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

恭親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貪”的和珅的家,後被嘉慶帝立下二十四條罪狀,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後一任主人是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訁斤,所以稱為恭親王府。

北京城兩龍脈,一是京城中軸線,二是護城河。故宮就坐落在中軸線的頭上。而恭親王府就坐落在兩龍脈相交之處。和珅曾大言不慚說:“皇上坐龍頭,我坐龍尾。龍頭雖掌大局,卻還要龍尾行大事。”聽聽,和珅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貪”!

恭親王府內,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隻“蝙蝠”。這“蝙蝠”並不是真實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築。和珅想讓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諧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隻“蝙蝠”。

進門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隻碩大的“蝙蝠”。這是一隻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邊隨意錯落著假山碎石。福池周圍栽滿了榆樹,榆樹的果、葉形似銅錢,每當銅錢般的果、葉掉入福池時,和珅就會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錢,進入我的‘聚寶盆’,地上的錢也是流入我和珅的囊袋中。”這話可真不假!

我們順著福池潺潺流水走,便來一扇門前。這是一扇精美絕倫的西洋門,色彩鮮艷,做工精細。據說這也是他二十四條罪狀之一。因為這一扇西洋門是仿造皇家園林——萬壽園裡的西洋門造的。

進了西洋門,繞過“送子觀音”石雕,便是和珅家的戲園了。戲園前是一片段預告園,修剪整齊的灌木叢中開著些許花兒。《環珠格格》中“香妃戲蝶”這齣戲就是在這裡拍攝的。全北京城只有兩處是滿地青磚,一是故宮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珅家的戲台了。因為青磚的擴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戲台上唱戲不需要任何擴音工具,偌大的戲場人人都能聽到音樂,能站在遍地青磚的戲台上為和珅等權貴大臣唱戲也是一種殊榮了。

穿過雕刻精細的朱欄長廊,便來到了和珅的書齋。書齋四面假山竹林環合,清幽寧靜。整個恭親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磚砌的。這座書齋是用一種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涼,和珅最愛待在這裡了。

出書齋,前面那座十分大氣的建築就是正殿——和珅會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條很特別的路,只有一節階梯,然後就是一條筆直平緩的坡路,因為和珅說過他這一世,只有年少時吃過苦,然後就一路平步青雲,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顛峰。我們可以跨過最底下的一節階梯,免吃一點苦,直接“平步青雲”。

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年孝莊太后年老病重之時,極其愛戴她的皇孫——康熙帝,心情極其鬱悶。他讓侍女蘇麻喇姑準備好紙筆,大筆一揮,寫了一個 “福”字。寫完之後,玄燁和蘇麻喇姑看著那個“福”字驚呆了——那個字蒼勁有力,十分瀟灑。細一看,竟看見了多個詞組:多田,多子,多才,多壽……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嗎?康熙帝越看越滿意,便命人把這個“福”字拓在一塊巨石上。結果,久病多時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復了!康熙帝大喜,決定將這塊飽含吉祥福瑞氣息的巨石代代相傳,讓愛新覺羅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傳到乾隆手中,就被別人偷出了皇宮。這個人就是和珅。現在這塊福石就在我們正殿腳下,只露出寫有“福”字的一面。這個“福”便是恭親王府的第一萬個福,寓意“萬福”。和珅還神氣地說:“皇上是‘萬歲’,我是‘萬福’!”後來,嘉慶帝抄他家時,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宮,可還是沒有搬成。和珅太狡猾了,他用石塊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條龍,寓意“龍坐江山”,嘉慶帝不想自毀“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來。

恭王府概述

親愛的朋友,歡迎您使用古游網的導遊服務:

王府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線宮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橋樑,位於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國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代表著中國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說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也曾經置第於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曆歸天,次日嘉慶皇帝就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全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八億兩,相當於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歸了“愛豪宅不愛江山”的嘉慶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所有。與此同時,嫁給和珅兒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鹹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後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並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後,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月牙河繞宅如龍蟠,西山遠望如虎踞”,這是史書上對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選址而言,它占據京城絕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園很注重風水,北京據說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指後海和北海一線,而恭王府正好在後海和北海之間的連線線上,即龍脈上,因此風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為財,在恭王府內“處處見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從玉泉湖引進來的,而且只內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風水學聚財的說法。新中國十大元帥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長壽。據說,北京長壽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這個地方是一塊風水寶地。

