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隕石山導遊詞

景觀10:一個呈短柱狀灰褐色的古隕石石柱矗立在山坡上。這個天然石柱上刻有:亘古一人重熙七年四月份日瀋州。經初步考察認為,這裡曾經有一關帝廟毀於遼代。在這個天然石柱的南側,刻有“宇宙來客”四個大字。向東走20米,到達第11號景觀。

景觀11:“天壤之別”(隕石坑東側)。沿路線向北偏西走35米,到達第12號景觀。

景觀12:在探槽北側是隕擊角礫岩與天文古代花崗岩的交界處,探槽南側的沖溝東壁上,有一塊直徑約半米的渾圓狀灰褐色古隕石,嵌在太古代花崗岩中,人們稱其為“無根石”。很多專家學者和過往遊人對於“無根石”無一不冥思苦想,探尋其成因。研究工作證明,這一自然現象是由於滑石台山古隕石砸入地下後在深部爆炸時,隕石碎塊以彈射的方式進入其靶岩一太古代花崗岩中。從第12號景觀向西走22米到達13號景觀。

景觀13:在加寬第2號探槽時,在這個巨大的古隕石質角礫西側發現了隕擊波痕,具有明顯的波峰和波谷。標誌著在古隕石隕落撞擊太古代花崗岩時,砸入地下數百米爆炸後產生撞擊波。該波通過處於塑性狀態的古隕石角礫。由於古隕石質角礫快速冷卻保留了波痕。由景觀13向西6米就到達第14號景觀。

景觀14:在隕擊角礫岩中由一個明顯具殼狀構造的古隕石質角礫斷面,其長度為2.2米,寬度為1.3米。向西南走入5米到達第匕號景觀。滑石台山頂峰修建的觀象台。

景觀15:觀象台,這裡有天文望遠鏡,白天觀察太陽黑子,晚上看月球環形山及星空景象。從這裡向西走50米到達第16號景觀。

景觀16:在時空隧道中觀察到隕擊角礫岩與太古代花崗岩接觸面,西側傾向95度,傾角54度。沿時空隧道向東走,在太古代花崗岩中能看到,古隕石砸入地下時,其物質揮發後殘留在花崗岩的裂隙中,呈現出放射狀的褐色條帶。”從東端沿路線向時空隧道上面走20米就到達第17號景觀。

景觀17:在掘進時空隧道之前開鑿塹道的時候,在東端見到一個巨大的古隕石質角礫砸入太古代花崗岩中,其下部有一塊具稜角狀的古隕石從太古代花崗岩中被挖掘出來。在這個大角磅的南面,刻鑿了滑石台山古隕石的平面圖和剖面圖,並刻鑿題詞——“天地相關,隕石長存,探索求實,地學創新’”。從這個高6米,長5米,寬4米的巨大的古隕石質角礫向西走20米就是第18號景觀。

景觀18:緻密塊狀古隕石,與隕擊角礫岩為漸變關係,靠近界線的塊狀古隕石節埋裂隙發育,顯張性,是隕擊過程中古隕石作震碎的結果,裂隙中有蛇紋石石棉充填。緻密塊狀古隕石在時空隧道內出現的寬度為16米。從景觀18向南穿過由緻密塊狀古隕石組成的古隕石的核部到達第19號景觀。

景觀19:黃汲清院士為張海亭研究瀋陽古隕石寫的推薦書。

景觀20:這裡是鑽孔位置,亦是古隕石核部磁場強度最高的地方。採集滑石台山古隕石、古隕石質角礫和太古代花崗岩的標本分別用磁稱法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進行了磁參數測定。得出如下認識:

1.已經被剝蝕出來的滑石台山古隕石,現在埋藏很淺,岩心鑽探資料予以證實,岩心鑽探在地表下8.18。米處穿過滑石台山古隕石核部,在31.3米穿過隕擊角礫岩,下部為太古代花崗岩。

2.由於滑石台山古隕石含有高鎂鐵成分的順磁性礦物,以及含有典型的鐵氧磁體礦物,因此,它具有很強的剩餘磁化強度。

3.滑石台山古隕石的剩餘磁化強度,以熱剩餘磁化強度為主,反映出古隕石母體在形成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磁場特徵。即原始星雲物質的凍結磁場。其剩餘磁化強度.是古隕石中起主要作用的鐵磁性礦物,從高溫冷卻到低溫得到的熱剩磁為主。

4.這裡的磁場強度最大,接近5000nT,是天然磁浴的理想場所。對於平衡陰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從第20號景觀沿路向西南方向山下走20米,到達第21號景觀。

景觀21:這是由黑色塊狀古隕石形成的礫子。古隕石的主要原始礦物為矽酸鹽類礦物。其中有橄欖石(30%-40%)、古銅(頑火)輝石(10%一15%)、紫蘇輝石(20%—30%);次要原始礦物有透輝石(5%)、易變輝石(<5%)等;古隕石的原始礦物大部分都變為蛇紋石、滑石、陽起石和金雲母等。

在這個黑色塊狀古隕石上殘留有熔滴狀構造,顯示出古隕石砸太地下400米深處,在高溫高壓下熔融的狀況。經過多次採用科學方法,測得其母體年齡在43.70億年一46.92億年,其事件年齡為19.07億年。

到此,滑石台山古隕石參觀即將結束。

(台子山古隕石旅遊考察隕落景觀)

台子山位於姚千戶屯鎮劉千戶屯西北300米的地方,因古代在山頂修建瞭望台而得名“台子山”。該山海拔高度100米,相對高度差30米,屬於丘陵地帶。台子山古隕石分布在太古代花崗岩上,花崗岩呈片麻狀構造,其中夾有斜長角門岩。隕擊角礫岩在平面上呈橢球體狀,在剖面上呈不完整的鍋底狀。由於長期風化剝蝕作用,西南側與東北側形成不對稱形態。一度將這類角礫岩定為構造混雜岩。

從沈丹公路的劉千戶大橋西端道口向北走70米,到達台子山隕擊角礫岩第1號景觀。景觀1:太古代花崗岩與隕擊角礫岩接觸界線,出現在河床西靠路旁附近。向北5米到第2號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