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導遊詞

各位團友:

山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每一片葉、每一棵樹、每一朵雲彩、每一縷陽光都可能會讓大家演繹一份心情故事。朋友們拋卻心中的承載,共同分享四面山帶給我們心情的釋放。首先我給各位介紹一下四面山概況。

四面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以山、水、林、瀑為一體的天然園林。它以森林為基調,以瀑布為特色,以丹霞地貌、溪流、湖泊等自然景觀為主要內容,集山景、水景、林景和動植物景觀於一身,秀山、懸瀑、峭岩、幽林各領風騷。以高距152米的全國第一高瀑——望鄉台瀑布為代表的“四面山飛瀑群”已成為重慶新巴渝十二景之一。它處在距重慶主城西南135公里處,幅員面積213、37平方公里,屬雲貴高原大婁山北翼余脈,東西兩面分別與綦江縣和四川省合江縣相鄰,南面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為重慶市與貴州省之間的界山。四面山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7攝氏度,降雨量1522、3毫米。成因上屬侵蝕剝蝕向斜倒置山地。山體由產狀近於水平的白堊系夾關組磚紅色砂岩夾薄層頁岩組成,故可稱為丹霞地貌。山體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7千米,寬12千米,面積約300平方千米。一般山峰海拔1000米--1700米,最高峰蜈蚣嶺海拔1709、4米,最低處海拔900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勢南高北低,呈三級台階下降,河谷深切,重力地貌發育,多裂點,嶂谷、崩塌現象。森林覆蓋率達95%。由於地質運動和水流侵蝕,區域內地形山高谷深而又縱橫交錯,溝長坡陡,懸殊的地形高差,使河流比降高,形成了眾多瀑布,構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觀。

四面山的山,峻美而有靈性,圓錐形的山峰峰峰相連,山山相靠,如竹筍拔地而起,綿亘百里,故因此得名。

四面山的林,雖沒有大興安嶺那樣連綿千里,但卻是地球同緯度地區僅存的亞熱帶闊葉林區,水土和植被都保存完好,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擁有植物種類1500多種,珍稀植物有中華雙扇蕨、桫欏、鵝掌揪、銀杏、香果樹、紅豆杉等20餘種,其中中華雙扇蕨屬史前植物,與恐龍同代,在地球上瀕於絕跡。桫欏是地球上唯一倖存的木本樹蕨之一,是最古老的“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四面山有動物80多種,其中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雲豹、毛冠鹿、獼猴、大靈貓、彈琴蛙、金雞等23種,因此四面山有“動物基因寶庫之稱。

四面山的瀑布,千山萬壑四面飛瀑交相呼應。置身四面山,飛瀑四面來。瀑布眾多靈性不一,形態各異。據查,四面山有上百掛飛瀑,100米以上高度的有5掛,80米以上高度的有8掛,30米以上高度的有23掛,因此,四面山也以“瀑布之鄉的美譽名揚天下。

四面山的湖泊,雖沒有洞庭湖的浩瀚和千島的曲折,卻有處女湖的幽嫻與寧靜。湖水清明如鏡,綠影婆紗,倒影如畫。近萬米長的洪海湖,扭曲著水蛇般的腰身,靜臥在青山峻岭之間,被多才子雅士所鍾愛。龍潭湖、林都湖、珍珠湖等8個湖泊,撒動著珍珠般的銀光,如深山莽林中的8顆璀璨明珠,四面山因此被稱為巴渝的九寨溝。

朋友們!說完了四面山的山、林、瀑、湖外,接下來再說說四面山的霧。霧起處,四面山就像籠罩著一條條潔白飄逸的哈達。朋友們,如果在1700米高的蜈蚣嶺上觀雲海,茫茫白霧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環,天光雲影,會引發出你的滿腔情懷。雲斂霧收,現出層巒疊嶂,青山翠濤,令人陶醉。

這些各具特色的山、林、瀑、湖、霧渾然天成,野趣迷人。不同的季節,幻化出不同的神韻。現已開發出一林二河三灘四坪五嶺六溝七湖八洞九峰十岩、二十八掛瀑布、一百二十八個景點。春天,百花怒放、千鳥競鳴,是回歸大自然的理想去處;夏天,山靜水幽,四面蔥蘢,是休閒、避暑的港灣;秋天,層林盡染,山水如畫,是養精蓄銳的療養勝地;冬天,銀妝素裹,天地合一,是領略南國“北國風光”的天然場所。四面山為長期生活在“水泥森林”空間的市民提供了一個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良好生態自然環境。

四面山的人文景觀也很有特色,最令人叫絕的是建於北宋建隆年間的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朝源觀兩座山門上的兩副楹聯,千百年來難倒無數文人墨客和宗教界人士,至今無人破解,老將軍魏傳統見了此聯後,僅留下了“長乘勝跡聯何解,留得通家過此關”的耐人尋味的詩句。 另一處人文勝景是長163米,高9米的灰千岩摩崖壁畫,它有著5000年歷史,造型獨特、形態各異的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給人一種震撼的古老力量,是凝聚著原始巴人勞動、生活、文化和智慧的結晶。它填補了川渝摩崖壁畫的空白。

頭道河

頭道河景區面積為35.47平方公里,由龍潭湖、臥龍溝花果山花岩棧道峽谷等主要景點構成,具有幽壯奇險的特點.整個遊程需要10個小時.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條小溪河叫頭道河,也是四面山的第一條溪河.河中有一隻巨蛙蹲臥溪中,它體大過象,腹脹如鼓,挺胸抬頭,圓目大睜,身著紅裝,儀態威嚴.人們都說它是締造四面山的神仙們封的四面山守護神.

龍潭湖

著碧波蕩漾的湖就是龍潭湖.它是天然形成的一個高山湖泊,長2600多米,寬60~100米,深約20米.據地方志記載,丙寅年(1927)5月17日夜半,半邊月亮剛從東山升起,山澗輪廓隱約可見,山上異常悶熱,人們想開門換換氣.但是,門卻打不開."嘩_",突然一聲巨響,頓時天昏地暗,人們站立不穩.這是一次罕見的山體大滑坡,巨量的山石泥土被推到山下,地殼順山走向斷裂,縱橫約700米,垂直下降100余米,滑動40余米,泥土添平深谷,壘起高壩,無數小溪被堵塞,匯聚而成了如今的這個湖泊.當初在這裡的廟宇沉入水底,成了神奇的水下龍宮.後來有人把這件事實說"神"了,據親歷著說:過去在頭道河北岸,有一個廟宇,不知是誰,在牆上用木炭畫了一條龍,龍身飛騰,遠觀近瞧,活靈活現.1927年5月17日那天,一個在溪邊放牧的牧童在龍身上撒了一泡尿,龍受辱發怒,,於是雷雨大作,泥石懼下,堵住了小溪,形成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湖泊,原溪邊的廟宇也遭災受淹.於是在四面山留傳開了一句話;"這才是真真的水淹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大家抬頭看,碧水悠悠的龍潭湖中段西岸,在峭壁六綠蔭間,有一巨石,高約10米,寬約8米,如同一個天然猴頭俯視龍潭,尖嘴猴腮,活靈活現,就像孫大聖再世.據說,孫悟空師徒去西天取經路經四面山時,被奇峰美景和滿山野果吸引,便將猴身隱於山中,露出猴頭觀賞湖光山色,品嘗美味佳肴,人稱"猴王探海".大家再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龍潭湖北段西壁,兩岩疊立百丈,中間被一峰阻隔,宛如一對戀人,咫尺天涯,對目相思,人稱"相思岩".從這峽谷處我們上岸,就到了臥龍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