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山導遊詞4篇

孫中山先生市政紀念公園位於澳門西北角馬路邊,原為填海區,面積約有70000平方公尺, 呈長條形西北走向,是近年來澳門市政廳投資興建面積最大的公園,也是澳門半島規模最大的公園。

公園的景觀分中、西兩部份:東北部為中式設計、有人工湖、曲 橋、涼亭、小樓;西南部為西式設計,有體育設施及溫室。東北部的涼亭建在人工小山上,可以眺望珠海的拱北;小樓紅牆綠瓦, 幽雅恬靜;曲橋迂迴,景致迷人。

公園中部建有一條山鐵架築成的兒童遊樂設施,由三座塔形鐵枝建成。開頭較為有趣。中部還有一條長達500公尺的迴廊環繞, 連線了園中大部分景觀,是澳門所有公園中最長的迴廊。公園裡有可容納幾百人的露天劇場、回力球場及溫室等。

在公園裡,新落成了一座名為“永遠的握手”雕塑,是紀念中葡友誼的建築物之一。

中山國都城遺址導遊詞
2017中山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中山國故都遺址位於林山腳下的中山國都城景區,面積35平方公里、為二千 多年前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所在地。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出土文物多為稀世珍寶,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轟動。現存有宮殿區、居民區、陶器場、冶煉場、遺址十多處。城後依東西林山,突起平原,上有古佛堂三處,山峽內有萬壽寺遺址、陰陽柏及眾高僧墓塔群(現有十三處)。林山 峽水庫碧柳環抱山水互映, 可開展各種水上活動。

素有“神秘王國”之稱的古中山國,在中國戰國時期由遊牧民族白狄族中的鮮虞部落建立。其後幾經起落,創造了輝煌歷史,但由於史籍中對其只有零星記載,其歷史遺蹟更是撲朔迷離。一九七四年,當人們敲開中山國歷史的第一塊瓦片時,這個有著二千三百多年歷史、棲身於戰國七雄腹心之地的神秘王國呈現在了世人眼前。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平山縣,尋訪這座古中山國遺址。

從平山縣城向東行約十五公里,一座小土山包進入記者視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說,那是中山國哀後的墓,保存完好,未被發掘。中山王“錯”的墓就在哀後墓西側大約三十米處,已於一九七四年發掘,從中出土了近兩萬件文物。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三二三年中山成公之子自稱“中山王”,與燕、韓、趙、魏諸國王史稱“五國相王”。公元前三一四年燕國內亂,中山王“錯”乘機出兵伐燕略地“方數百里,列城數十”,奪得了燕國大片土地,躋身於諸侯之列成為千乘之國。

據了解,中山王“錯”的墓是已發掘的中山國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山王墓,記者看到,墓室平面呈“中”形,南北各一墓道,通長九十七米,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呈“斗”形;地下部分包括槨室、東庫、西庫和東北庫。主室的後半周有陪葬墓六座,於前面和旁側有車馬坑二座、雜殉坑一座、葬船坑一座。中山王墓雖被多次盜掘和破壞,但仍有大量珍貴文物出土,包括銅器、鐵器、金銀器、陶器、玉石器、瑪瑙器、骨角器、木漆器等。

江蘇南京-中山陵導遊詞
2017中山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願,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內,並決定在南京鐘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 計施工。

整個墓區平面形如大鐘,鐘的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 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鐘紐,鍾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為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坐像,此像為國外雕塑名家保羅蘭德斯所作。 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業績,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牆上刻有孫 中山親筆書寫的>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祭堂之後有一個銅門,橫額上書“浩氣長存”四個大,亦是孫中山先生的手筆。 門內即為鐘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徑4米、深5米的圓形大理石圓穴。孫中山的漢白 玉靈柩及臥像即安放在圓穴中,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桿俯視靈柩上的臥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孫中山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但是他浩氣長存,永遠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築風格中西合壁,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 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台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所以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中山艦導遊詞
2017中山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將由我帶大家參觀以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名命名的一代名艦——中山艦。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服役二十五年,歷經坎坷,它與孫中山先生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連。中山艦記錄了中國近代一段屈辱的歷史,同時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抵禦外來侵略的象徵,是近代中國革命史上一座豐碑。