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府在前,園在後。恭王府的開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議事日程。1975年,周總理在病床上,將三件未做完的事情託付給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開放問題。

王府占地約3.1萬平方米,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築,由嚴格的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殿七間,左右有配殿。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築規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東、西三路各有三個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後兩個院子是我們要遊覽的主要區域。

現在就請您跟隨我們的講解,遊覽一下這歷盡蒼桑、重現世人的恭王府吧。

門外院落

首先給您介紹一下王府主體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門外並列有東西兩組院落。

西側一組院落在三間正門兩側開有兩座罩子門通向東、西兩路院落,門的前方縱列著四排房屋,每排房屋當中各有一座阿思門,東邊的阿思門外有一座影壁。

西側院落南邊沿圍牆有兩排倒座房,是王府的辦事機構用房:前排東側為回事處、隨侍處,中間為管事處,西側為佐領處、檔子房、管領處、莊園處、置辦處等,後排為糧倉房;兩排倒座之間有東房一排,為裁房、廚房、水屋等。

東側一組院落中南邊沿圍牆也有一排倒座房,為王府的兵房,駐有護衛王府的旗兵十餘名;北邊有一組四合院落,據說載瀅回府時在此居住。

當時王府的總出入門就開在東側院落的東牆上。

好了,下面我們將按照由中路入東路,轉中路進西路最後到達後罩樓的順序帶領您轉轉這重新修繕的恭王府。

正門

中路有正門兩重,均朝南。現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門,大門面闊三開間,外置石獅子一對,石獅頭上的捲毛疙瘩有12排,代表親王的爵位。

經過這中路的第一個小院,接下來您還需走過這面闊5間的二門,才能進入王府的中心區域。二門內是正殿及東西配殿,其後為後殿及東西配殿。

向里走您馬上會看到的是修復後的銀安殿。

銀安殿

銀安殿俗呼銀鑾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它作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節日時方打開,起到禮儀的作用。民國初年,由於不慎失火,大殿連同東西配殿一併焚毀。現在經過修復,雖不能與原來的完全一樣,但還是能讓您體會到它的宏偉與莊重,感受到它的神韻。

現在讓我們先去遊覽一下東路的主要建築。下一個景點是多福軒。

05多福軒

多福軒採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築風格。這裡是奕?的會客處,保存著一些漂亮的鳳凰彩繪,因其內部懸掛許多“福壽匾”而得名。多福軒內6個書架4個多寶格每個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復原的。

軒前院子內有古藤蘿一架,被稱為“藤瑩架”,據考已生長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見的。因此這個院子又被稱為“藤蘿院”。

繞過多福軒,您將進入東路的最後一個院子,看到後院的正廳樂道堂。

樂道堂及嘉樂堂

這裡恭親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為皇子時,道光帝曾賜“樂道堂”匾額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東路遊覽完了,現在請您向西走,去參觀中路後院的嘉樂堂。

嘉樂堂五開間、硬山頂、前出廊,是和珅時期的建築,懸掛“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從證實。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這就印證了民間對於王府內有座神殿的傳說。

看過了銀安殿和嘉樂堂,想必您已經發現了,這中軸線上建築物的屋頂都用綠琉璃瓦、脊吻獸,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好了,現在我們將要進入西路,您將看到的是葆光室。

西路前院正廳名為葆光室,懸掛著鹹豐皇帝御書的葆光室匾額。這裡據說是恭親王會見族人、朋友的客廳。其室內保存完好的木天花,被專家學者所推崇。大修中還恢復了室內原有的楠木隔斷。

