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區導遊詞

現在我們面對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樓外樓餐館。樓外樓餐館素有“佳肴與美景共餐”之譽,是杭幫菜的代表菜館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創辦於清光緒28年(1848年)是來自於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的詩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現在重建的樓外樓是按照1973年間周總理說的“要照顧整個西湖風景和孤山的環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設計的。樓外樓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宋嫂魚羹”,但凡來過此餐館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嘗這幾道由以“西湖醋魚”為首的名菜。而周總理本人則曾有9次來樓外樓用餐。

請大家來看中山公園,它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園在南宋時就存在了,當時叫作“西太乙行宮”,清康熙時成為了皇帝行宮。到了雍正年間改名為“聖因寺”,1927年時為了紀念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公園。在清雍正年間時“聖因寺”與當時的昭慶寺、淨慈寺、靈隱寺並稱為西湖四大叢林。中山公園門口有兩座漢白玉大獅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漢白玉作品。公園是規則式園林與自然式園林的結合體,完美的結合體。表現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創作。孤山裡面有一副題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為題。亭上有詩“山山水水處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區裡面還有兩座亭子是30年代東南亞華僑捐獻浙江災區款中多餘的錢款所建,為了是紀念東南亞華僑。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館。浙江博物館是1927年初建的,當時名為“西湖博物館”,現在是90擴建的,擁有7500平方米的面積,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館。館名是中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歷史文化的經典視窗。這個博物館建築結構為:大屋單體曲線聯廊式的,形成了一種園中有館,館中有園的格局。在博物館的門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築,叫作玉琮。而圍牆上的雙鳳朝陽是河姆渡文化的圖騰的圖案。非常地具有浙江歷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館的東面是浙江西湖美術館。館門口有韋天瑜作品《蔡元培與林風眠》。蔡元培先生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學者,而美術教育家林風眠先生則是今天中國美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的創立者和首任院長。

在浙江西湖美術館對面,南面的是西泠書畫院,院名為沙孟海所題。畫院是在原哈同花園的舊址所修建,現是西泠書畫院研究印學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們所來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東臨錦帶橋,西臨西泠書畫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時候是叫個望湖亭,明代叫作龍王祠,清康熙年間改為御書樓,並在樓前水面鋪築平台,構圍欄,構水軒,形成三面臨水的景觀,幾乎與湖面持平,並立碑題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義是一個非常好的賞月之地,它與杭州的“三潭印月”,鳳凰山睥的“月岩”並稱為杭州三大賞月之地。

孤山中的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紹,應該好多遊客都認得出來,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魯迅先生。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1909年曾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帶領學生採集植物標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魯迅先生的後面的這座建築,叫作林社。即林啟紀念館籌備處。林啟(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間,創辦了三所新式學堂,分別是求是書院,為浙江大學的前;養正書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蠶學館,即後來的蠶桑學校。林啟生前非常敬仰隱居孤山的北宋詩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補植梅樹百株。杭州人為了紀念他,將他埋葬在孤山,並於50年代初在放鶴亭邊建林社。

我們現在經過的這個廊橋邊上有2只白鶴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經猜到我們接下來來到的景點就是放鶴亭了。放鶴亭是元代陳子安在北宋詩人林和靖隱居地“巢居閣”舊址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現亭為1915年所重建。林和靖長期隱居孤山,終生不娶,平生喜愛作詩作畫,喜歡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相傳他死後,他養的白鶴也在此地悲鳴而死。每到梅花盛開的季節,我們總能在這裡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好意境。亭內有清康熙皇帝臨摹明代董其昌書鮑明遠的作品《舞鶴賦》,亭前柱子上有林則徐撰林散之手書的“世無遺草真能隱,山無名花轉不孤”楹聯。放鶴亭中陳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較完整的乾隆手跡,亦是西湖風景區最大的碑刻。此碑還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在放鶴亭後面還有林和靖處士的墓。

我們繼續向西走。這座六角石亭叫作“雲亭”,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所題。亭後面叫作瑪瑙坡,相傳宋人常在此採石刻章,壁上記得有吳昌碩“瑪瑙坡”書法石刻。

離開雲亭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又有一個亭子,這個亭子叫作中山紀念亭,後面的樹木叫作中山紀念林。是1927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樹林四季常綠,和山上的梅花、杜鵑花構成孤山後坡的主要綠色園林景觀。孤山後坡的梅花,每到盛開時,是一美麗奇景。孤山訪梅,超山賞梅,靈峰探梅是舊時杭州的三大賞梅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