說起中山艦的來歷,還得追溯到洋務派“強兵富國”、督練水師的事情上來。  1894年,李鴻章慘澹經營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後,清政府為了重建海軍,於1898年向德、英兩國購置艦艇九艘。1910年清政府派海軍大臣載淳和海軍提督薩鎮冰赴日本考察,從三菱長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訂購了同樣款式的鋼木結構軍艦兩艘。但當1912年竣工下水時,清政府已在一年前被辛亥革命推翻。幾經周折,袁世凱經掌的北京政府,付清了造艦的欠款,並將兩艘軍艦分別命名為“永豐”、“永翔”號;1913年元月,兩艘艦正式編於民國海軍第一艦隊。因此可以說中山艦是清政府的遺腹子。

縱觀中山艦的歷史,是中國近代四大歷史事件的進行史,海軍南下護法、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和金口喋血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它的滄桑歷程。

初創的中華民國,風雨飄搖,多災多難,袁世凱稱帝的鬧劇剛剛落幕,張勛復辟一波又起,段琪瑞在擔任了北洋軍閥政府總理後,公然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並解散國會,他們的到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極大憤怒和革命積極分子的強烈反抗。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舉起護法大旗,海軍總長程璧光隨之率“永豐”、“永翔”艦所在的第一艦隊,共11艘,組成護法艦隊,浩浩蕩蕩地開進廣州。該年9月10日,孫中山擔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職務,當時他想利用南北軍閥之間的矛盾來進行護法,但後來兩方軍閥在相互的妥協之中對軍政府進行改組,孫中山先生願望落空,被迫於1918年5月4日,憤然辭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職務,護法運動半途夭折。此次海軍南下護法雖告失敗,但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它發動了全國人民進行共和護法的鬥爭,也鍛鍊和培育了海軍的革命精神,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1922年,南方國會在廣州召開兩院非常會議,當時與會人員一致選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革命力量方興未艾並準備於5月揮師北伐,但是時任內政總長、粵軍總司令,人稱“廣東王”的陳炯明,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出於一己私利不願北伐,並於6月16日在廣州叛亂,發出“炮打總統府,活捉孫中山”的叫囂。由於孫中山在叛軍攻打前數小時得到訊息,他化裝成一個郎中,到達天碼頭,登上寶璧艦,並於6月17日,在永豐艦艦長馮肇憲的護衛下,輾轉登上永豐艦,一直到8月9日指揮平定叛亂,長達55天。

孫中山先生為什麼在登上寶璧艦後,又輾轉登上永豐艦呢?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當初孫中山先生從總統府脫險後,徑直登上早已停在天碼頭的寶璧艦,見到了海軍司令溫樹德。溫樹德曾得到孫中山的賞識,爬上海軍司令的位置,按理他應積極支持孫中山,以報知遇之恩,但此人慣於投機,在政治傾向上“兩邊倒”。陳炯明叛變後,溫樹德打起自己的如意算盤,如果孫中山先生平息陳炯明叛亂失敗了,溫樹德自己可拿孫中山作為和陳炯明交換的籌碼;如果孫中山先生平息了叛亂,他自己則創下了蓋世奇功。但其狼子之心昭然若揭。第二天,永豐艦艦長馮肇憲要求拜見大總統,馮艦長見過孫中山後著急的說:“大事不好,永豐艦上的官兵聽說大總統蒙難,紛紛要求炮擊叛軍陣地,肇憲不敢妄動,再三勸阻也無效,煩請大總統移駕永豐艦,好好勸勸大家,以便永豐艦同整個海軍艦隊一致行動 ”。孫中山先生答應了馮肇憲的請求,當孫中山先生一行登上永豐艦,才發現許多海軍艦長都聚集在艦上,感到非常奇怪。馮肇憲看出了孫中山先生的疑惑,忙上前解釋:“報告大總統,溫樹德近幾年來一直在海軍艦隊中培植自己的親信,排斥異己,並與陳炯明往來頻繁,我們大家不放心,特設此計,請總統居住我們永豐艦上,好保護大總統的人身安全”。孫中山先生聽完馮肇憲的解釋,這才明白過來。