接下來您將穿過垂花門,看到後院的正廳錫晉齋。

垂花門及錫晉齋

葆光室與錫晉齋之間有垂花門,上懸天香庭院匾額。垂花門南有竹圃,北有西府海棠兩棵。

錫晉齋是恭王府西路院落最北端的正房。錫普齋原名慶頤堂,俗稱楠木房。有東西配房各五間,東房名為樂古齋,西房名為爾爾齋。慶頤堂據說緣起於乾隆所賜“慶頤良輔”匾額。和坤修建慶頤堂時模仿了皇帝的寧壽宮,面闊7間,前有廡廊,後出抱廈5間,平面呈凸字形。正中廳內東西北三面為兩層暗樓,樓內的碧紗櫥檻窗、欄桿等捕木裝修,雕飾精美細緻。其外檐柱的鼓形柱礎,與承德普寧寺大乘閣的形制相同。嘉慶皇帝“加恩賜令自盡”時,和坤罪狀第十三款中的“所蓋捕木房屋,僭侈逾制,隔斷式樣皆仿寧壽宮制度”,即指此而言。恭親王入住後把這裡作為書房和文物收藏處所。而錫晉齋這個名稱,一說是恭親王奕?得到晉朝陸機的《平復帖》後所起;另一說是小恭王溥偉所起。這是王府府邸最精美的建築。

走到西路的最北端了,下面我們要到這王府府邸的後罩樓去看看。

後罩樓

後罩樓位於府邸和花園的銜接處,50多間房屋連成一排,達160多米長。這座朱樓是國內王府類建築中最長的樓,被形容為“99間半房子”。 後罩樓東部為瞻霽樓,西部為寶約樓。西端的5間房俗稱“小迷宮”,這裡有國內惟一的室內園林景觀,兩個樓層之間去除樓板,將亭台樓閣和假山溪流等搬進屋裡。這幾間室內花園將樓上樓下通連在一起,山石疊砌,可上可下,瀑布飛瀉,亭台樓閣和小橋流水都非常精緻。

此樓前檐出廊,後檐牆上每間上各開一窗,上層為形式各異的什錦窗,視窗磚雕精細,樓梯原為木假山形。樓中間偏西一間的下層有過道門,通向府後的花園。

那么現在就讓我們去王府後花園領略一番吧。

王府花園全景

站在府邸與花園間的箭道上,遠望王府後罩樓,是不是格外有氣勢呢?那么接下來,您將要遊覽的就是被稱為“人間仙府”的恭王府花園。

60年代,周總理和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來到恭王府視察,走到景色迷人的種有一大片絲竹的瀟湘院時,周先生提出瀟湘院是不是紅樓夢原型的說法。總理一看這個院子這么好,當時就產生了修繕開放的想法,目的是讓人民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在當時文化部谷牧先生的主持下,恭王府花園部分在上世紀80年代時就正式開放了。

恭王府花園又稱“ 萃錦園”,位於什剎海西側的柳蔭街,是北京城內數十座王府花園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也是目前北京惟一一處以花園的名義對公眾開放的王府。花園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170餘米,占地約2.8 萬平方米,有古建築30餘處。此園後來的主人恭親王奕忻為了重建花園曾調集百名能工巧匠,融江南園林風格與北方建築格局為一體,匯中西建築元素於一園,使之成為京師數十座王府之冠,可以稱之“人間神仙府,什剎海的明珠”。恭王府花園布局精巧,景色宜人,有學者說它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全園布局分中、東、西三路。中路即全園的中軸線,主體建築均在這條軸線上。下面我們就將帶領您由正門入,按照中路轉東路、回至中路再入西路的順序遊覽此園。

現在您眼前的就是恭王府三絕之一的西洋門。

西洋門

西洋門位於花園中路最南端,是園子的正門,稱“靜含太古”,為奕?所建。門由漢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圓明園中大法海園門所建,西洋拱式風格,十分氣派。門額外刻“靜含太古”,內刻“秀挹恆春”,其中的靜和秀是園主人希望達到的兩個境界。此外,造園者以此喻代仙境,與門內山谷的一派大自然的風貌相結合,將“靜”和“古”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更增添了園林的歷史感和時空感。西洋門也是園內唯一的西式建築,可以體現出主人希望通過學習西方文化和技術來挽救清朝統治之意。據說在當時,西式門在北京只有三個,這也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另兩絕是戲樓和福字碑。

