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我鑑定2000字

一、寫在前面的話

說句實話,我是稀里糊塗走進北航的,與其說是我選擇了北航,不如說是北航選擇了我,我甚至在聯考成績出來的前一天,連北航是個什麼“東西”都不知道。至於為什麼選擇了機械工程專業,現在想來,我更加摸不著頭腦,或許這就是緣分吧。

大學生活美好而又容易逝去,轉眼間,我即將戴上一直以來都無限憧憬的學士帽。我把我人生最燦爛的青春年華,留在了北航的這四年里。

初入校園,天真浪漫,時時感慨畢業遙遙無期,可是路再遠,終究會走到盡頭,而今路過昨日的明天,稍不經意的一次回眸,滿眼的難忘與記憶猶新,同時心中泛著些許惆悵、略帶絲絲遺憾。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原來我已經走了這么遠,剛進校園時那個懵懂的少年,今日已經長大。

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少了一份衝動,多了一份穩重,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份對自己未來的籌劃;少了一份叛逆,多了一份孝順,多了一份體貼,多了一份對辛勤操勞父母的一份感恩。告別懵懂,告別無知,告別那青澀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那前行的方向變得愈發清晰,那顆苦苦追尋、不屈的心變得愈發剛強,那稚嫩的目光變得愈發堅毅。

這一年,畢業了!

四年的勤奮與汗水,四年的付出與收穫,都將被銘刻在一張薄薄的畢業證書上;四年的歡笑與嬉戲,四年的荒唐與墮落,都將在記憶中定格。翻開日記,重溫彼時自己寫下的心情,細細品讀那時自己寫下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總結,留一段記憶,在這裡寫下:我的大學。

二、追尋大學的意義

我為追尋大學的意義而來。

難忘聯考那年,一直都很努力,希望能夠考上一所很好很好的大學。至於為什麼要考上一所好大學,我想大家都會高興、都會覺得比較有面子吧,而我這個大山裡的孩子也可以離開那個貧窮的山村,去大都市開闊自己的視野,現在想來,依舊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

很幸運,我進了北航。初到大學,雖然無比震撼北京的繁華,可我大一那年每天依舊過著和中學一樣的三點一線的生活,我並沒有多想自己為什麼要讀書,也並沒有想過自己要讀什麼書,或許這僅僅只是中學習慣的一個保持與延續;我也從不懷疑大學所學知識的用處,因為我覺得既然讓我學習,那么自然便有它的道理。關於大學的意義,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太不著邊際、太深奧的話題。

大二那年,雖然有時候也曾思索過大學的意義究竟何在?也在想讀大學究竟是為了讀什麼?思考自己的理想究竟是什麼?思考自己將來的出路在哪裡。然而那時的我很單純很單純,每天就是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我所要的是成績,是那高額的獎學金,是那榮譽上所籠罩的光環,是別人羨慕的目光,是從成績當中得到的安慰。中學的價值觀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是如此的難以掙脫,一直在指引著我,讀書,讀累了,歇息會,接著讀,每天就是無盡的讀書……

忘不了主m401教室里我和曉東兩個人奮戰的身影;忘不了每天從圖書館前翻圍欄去新主樓繼續看書的場景;忘不了我們一起把高數習題集裡、理論力學課後的每一道習題都做過的日子。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是那高等數學習題集裡的道道難題,是那理論力學書上行行的微分方程……

我也曾因此而獲得一疊疊榮譽證書,我也曾因此無比的自豪,然而,隨著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知識的增長,一次次考試的狂轟濫炸,一次次心靈空虛的煎熬,“學習成績”這座一直以來牢不可破、占據我整顆心的城堡在一點一點的腐蝕中轟然倒塌。當我拿到國家獎學金後,一切似乎又沉靜了下來,我並沒有想像中的那種興奮,反而感到一絲絲的失落。人總是這樣,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好的,自己得到的東西往往又不加珍惜。我開始懷疑自己一直以來苦苦追尋的目標,我開始思索這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東西,我開始深思自己放棄那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苦苦追尋的東西是否真的值得。然而這一切,這沒有人能夠告訴我,或許也沒有必然正確的與必然錯誤的選擇,一切只是自己內心的觸動。

我開始思索自己的大學,我開始追尋在大學裡生活的意義。

從自己勇敢跨出第一步開始,從學習變成只是自己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那天開始,從讀完第一本與課業成績無關的書籍開始,從第一次不再為了成績的那次考試開始,我的大學完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大轉變:我為追尋大學的意義而來。

偶然在一本書上看到畢淑敏在一次演講結束後對一個大學生關於人生意義提問的回答讓我很受啟發:

學生:畢女士,您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畢淑敏:意義不是天生就有的,意義是要你自己去賦予的!