從此,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全體將士一起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平叛鬥爭。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永豐艦的千秋功業,沒有海軍將士的赤膽忠心,中國近代史的進程也許會因此而改變。

在孫中山廣州蒙難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蔣介石。在陳炯明叛變之前,蔣介石曾提醒孫中山先生要警惕陳炯明。因陳炯明居心叵測,擁兵自大,加上盤踞廣州上層的人士多為陳炯明的死黨,所以必須先調整內部,鞏固後方,再圖北伐。當時,由於孫中山先生過分信任陳炯明,沒有採納蔣的意見,所以蔣介石一氣之下,回到浙江寧波發展他自己的事業。在陳炯明叛變的第二天,孫中山以蔣緯國接收的名義發了一封加急電報,電文僅六個:“事緊急,盼速來”。蔣介石接電報後,於6月25日一路馬不停蹄取道上海前來廣州,6月29日登上永豐艦,之後他寸步不離孫中山先生,協助孫中山平叛。

在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時,蔣介石因護駕有功,取得了孫中山先生的極度信任,為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所以孫中山廣州蒙難可以說是蔣介石的政治發跡點。

1923年,孫中山先生攜夫人宋慶齡重登永豐艦,與全體海軍官兵合影,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和見證著孫中山先生與永豐艦的血肉關係和特殊感情。這就是孫中山登上永豐艦保留存世的唯一的一張照片,十分珍貴。

護法運動的失敗和陳炯明的叛亂,使孫中山明白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革命不能依靠一個軍閥去打倒另一個軍閥。經過共產黨人李大釗介紹,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向孫中山提出了兩點至關重要的建議:第一,要進行中國革命就要有一個自己的好的政黨,這個政黨要聯合全國各界人民,特別是工農大眾;第二,要有革命的武裝核心,要辦軍校。

後來在蘇俄的幫助下,孫中山決心改組國民黨。1924年元月,國民黨召開“一大”,在會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允許共產黨人以特殊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同時選擇6月16日創建了黃埔軍校。孫中山先生選擇這一天舉行開學典禮,就是要讓大家記住這一天,記住歷史上的慘痛教訓,創建新式的軍事學校,創建自己的軍隊,保住革命的勝利成果。

不幸的是,在革命尚未獲得成功的時候,1925年3月12日,終生勞累的孫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九歲,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表彰永豐艦立下的赫赫戰功,於4月13日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

1926年,國共兩黨攜手合作,革命形勢蓬勃向前。3月18日下午,停泊在廣州的中山艦奉海軍學校副校長歐陽格傳達的蔣介石的命令,同寶璧號軍艦相隨開赴黃埔聽候差遣,而蔣介石卻乘機矢口否認此事,聲稱中山艦擅闖黃埔是圖謀兵變。3月20日,廣州全城戒嚴,歐陽格、陳肇英接蔣介石命令,武裝占領中山艦,並逮捕了身為共產黨員的艦長李之龍,扣留了黃埔軍校中以周恩來為首的所有共產黨員,並包圍了蘇聯顧問辦事處,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中山艦事件”。“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對中共發動進攻的重大舉措,他趕走了國民黨主席汪精衛,限制了蘇聯共產黨的許可權,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開始爬上他權力上的顛峰,離民主與革命越來越遠。

“中山艦事件”曾引起國內外很大震動,國民黨內部要求蔣介石公布其真相。蔣介石以領袖自居,明目張胆地掩蓋事實,說: “中山艦事件沒什麼可談的,要想知道真相,等我死後,看我的日記好了。”1975年,老蔣在台灣病逝,也許真相被他帶進了墳墓。

