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廟旅遊區導遊詞

個士兵的家,在他們一家人的幫助下,把他藏在裝滿羊毛的車中,再次躲過了泰赤烏人的搜捕,終於回到自己的家。從此鐵木真就立下了雄心壯志,逐漸走上統一蒙古的艱難歷程。奪妻之戰:這幅畫講述的是鐵木真討伐三姓蔑兒乞人,奪回妻子的戰爭。這次戰爭發生在1187年,當時鐵木真的勢力非常薄弱,他正在採取聯盟的方式,糾集部隊擴充實力的時候,一天夜晚,三姓蔑兒乞人襲擊了他的部落,搶走了他的新婚妻子孛兒帖。三姓蔑兒乞人為什麼會搶走孛兒帖呢?原來蒙古族流行著一種搶婚的習俗,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原來是三姓蔑兒乞人也客赤列都的妻子,她從娘家嫁去婆家的途中,被在河邊打獵的也速該看見,也速該見她年輕貌美,於是同自己的兄弟一起搶她做了自己的妻子。三姓蔑兒乞人記下了這奪妻之恨,在一個夜晚突然襲擊鐵木真的部落。在慌亂中,鐵木真一家人在不爾罕山分別,他的妻子孛兒帖所坐的牛車,半路突然車軸斷裂,不能行走,結果被追趕上的三姓蔑兒乞人奪走。在無奈的情況下,鐵木真求助於他的義父脫翰鄰勒汗以及好友札木合,在他們的幫助下,終於將三姓蔑兒乞部打敗,奪回了孛兒帖。在這次戰役中,鐵木真不僅將妻子奪回,並且在三姓蔑兒乞部獲得了大量的戰利品,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實力,為他日後統一蒙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殿內西牆壁畫——哈撒兒、別勒古台是成吉思汗的兩個弟弟(別勒古台是成吉思汗庶母速吉赤勒所生)。沉白、豁兒赤是成吉思汗的兩員愛將。正殿內北牆壁畫——四位戰將(四狗):者別、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四位文武大臣(四傑):孛斡兒出、木華黎、赤老溫、孛爾忽勒。成吉思汗母親教子圖:成吉思汗就在即將統一蒙古的時候,輕信薩滿教巫師闊闊出的謊言,說哈撒兒(又作“哈薩爾”)要與他爭分天下。成吉思汗知道後,將親弟弟哈撒兒抓了起來,卸下了帽子和腰帶。在蒙古族中,如果被卸下帽子和腰帶就是被撤消權利和地位的象徵。訶額侖夫人知道後叫來了成吉思汗和哈撒兒,自己盤腿而坐,袒胸露乳地對他們說:“哈撒兒是吃我兩個奶頭長大的,胸寬力大,善於騎射,以弓箭降服了叛敵,敵人消滅了,難道你的弟弟就沒有用了嗎?你要將他處置,這是骨肉分離呀,千萬別忘了,你們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成吉思汗聽後,羞愧難當,將帽子和腰帶還給了哈撒兒,並發誓永不分離。 成吉思汗金像:是成吉思汗全身坐姿貼金雕塑像,全高2.8米,重2.6噸,是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時宜教授創作,北京機電研究學院研究所承擔鑄造的,從整體形態上突出顯示了成吉思汗威武、剛烈、深沉、智慧、文武兼備於一身的一代天驕的英姿。成吉思汗的四位皇后——(確切地說應該是六位皇后,還有畫中未包括的古兒別速、合答安),這四位皇后是孛兒貼、忽蘭、也遂、也速乾。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塑像:殿內四個塑像由西向東,分別是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他們都是孛兒貼皇后所生。東牆壁畫:東牆四位是耶律楚材、塔塔統阿,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宰相和議談大臣,主兒扯歹、忽赤勒台是成吉思汗的前鋒戰將。東長廊壁畫——鐵騎征戰:鐵木真在統一蒙古各部落戰爭的同時造就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不僅有一批勇猛善戰的指揮官,而且有眾多敢於衝鋒陷陣、吃苦耐勞、嚴守紀律的士兵。請看這是十三世紀初活躍在蒙古草原上的成吉思汗統率下無往而不勝的鐵騎軍和成吉思汗的作戰指揮車“帳幕車” ——一個由24頭牛拉動的龐大作戰指揮堡壘,是那時成吉思汗為便於在行軍作戰途中及時召開軍事會議而不誤戰機創造發明的。鐵木真就是憑藉它在蒙古高原上叱吒風雲。這是一幅三維圖像,採取了當今攝像還原法,人們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圖中的牛頭始終朝向你,注視你。大蒙古建立:1206年春,鐵木真召集他所統治下的全蒙古那顔等,舉行蒙古歷史上規模盛大的忽勒台慶典儀式,他的大帳前豎起了象徵勝利的九游白旗,各聯盟首領在會上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為皇帝,尊號為成吉思汗,從此建立了大蒙古。東殿壁畫——統一長城南北:此壁畫與西廳相同,也是以左中右三聯對稱形式表現主題含義。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國後,於1217年統一長城南北。兩邊條幅分別象徵長城以南的漢族和長城以北的蒙古族各自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長城南北的統一溝通了南北關係,促進了社會、商業、經濟、語言,以及文化等發展和中華民族之間的大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歐亞地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軍橫掃歐亞,攻城拔寨,先後歷經20餘年,向南可達申河(即印度河),至現今的印度、巴基斯坦、不丹、錫金、緬甸、尼泊爾;向西北至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和斯洛伐克、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馬其頓、拉脫維亞、俄羅斯、波士尼亞直到多瑙河流域和匈牙利;向西至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約旦、敘利亞、巴勒斯坦、科威特、以色列和黎巴嫩,西南至波斯灣沿岸及阿拉伯海。西征總里程長達8000餘公里,攻克城堡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