讓我感慨的不僅僅是回答的精妙,更讓我想到了自己一直在追尋的大學的意義,大學又何嘗不是一樣,意義不是天生就有的,意義是要你自己去賦予的。

大三大四兩年是我對大學的意義有著很多思考的兩年,現在的大學生活即將畫上尾聲,在這裡做一個總結,總結自己四年來對大學意義的理解。

大學四年,是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年華,在這裡我學會自己讀書,增長自己的知識才幹,練就一身本領;在這裡我結交良師益友,向優秀的人學習,改善自己的缺點、一步步完善自己;在這裡我學會思考,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這裡我開拓自己的視野,擴展自己的心胸,提升自己的內在氣質;在這裡我追逐自己的夢想,籌劃自己的未來,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這裡我學會生活,學會承擔責任,學會面對困難挫折;在這裡我變得自信,變得獨立堅強,變得日漸成熟;在這裡我學會管理自己,學會照顧好自己,學會感恩他人。

三、我只認真學習過兩年

一直在追求優秀,這顆心從未改變。我只認真學習過兩年,或為成績,或為自己。

在大學裡面每每提到成績的重要性,我總會想起這句話:“在大學裡,成績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成績是萬萬不能的。”或許這句話是聽多了,現在自然耳熟能詳,可是很遺憾,我花了三年時間才真真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大一年級,深受中學思想的影響(中學的我一直是成績上的佼佼者,一直是大家都羨慕的“好學生”,至少在我自己眼中是這樣):成績是目前唯一能夠證明自己的途徑(而事實上在當時的情況下,也確實如此,除了“拚命讀書”,我別無它長)。於是我拚命的學習,只是單純的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眾人的認可,能夠證明自己我可以。第一學期我第十一名,大一總排名我第六名,然而似乎自己還不是那么滿意,因為中學階段我很少不是前三名。於是在大二的時候,我改進了學習方法,還是和大一一樣,是個十足的書呆子,大二總排名我第三名,拿到了國家獎學金(拿到第三名我不意外,可是拿到國家獎學金可是個十足意外,因為我當時完全不清楚獎學金的分配,也從來沒想到自己能夠拿到國家獎學金)。

可國獎收之囊中後,一切又歸於迷茫:大學,考試是我唯一的專長,除此之外,我別無他長。我從來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追尋自己的興趣愛好,儘管我也有興趣愛好;我從來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讀自己想讀的文學書,儘管我文學素養很低,儘管我很喜歡讀文學書;我從來都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鍛鍊自己的身體,儘管我喜歡體育活動,儘管我也深深知道健康身體的重要性;我從來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好好學習英語,儘管我的英語很爛,儘管我也很想學好英語;我從來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儘管我也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

原來我一直都只在踐行“成績是萬能的”這個偽真理。走出迷茫,需要歷經迷茫,前兩年的選擇,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也一直不會後悔,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只有經歷過才會懂得,如果現在大學可以重來一次,我想我或許仍然會如此選擇。

大三,我逐漸拂去縈繞我心頭的成績和獎學金的陰霾,成績只是表面上的東西,追逐學習的能力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東西,真正學習上的強者從來不擔心自己的成績,因為他們無需擔心,試卷都裝在他們的腦袋裡;成績絕不是可以拿來炫耀的東西,也絕對不是應該攀比的東西,對於同一場考試而言,不同學生的成績根本就沒有直接可比性,免去那些無謂的高傲或悲傷,無需關心別人的成績,關心好自己的成績就好,為自己每一次取得的進步而高興,真正的強者從來都只會關注比現在的自己變得更強;獎學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獎學金從來都青睞有能力的學習者,絕不能單純的為了獎學金而讀書,因為在我的心裡它不值得成為我學習的動力。

我開始為了自己而學習,為了自己希望的能力,為了自己那小小的興趣,為了自己那個大大的夢想,為了自己能有一個燦爛的前程。當學習不再成為我大學生活的一種負擔,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動力,源自我最深的心底。

而今回頭,再一次想起“在大學裡,成績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成績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我猛然發現自己似乎讀懂了這句話的後半句——沒有成績是萬萬不能的。

回想自己的大學,有幾次機會不是因為成績好帶來的呢?大三那年的轉專業,因為成績不錯,所以變得很順利;去年大四去台灣作交換生,因為成績好,順利被推薦錄取;研究生保送,因為成績好,很容易選擇了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導師;因為成績好,拿到不少獎學金,給家裡減輕不少負擔;因為成績好,拿到不少證書,簡歷上從不缺少東西……

事實上,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優秀的成績,從來沒有,或許是自己已經習慣了成績優秀,或許是因為它確實給我帶來很多的機會,或許追求成績本身沒有變,變化的只是那個追求者的心境吧。

我只認真學習過兩年,前兩年為成績,後兩年為自己,我不知道哪種算是認真學習。但不管為什麼,我只認真學習過兩年。

四、走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我從來都是一個愛折騰的人。

大三那年,從機械設計專業轉到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大四上學期跑到台灣清華做交換生,而今又選擇回到機械設計及理論方向攻博博士學位,饒了一個大圈子,我又回到我出發的地方。

現今想來,我絲毫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反而很慶幸,儘管最終還是回到原點,可是繞過這一大圈,我體驗了不一樣的風景,接觸到了不一樣的人,他們對我的人生的影響,對我生命的幫助,意義深遠。而這樣一個過程,又豈是呆在原點能夠體驗到的呢?