中華民族生存史上最為壯烈的抗日戰爭爆發後,年輕的中國海軍軍艦總裝備力量薄弱,不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憤然投入全民族抗戰的中山艦,便是抗日戰爭中勇往直前的一艘艦艇。

武漢保衛戰前夕,中國海軍艦隻所剩無幾。1938年秋,中山艦奉命從岳陽開赴長江金口水域布防巡邏,一場悲壯慘烈的海空血戰就在這裡展開了。

金口是江夏區屬的一座古老的濱江城鎮,商業貿易一直較為活躍。因為戰局惡化,市面變得十分蕭條。

10月24日下午,街上忽然響起了鑼聲,這是向人們發出的空襲警報。鑼聲過後,鎮上的人紛紛躲藏起來。一會兒,從遠空傳來隆隆機聲,6架日機由遠及近,一下飛到了金口鎮上空,盤鏇幾周后,又徑直朝金水小河飛去時。剎那間,只聽小河口沿岸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濃煙騰空而起,十餘艘載滿軍火的鐵駁船被炸。這6架敵機炸掉駁船後,仍在附近的低空盤鏇,尋找新的獵物,同時用機槍肆無忌憚的向小河兩岸村莊瘋狂掃射。此時,停泊在赤磯山江面的“中山”、“江陵”兩艦官兵義憤填膺,再也按捺不住滿腔的怒火,吹起嘹亮的軍號,以警告侵略強盜不得肆虐猖狂。6架日機忽地一下朝北面的大軍山方向飛去,稍作盤鏇後,一個大迂迴,折轉頭來,飛向長江上游,目標直指赤磯山。

只見6架敵機對準兩艦俯衝,一排排炸彈向來年感艦傾瀉下來。在騰起的火光和掀起的水柱中,兩艦上方也噴發出復仇的烈火。水兵將士正面迎戰了,一陣驚天動地的炮聲過後,南邊的天際上濃煙瀰漫,隨後,一架敵機拖著黑霧般的長尾,象喝醉了的酒鬼,在空中搖搖晃晃地往下墜落;另一架敵機,也帶著滿身的火苗,一頭栽進江中。此時,勇猛無畏的“中山”號和“江陵”號以衝破硝煙戰火,列著威武的隊形,駛向江面。

“好啊!打得好啊!”頃刻間,金口鎮沿岸,不知一下從那兒冒出來那么多的人。大家又是笑,又是跳,“死鎮”忽然變活了!一片歡騰景象,賽過盛大節日。

正當人們從興奮之中冷靜下來時,忽見另4架敵機賊心不死,又朝北邊飛了回來。這次它們再也不敢那般輕狂了,機位升的很高,在高空小心翼翼地尋找戰機,忽然間,帶著尖利的叫聲又朝兩艦俯衝下來。