現在就請您從西洋門進入,開始本次恭王府花園之旅吧。

獨樂峰

進了大門,左右是兩座青石假山夾道,東曰”垂青樾”,西曰“翠雲嶺”。而迎面映入您眼帘的是一塊巨大的太湖石。關於這塊石頭的來歷,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呢。您看看這塊石頭的形狀,是不是有些像個男孩,又像個抱小孩的婦女呢?當初和紳見了這石頭非常喜歡,就運來立在了門口:一來可以做照壁,擋住邪氣入侵,攔住財氣外流;二來希望此石能為其帶來兒子,多子多孫,家族繁榮。傳說和珅一直無子,有了這塊石頭後,很塊就有了兒子豐紳殷德,所以和珅也稱其為送子觀音。此石高約5米,經過多年的風化形成了流暢、天然的線條,如淡雲舒捲般亭亭玉立,其名“獨樂峰”為奕?所刻。它既是絕妙的點景,又起到了屏風的障景作用。您試著仰首觀看,只能見到刻在上面的“樂峰”二字,因為那個“獨”字隱於石的頂端,很是耐人回味。它源於北宋司馬光政治失意後建造“獨樂園”的典故。“獨樂”即儒家先賢“獨善其身”的意境。

現在請您繞過獨樂峰繼續向北走,在您面前的這個水池叫做“蝠池”。

蝠池

在清代的北京,往私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經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數幾個獲此殊榮的王府之一。這個用青石圍砌成的蝙蝠形大水池,舊名為“蝠河”,後稱“蝠池”,又因形狀像元寶,也稱元寶池。水池的周圍種滿了榆樹,每到春夏之交,榆莢飄落,狀似銅錢的“榆錢兒”落滿蝠池,諧音“福錢”滿盈,寓意是福貴雙全。由蝠池向北,是“海渡鶴橋”。

現在請您跨越此橋,去看看安善堂。

安善堂

您眼前這座宏偉莊重的五開間廳堂,便是萃錦園中路最主要的建築“安善堂”。安善堂前出抱廈,後帶平台,兩側有遊廊通向東西兩廡。它在園中蝠池、邀月台、水榭、大戲樓等建築的簇擁下,顯得富貴堂皇,景致優美。這裡原是主人遊園時吟詩、作畫的地方,也曾是恭親王奕?宴請重要賓客的處所。細心的人可以發現,這個古建築是一“倒座房”,這是為什麼呢?請您稍安勿躁,謎底稍後揭曉。

走到這兒,我們在中路的遊覽先告一段落,待我們遊覽完東路,會從北端進入中路,再來游賞。現在請您向東南方向走,我們即將進入園子東路,接下來您將看到的景點是沁心亭。

沁心亭

在您面前的這個精緻優雅的亭子就是沁心亭,一說沁秋亭,它是清代乾隆年間內閣大學士和紳所建,距今約220多年。沁心亭坐落於東路南端的假山“垂青樾”之旁,又稱“流杯亭”。亭上四周有忠孝節義典故的彩繪,亭內地面上有一條約10cm 寬的彎曲的凹槽作為流水渠道,亭後假山中老井的水潺潺流下,然後注入水槽,形成“曲水”的形態。流水自亭的南面進入,經過地面的彎曲水道,最後在亭的北邊流出,從暗道流入蝠池。據說在清代等級森嚴的制約下,北京只建了六座類似的亭子,此亭為最小的一座。園主人會在初春、盛夏、深秋時節邀客來此。當年和珅就常常在這裡談天說地,或是過小壽時設宴款待同僚。席間,在亭子地面水路的入口處放一個酒杯,酒杯隨水漂動,停到誰的跟前,誰就要做詩,做的不好就要罰酒。如此風雅有趣之事是效仿古代了的“曲水流觴”。流水出口的位置坐北朝南,是為主位,主人和珅就坐在這裡。據說,過小壽的時候,杯子停到哪位客人跟前,哪位客人就把備好的禮單放在杯中,最後杯子漂到和珅跟前,由和珅在出水處坐收財禮。因此有一說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您仔細觀察下這地面的水路,從北向南看為一個“壽”字,而從東向西看又是草書中的“水”字,所以此亭又被稱為“水壽亭”。從中也可看出和紳的聰明才智。

出了亭子往東走,在您右手邊有一片菜園,叫做藝蔬圃。

藝蔬圃及曲徑通幽

這藝蔬圃是王府菜園,約有一畝三分大,取中國人俗語 “一畝三分地”的意思,是仿皇上“親耕”的地方。園主人閒暇時可以親自種植雜蔬,並在此過程中體會天地生機、農耕野趣。過了這藝蔬圃往南拐便是園子東路的入口,叫做“曲徑通幽”。

