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蒙古親王府導遊詞

。在守正武學堂內學習軍事、訓練軍隊,以保護地方安全。第一個派保送進修生和留學生。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養人才,貢王又第一個從各學堂抽出骨幹,去國內天津、北京、上海和國外求學深造。  第一個辦報紙。為了提高旗民的素質,了解蒙古內外的情況,貢王又第一個辦起了內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報紙——“嬰報”,創辦了報館。  第一個辦郵電。貢王在蒙古地區第一個辦起了郵電,他親自指揮放樹架線,架通了喀喇沁——圍場的電話線路。在農業發展上,進行農作物增產試驗,講科學種田,並從浙江用火輪運桑苗數萬株到北京,再用駝馬運回本地,大面積種植,養蠶織布,現仍存有當時留下的桑樹四棵。  在工業發展上,開設了織布、染色、造絨氈、肥皂、蠟染五座工廠,發展地方工業,安置勞力,減少吃閒飯的旗民。  在商業發展上,建起了“三義洋行”,廣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來經商,當時市場繁榮,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稱。  貢王推行的這些新政和經濟的發展,在赤峰地區都是他人未曾創建的事業,對喀喇沁旗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貢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區的聲望越來越高。貢王有如此先進的思想、勇於開拓的意識,其思想根源在於他在京供職任蒙藏院總裁時,和進步人士吳綬卿、梁啓超、吳昌碩、嚴復等進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們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和孫中山先生的往來,奠定了他思想進步的基礎。  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湖廣會館,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組成國民黨,史稱“五黨共和”,召開選舉國民黨理事代表大會。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王寵惠、貢桑諾爾布、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惠九人以不同的票數當選國民黨理事,後來孫中山被推選為理事長。貢桑諾爾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當選,成為第一屆國民黨中央理事會九理事之一。而後,多次與孫中山出席國民黨各種重要會議,及時向世界闡述中華民國的民族政策,貢桑諾爾布是史料記載最早的少數民族國民黨創始人之一。正當建黨伊始,袁世凱竊取政權,孫中山顧全大局讓位於袁世凱,因貢桑諾爾布親歷了戊戌變法毀於袁世凱的後果,又看到好友梁啓超、吳昌碩、嚴復被袁世凱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漢民族團結自治”的口號,深受蒙漢民族的歡迎,並在熱河省部分地區實踐。後來,北洋政府懾於貢王在蒙古地區的威望,於1919年9月9日嚴令調貢王進京,任蒙藏事務局總裁之職,開始了他在北洋政府12年的政治生涯。任職期間,貢王曾多次勸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獨立活動,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做出過貢獻。1930年貢王因腦溢血死於京城,時年59歲,死後葬於遼寧建平王子墳。喀喇沁親王是民國內蒙古地區24王之首,是品級最高的加授親王。  朋友們,遊覽喀喇沁蒙古親王府給我們增長了不少歷史知識,加深了我們對近現代史上蒙古族重要歷史人物貢王的認識。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喀喇沁蒙古親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