再看江面上我方的兩艘軍艦,“中山”號在前,“江陵”號在後,正對著敵機飛來的方向,急速向前駛進,炮位忽高忽低,準備再一次迎頭痛擊敵機。

一瞬間,敵我雙方距離越拉越近,短暫的沉寂中,忽聽艦上響起了悲壯的衝鋒號角聲,英勇的水兵們已經各就各位,緊盯著敵機的方位,只等指揮員一聲令下。

一場兇猛的惡戰開始了。兩艘軍艦所有的大炮都發出憤怒的巨吼,日機也像瘋了似的呼嘯著向下衝擊,機群纏繞著兩艦輪番掃射投彈。江面上頓時火光沖天,濃煙翻滾。混戰中,兩艦和日機都多處中彈,但艦上官兵全然不顧個人安危。中山艦艦首的高射炮,因為連續發射時間過長,突然出現故障,射擊一停,敵機乘機向軍艦俯衝下來,輪番轟炸,舵機艙被炸漏水,輪機操縱失控,緊接著指揮台崩塌,右機關炮位被毀,艦身多處起火。艦長薩斯俊在指揮台被炸時身負重傷,一條腿被炸斷,鮮血淋漓,但他毫無畏懼,指揮若定,並向全艦官兵高喊:“堅守崗位,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此時,艦上的官兵已傷亡大半,剩下的人仍拚死抵抗,他們用手提機槍對空射擊,決心與軍艦共存亡。不料一架敵機在中彈後冒著烏煙從空中直衝下來,撞碎在“中山”號上,敵機與艦體同時爆炸,震人心魄的爆破聲連成一片,江面上激起沖天的水柱,艦身逐漸傾倒。當勤務兵黃珠官背著薩斯俊艦長並把他放到救生艇時,滅絕人性的日本強盜超低空飛行,用密集的機槍朝救生艇掃射,直至將小艇擊沉。

當觀戰的百姓怒視著那3架身受重創的賊機歪歪扭扭地消失在天際時,中山艦已經全船著火,被包裹在遮天蔽日的濃煙之中,艦體傾斜度越來越大,最後於 1938年10月24日下午16時40分沉沒在金口龍床礬江底,自艦長薩斯俊以下25位官兵與軍艦同歸於盡。用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輝煌悲壯的一頁。

整個戰鬥從15時15分開始,直到16時40分沉沒,僅僅只75分鐘。此次金口陣亡的有25名官兵,倖存者18名。這幾幅照片就是中山艦打撈上來後,依稀可見的幾處中彈後被損的部位的照片。據說當時的海軍部長陳紹寬將軍,在第二天專程趕到金口水域,面對滔滔江水鳴槍,憑弔忠魂,由此可見中山艦在中國海軍中的地位。

各位朋友,讓我們從慘烈悲壯的故事中回到現在。在黨和各級政府的親切關懷以及海內外各界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1997年元月28日,終於將沉眠江底半個多世紀的中山艦打撈出水,使之重見天日,再現雄姿。

中山艦過去的基本情況就介紹到這裡,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到修復現場去參觀中山艦。

這裡就是修復現場,現在的部位是中山艦的尾部,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在尾部上端,鑲著的就是1925年命名的“中山”兩個,本是鎦金銅牌,由於長期被水中流沙沖洗,上面的鎦金已不復存在,而銅仍十分清晰。

中山艦長65.8米,寬8.8米,高4.5米,吃水深度2.4米,排水量780噸,主機為往復式蒸汽機,功率1350匹,航速每小時13.5海里。武器裝備共有8門炮:105毫米的前主炮,76.2毫米的後副炮,47毫米的邊炮共有四門,在駕駛樓兩側還有小炮。人員編制為108人,戰時滿員為140人。尾部上有舷窗的廳室為大官廳,也就是艦長室,孫中山先生和夫人曾在這裡指揮平叛達55天。下面的艦室為二官廳,也就是副艦長及其他指揮官、見習官居住的地方,士兵艙在艦首的下面。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在“金口喋血”中致使艦體沉沒的一處傷口,這個被炸彈撕裂的大口是日軍飛機投的炸彈順著船舷落入水中,在水中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而撕裂的。

根據國家文物管理部門“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中山艦的修復將包括三個歷史階段的特徵:一是中山艦的主要設施恢復到1925年4月中山艦命名時的原貌;二是保留1938年10月24日遭轟炸時的兩處巨大創傷。我們眼前的便是其中的一處,另一處在主駕駛樓右舷甲板上;最後,在主甲板上保留一部分1997年元月出水時的狀況。中山艦修復完工後,將建造一艘船塢。屆時,中山艦將陳列在江夏金口的中山艦陳列基地,供中外遊人參觀瞻仰。歡迎各位朋友屆時再來參觀。

好了,各位朋友,一代名艦“中山艦”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記住這艘名艦在中國近代史上烙下的深深印記。列寧曾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歷史波瀾壯闊的每一幕。

查看更多:
南京中山陵導遊詞
中山陵導遊詞範文
中山公園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