好了,現在請您轉向北面,您將看到的是垂花門。

垂花門及荷花院

您面前這個精緻的門叫做垂花門,因門上有兩個倒垂的花卉而得名。您看門前這兩棵龍爪槐,這種樹比較珍貴,而且它們在和珅居住時就在這裡,也算老住戶了。

現在我們要穿過垂花門走進花園的東路建築群,接下來您要進入的院落是荷花院。

垂花門內的這個狹長院落,稱為荷花院,一說牡丹院。它的正廳為大戲樓的後部。院中正廳前有紫藤蘿架,還種有一些牡丹,花開時爭奇鬥豔。電視劇《還珠格格》中著名的一場戲“香妃引蝶”就是在此拍攝的。

您往兩邊看,這院子兩側的廂房是明道齋和香雪塢。

明道齋及香雪塢

小院西側的建築為安善堂東配房過廳,叫做明道齋,又名怡神所,據說當年康熙所寫“怡神所”匾額就懸掛在此廳中。這裡是當年賞花行令之所。東廂的一排廂房名為"香雪塢",是恭親王福晉和側福晉遊園觀戲的小憩之處。據載,嫡福晉偏愛綠竹的飄逸雅致,故當時院裡廣種竹子,門前翠竹搖曳。

院西為另一個狹長院落,院內種有芭蕉和海棠。入口月洞門,曰:吟香醉月。此處丁香花開時與山前眾花連枝輝映,尤其是月明人靜的時候,適宜一詠一觴,影亂香清,別有幽趣。

現在請您繼續向北走,我們的下一站是恭王府花園三絕之一的大戲樓,它有什麼妙處呢?讓我們趕快去品味一下。

戲樓

進入院內深處便是大戲樓。這座戲樓是我國現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在清廷檔案中,戲樓均稱為“大戲房”。恭王府大戲樓,建於同治年間(1862一1874),是恭親王及其親友看戲的場所。建築面積685平方米,其建築形式採用三卷勾連搭全封閉式結構,據說整個大戲樓雖為磚木結構建築卻沒有用一根鐵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戲樓的聲音效果。大戲樓為了保證聲音逼真,將戲台底下掏空後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構造增大了共鳴混響空間,使觀眾身處戲樓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聽到不藉助任何傳聲工具的演員的演唱。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唱家來此演唱後,興奮地稱讚大戲樓比音樂廳的音色效果還要好。

您別看在牡丹院裡看戲樓的外景一般,但裡面卻金碧輝煌。戲台兩側的兩根大柱、四壁與頂皆繪滿了纏枝藤蘿,一片綠葉森森、紫花盛開的景象,使人有在藤蘿架下看戲的感覺。據說,當時連慈禧太后看戲都是坐在院子裡。恭親王擔心逾制獲罪,便在屋頂畫滿藤蘿,意為這是藤蘿架而非大堂,真是用心良苦。棚頂懸大宮燈20盞,地下青磚鋪就,20張八仙桌配上太師椅,井然有序的放置著。戲樓後壁都是淺棕色的木欞,用暗藍色絲布做底襯罩飾。廳內南邊是高約一米的戲台,戲台上方,一塊金字黑匾高懸,上書“賞心樂事”四個篆體字。南部後台為演員化妝室,前為舞台,北部為貴賓及女眷看戲和休息的地方。奕?生日在農曆十月下旬,辦生日堂會時需要生火,故大戲樓也被府中人稱為“暖樓”。這裡除了演戲之外,還是當年恭王府中舉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每逢府中重要人物壽終正寢,戲樓就會布滿輓聯、挽幢,香菸繚繞,長幅高懸,各寺僧尼相繼灑經超度亡靈。

1936年,當時在花園居住的恭親王奕?的孫子、著名畫家溥儒,為母親項太夫人祝壽,在戲樓籌辦了一次堂會戲。當時京劇界的名角雲集大戲樓,相繼登台獻藝。這是恭王府大戲樓的最後一次堂會戲。

現在,大戲樓的演出,包括京戲、崑曲,而尤以王府音樂最具特色。府樂以三弦為主,共用七種樂器,樂曲華麗莊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來華訪問時,曾點名要到恭王府大戲樓欣賞王府音樂,在近二小時的演出中,總理如醉如痴,對這一中國古典樂種及其大戲樓,倍加稱讚。