轉到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

初入大學,體驗過一段大學生活,學過兩年課程,聽了一些流言蜚語,於是變得為自己的專業抱怨,為自己的前途焦慮,苦想不如行動,一個衝動的決定,一紙短短的申請,於是我換了專業,轉到飛行器製造工程專業,至今兩年。

在這轉到飛行器製造專業的前一年裡,我也曾迷惑與彷徨,選擇是對還是錯?是不是自己一時衝動?這裡真的是我想去的地方嗎?可是沒有人能夠告訴我答案,答案要靠自己去尋找。

或許時間真的可以證明一切,而今看來,這應該是我在大學裡做出的第一個重要而又正確的決定,很慶幸自己的這個決定,我的人生軌跡從這裡開始改變,我的生命從這裡變得不同。

雖然我只和31班的同學上過一年課程(因為大四上學期去台灣做了交換生,大四下學期沒有整個班級一起上的課程),可是在這不長不短的一年裡,恰恰是我生命中第一個最重要的年頭。那一年,我做了諸多自己想做的、自己感興趣的而以前又沒有時間也不敢花時間做的事情;那一年,我接觸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學長、同學,他們給予我莫大的指導與幫助;那一年,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關於學習、關於生活、關於生命的意義;那一年,我參加了馮如杯,第一次接觸了機器人,第一次了解各專業的發展方向;那一年,我決定研究生去機器人所。

去台灣作交換生

因為不甘於大學生活的平淡,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個突然的決定將我送往了台灣,在考期里不厭其煩的填寫各種申請檔案,不厭其煩的找人簽字與蓋章,只是為了能夠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人或事,看看外面的風景。我相信追尋自己的內心總是沒錯的,而且我將一直如此。

去台灣作交換生,一切都充滿著未知,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現在回想起來,在台灣作交換生的那段日子,是我大學階段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光。

輕鬆地學習,愉快地玩耍,與老師親切地交談,和朋友貼心地聊天。在那裡,體驗如此多元文化的融合,心裡從未如此震撼。在一個不同的地方,生活著一群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我的心從未如此被打開,我的視野從未顯得如此開闊,我思考問題從未達到如此的深度與廣度。我感覺自己那顆浮躁的心在那裡靜下來,我從未如此深地審視過自己,我從未變得如此的淡然與從容,我從未變的如此的自信。

回到北航的這段日子裡,我感覺我從骨子裡變了,變得更加穩重,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處事不驚。

而去台灣作交換生,成為我大學做的第二個重要而又正確的決定。

回到機械設計讀博士

研究生我選擇了北航機器人所空間機器人實驗室,博士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及理論,又回到了原來出發的地方。我不知道從機械設計方向離開的我,是如何厚著臉皮一次有一次去麻煩王春潔老師的(王老師是機械設計方向的,學院本科生教學副院長),但是我知道,這次選擇不再是一時衝動,而是自己想了又想做出的決定。

感謝自己轉過的這一大圈,讓我自己了解了自己周圍的一切,也同時了解了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應該如何選擇。

回到北航,在實驗室做畢業設計的這段日子裡,我體驗到的一切,更加證實了自己抉擇的正確性。其實,選擇之初,或許真的很難決斷,但是選擇之後,時間可以驗證一切,做選擇時最關鍵的還是要追隨自己的內心,因為它知道我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五、後記

人總是這樣,在重大決定面前總是很猶豫,不知道該走哪條路,而當決定做出之後,又會很迷茫,懷疑自己所做的選擇。可是,在做出抉擇之前,沒有人能夠知道自己的前面究竟會有什麼樣的風景,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或事。人只有在走過這段路後,回過頭看看以前走過的路時,發現這些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竟然能夠銜接起來,而且銜接的是那么的完美。

四年前,我稀里糊塗進了北航,四年後,我留在了北航,只是這次不再是稀里糊塗。感謝在北航的這四年,感謝這群朝夕相處的同學們,感謝那些無私給我幫助的老師們,感謝你們,是你們的幫助,幫我造就了今天的我。

相關內容
關於大學生團員自我鑑定
大學生團員自我鑑定範文
2017大學生年度自我鑑定範文
大學生自我鑑定表大四
大學生學年鑑定表範文
廣告設計專業大學生自我鑑定
大學生畢業的自我鑑定範文
在校大學生實習鑑定範文
函授大學生自我鑑定法律專業
大學生畢業實習自我鑑定範文
關於大學生的自我鑑定800
關於會計專業大學生的自我鑑定
大學生的自我鑑定200字範文
本科函授畢業大學生自我鑑定範文
大學生黨校自我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