有成型的果園46個,盛產沙果、南果梨、尖把梨、蘋果梨、秋白梨、麻梨、山梨、櫻桃、杏、桃、李子、樹梅等多種水果,年產量310多萬斤。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山野菜、榛子、食用菌、鮮食玉米、青豆、西甜瓜和花生等山貨野果。景區呈東西走向,內有官山水庫垂釣區、淡水養殖區等多處景點,是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救兵鄉,救兵鄉以政府駐地救兵村為名。救兵村原名救兵台,相傳唐朝薛仁貴征東經過此地並發出救兵,清朝時在村前山上建造烽火台,由此得名。救兵鄉地處撫順市東南部山區,距市中心18公里,距202國道30公里,撫清線(撫順——本溪)及沈(瀋陽)通(通化)線貫穿全鄉,鄉域總面積266.7平方公里,共有14個行政村,35個自然屯,居民6602戶,總人口2.1萬人,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6400畝,森林總面積37.7萬畝。全鄉目前有選礦廠9家,木製品加工企業120家,機制木炭企業30家,年產實木地板、實木複合地板、實木體育場館地板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