戲樓後面還有一組建築,“天香庭院”之匾原掛於此。它是當初恭王府的“家廟”,裡面供奉著老恭親王奕?的牌位。

好了,東路就參觀到這裡。現在請您向西走,讓我們回到中路。下一個景點是蝠廳。

蝠廳

蝠廳又稱蝠殿、蝠房子,位於花園中路最北端。建築正廳五間,前後出抱廈三間。兩側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變,如蝙蝠兩翼。耳房比正廳略前,形成曲折對稱類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廳。其建築彩繪上的斑竹,全部是由油工一筆一筆畫上的。該建築的造型和彩畫被譽為“古建築中只此一例”,在花園主山和府牆的蔽護下,幽靜而秀美,恭親王奕?經常在此和大臣們謀劃軍國大事。這裡也是個消夏納涼的好地方。後成為恭親王之孫、著名書法家溥儒(溥心畬)的書房。

接下來就請您向南,走走升官發財路,到園中的最高點邀月台上去看一看。

升官發財路及邀月台

建在假山上的邀月台是園中的最高點。兩側的上山路在最下面有兩級台階,再往上都是沒有台階的斜廊。走的時候您一定要一步跨過這兩級台階,然後聽我慢慢道出原委。傳說古時候人們把台階看做是坎坷,和珅希望自己在跨過早年的艱辛後,能夠一生再也沒有那么多的坎坷,仕途順利,所以修建了這條“升官發財路”。上下“邀月台”走升官發財路是很有講究的:要使勁地跨過兩級“坎坷”,然後平步青雲的一直走到山頂,不能從另一邊往下走,而只能從旁邊的小路下山才不會壞了運氣。

邀月台是全園的最高處,居高俯覽園中,美景盡收眼底。台上三間小室,額曰"綠天小隱"。每年中秋節,在此擺上點心、水果,是主人與家人或親朋好友共同賞月的好地方。

現在讓我們下山,從正面看看這托起邀月台的滴翠岩吧。

滴翠岩

滴翠岩是這花園裡用太湖石堆疊的一座假山。太湖石的特點是吸水性強,如遇水多則石頭上長滿青苔。此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假山盡頭的兩個石壁里各放有一口帶孔的水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濕度。又在假山前修了一個水池,可以把水流引上去,使得常年有流水。過去整個假山上都長滿了青苔,石黃苔綠,蒼翠欲滴,滴翠岩由此得名。岩下這個長方形的小池,原與方塘之水相連,池中三組疊石,意為蓬萊、方丈、瀛洲三個仙島。水池兩側堆砌的石頭看似盤踞著的兩個龍頭,龍頭相向,中間為龍珠,奇怪的是只見龍頭不見龍尾。這是怎么回事呢?由我在下一個景點處揭秘。對這滴翠岩,恭親王之子載瀅言道:“岩以太湖石為之,疊壁谺谺,不可具狀。復鑿池其下,每風幽山靜,暮雨初來,則蘚跡雲根,空翠欲滴,吟嘯徘徊,覺世俗塵氣為之一息。

在這滴翠岩下,池子後面有個山洞,想必您已經發現了吧。這就是恭王府的鎮園之寶“福字碑”的藏身之處——秘雲洞。

秘雲洞及福字碑

進入秘雲洞之前,先請您耐心聽我為您解說這裡的玄機和淵源。

這秘雲洞位於滴翠岩的下面,此洞兩翼伸向東西,略具蝙蝠形,被稱為洞天福地。洞的東、西部各有爬山洞,可盤鏇上洞頂的邀月台。秘雲洞內藏著王府的三絕之一,也是王府的鎮園之寶——由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御筆刻成的福字碑。這塊碑石長7.9米,貫穿整座假山,距今已有近4XX年歷史。碑前的地上有一副用碎石子擺成的中國象棋棋盤,方方正正,清晰可見。康熙帝書法造詣頗深,但很少題字,所以此“福”字極其珍貴。而且此福字蒼勁有力、頗具氣勢,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構思巧妙,堪稱天下第一“福”。 現在可以向您揭曉為什麼安善堂被建成一座“倒座房”了,就是為了要面向這福字碑,以示對清聖祖康熙皇帝的恭敬。

據恭王府的負責人介紹,此碑為康熙御筆,作“請福續壽”之解,一直是大清國寶,珍藏於紫禁城內。乾隆時期,此碑神秘失蹤。乾隆皇帝一生最為嘆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因此,乾隆對“康熙御福”的失蹤始終無法釋懷。可是,當嘉慶即位後,向乾隆詢問“康熙御福”之事時,乾隆沉默良久後只說了八個字:“布衣之相,福澤萬民”。另外一種說法是乾隆將“天下第一長壽福”賜給自己的寵臣和紳,和紳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後花園砌成京城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龍脈上,他將“天下第一長壽福”藏在龍穴悉心供奉,稱之為“洞天福地”。和紳從此洪福齊天,官運亨通,榮臻三朝重臣,而且財源廣進,一時富可敵國。好了,剛剛那個“只見龍頭不見龍尾”的問題,答案在這兒已經可以揭曉了。原來和珅把龍脈和龍尾設計在滴翠岩下的山洞裡,而龍脈的正中央即為福字碑。當年嘉慶抄家時,本欲拿走福字碑,可是那樣就斷了龍脈,折了福氣,這可是古人最忌諱的,於是就命人用石頭把福字碑全部封起來,不許外人看見沾了福氣。

196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員意外的在王府後花園的秘雲洞內發現了這珍貴的福字碑。總理得知後欣然將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福”,又稱“天下第一福”。

下面我要為您詳細講解一下這天下第一靈驗之福的來歷: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莊皇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疴,太醫束手無策。百般無奈之時,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為自己“請福續壽”,所以就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了這福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康熙一生罕有題字,今天的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三個,除了福字碑上的那個“福”字外,就是高懸於故宮交泰殿的“無為”二字。不過無為匾額也未有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足可見那御璽加頂之“福”的珍稀。

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事後康熙幾番重提御筆,卻再也寫不出其中的神韻,所以民間盛傳此福為“天賜鴻福”。

俗語稱“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有福沒壽是為無福可受”,但是,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因此,自古從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福”“壽”合為一字書寫,但是這福御寶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故而,這福字也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里的福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之福。更不可思議是,此福與民間稱作“衣祿全、一口田”的普通福字截然不同,其間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孝莊太后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五福之本、萬福之源”。

而康熙為祖母請福,自身亦送福得福。康熙一生政績卓著,合了“多田”之兆;一生有子數十,恰應“多子”之端;與孫乾隆帝各執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壽善終,正是“多壽”之人;康乾盛世,國富民強,為“多才(財)”、國泰民安則是萬民“多福”。這“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壽”的福字,不僅讓受福之人得福頗厚,更令康熙這請“福”送“福”之人受益終生,因此民間稱此福為“請福聚福、送福得福”的絕世之作,即無論是代請、轉贈、收受等,但凡沾此福緣者,俱可獲得福澤無邊!故而,這個“福”字又被認為是汲天地靈氣的古今第一靈驗之福。為了永久保存這福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孝莊親命將其刻為石碑,成為皇家至寶……

中國人重“福”,不僅皇帝求福,就是貴族、平民也在求福。這園子以福字貫穿,前院福河,中院福字,後院福廳,福氣很大啊。而且一路游來,相信您已經發現,在恭王府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蝙蝠。古人很迷信,認為蝠和福同音,可以帶來好運,因此院內盆景、花卉、石頭等多壘起成蝙蝠狀,甚至連窗戶上的圖案大多都是蝙蝠。園子的初建者和珅很貪財,很迷信。在府內和園子裡,各種石頭堆砌的形狀都與蝙蝠形似,而且門上、房檐等各處都是蝙蝠,有明蝠、有暗福,總共9999隻蝙蝠。加上康熙皇帝的這個天下第一福字,院內萬福!

北京人常說:“到故宮要沾沾王氣,到長城要沾沾霸氣,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氣!”說了這么多,現在您可要親自進去摸摸這天下第一的福字,沾沾福氣,帶福回家。

沾了這一身的福氣,接下來要遊覽的就是園子的西路了。請您往西走,院西的建築是韻花簃。

韻花簃

韻花簃位於山水奇石之間,據說恭親王奕?在夏秋時節常來這裡散心靜坐,賞魚觀山,享受風唱鳥啼、蛙鳴蟲啾的天籟之樂。

現在請您繼續向西走,怡人開闊的景致馬上就會闖入眼帘了。下一個景點是這園中的人工湖和詩畫舫。

水州及詩畫舫

花園西路是以水為主的景觀。站在湖邊,您已經感受到空氣潤澤、涼風習習的清淨舒適之趣了吧?到當年和珅仗著皇上的寵愛,私自從玉泉湖引水入恭王府,造了一個人工湖,並以陸為舟,仿古人畫舫之意而建湖心亭。湖心亭中間有水榭三間,名叫“詩畫舫”。碧水之上,賞荷垂釣、吟詩做畫,頗有江南山水之意境。小舟停在湖邊,池水綠波蕩漾,山光樹影輝映,令人坐而忘憂。

請您往湖的北岸看,坐落於湖水北岸的建築名為澄懷擷秀。

澄懷擷秀

人工湖北岸的這五間軒館,名為澄懷擷秀,也叫花月玲瓏。屋前有海棠數株,每年暮春海棠花開,主人帶領全家到此賞花,故又名“海棠軒”。恭王府的海棠在京城十分有名,“花月玲瓏”即指這裡海棠花盛開時的景色。這組軒館的東耳房為“韜華館”,西耳房已不存在。現在您可以在湖邊走一走,在詩畫舫坐一坐,享受一下這安逸的情調。

湖東岸的一排建築中,最北是您剛剛看過的韻花簃,往南是一段優雅的長廊,最南邊面水的建築是園子主建築安善堂的西配房——棣華軒。

棣華軒

棣華軒因懸掛鹹豐皇帝御書的“棣華軒”匾額而得名。奕詝(鹹豐皇帝)和奕?幼年時曾自創槍法、刀法,道光皇帝賜槍法名曰:“棣華協力”,刀法名曰“寶鍔宣威”,希望兄弟協力共扶大清。“棣華”也許是由此而來。

繞著湖的西岸走,在園子的西南角有一處景點,叫做益智齋。

益智齋及秋水山房

益智齋又名“養雲精舍”,是恭親王奕?在花園的書齋。屋前種植梧桐,室內几案清潔,羅列著圖書及鼎彝,靜穆肅然,古香襲人。

從這兒往東有一處建築,名為“秋水山房”。

榆關之內左側的秋水山房,是飲茶乘涼的處所。這兒林木茵茵、清幽寧謐,真是陶冶性情的好地方呀。

沿路向東,您將看到的是一座海棠式方亭——妙香亭。

妙香亭

妙香亭是一座雙層木結構的蓮花形平頂式方亭,底層木柱十二根,八角形,上層為蓮花形平頂。每當丁香花盛開時,滿園清香撲鼻。據說此亭從外形上看類似於慈禧垂廉聽政時帶的帽子,後人據此猜測是恭親王奕?為了發泄對慈禧的不滿而建。

下一個景點是位於妙香亭東南方向,建在南山上的榆關。

榆關

南岸山上這一段城堡式牆垣,長約50米,雉堞、洞券俱全,石額書曰"榆關",山徑石碣書"翠雲嶺"。榆關是花園西路之門。有專家認為,滿洲貴族在取得全國統治以前,生活在山海關以北的廣闊土地上。與明朝的政治、經濟往來都必須通過山海關。後又在山海關下與明朝軍隊有數年的拉鋸戰,是明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才取得天下。園子的主人站在榆關的城牆上向北看,有遙望、懷念故土之意。也有的園林專家認為是“移天縮地在君懷”的園林藝術。

您在這南山上走走,能看到一座山神廟,供奉著四個山神:狐,蛇,刺蝟,鼬。

從榆關下山往東,您會發現您已經回到了進園的位置。不錯,您已經不知不覺地在這曲折、精妙的花園裡轉了一圈,回到了西洋門前。現在您再看那內門額上的“秀挹恆春”,是不是有了更深的體悟呢?

由西洋門出園,向西就要走出恭王府了。在箭道上向西走的過程中,您的右手邊還有最後一個景點——龍王廟。

按陰陽八卦推算,這裡是花園中的“水”位。因水置龍,以鎮一方。廟前古井深約 10米,今水位下降已乾涸。雖是個小廟,但這兒是不許進香的,大概是因為園內多林木、建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