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導處德育工作計畫

2、繼續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教水平。親職教育是青少年社會化的起點,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本學期,學校將繼續辦好家長學校,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通過家長會、家校聯繫冊、“給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對親職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進行指導,要特別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導和該類家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本期繼續評選“優秀家長”、對優秀家長進行激勵。請部分優秀家長介紹 “育兒心得”的經驗,增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提高育兒質量,與學校教育形成良好的合力。

 ()抓好德育基礎教育

1、抓課堂。重視國小階段的好習慣培養,明確課堂是培養習慣的關鍵環節,做到教師示範習慣、課堂教學訓練習慣、幹部評課指導習慣、職工協助監督習慣。

2、抓規範。學期初班主任利用班會或實踐活動形式組織學生學習、體驗我校《開學初“十項”工作評比》、《文明班評比細則》、《安全要求》、《國小生守則》、《課堂要求》等規範。

3、抓“三姿”。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開學兩周內每節課前指導、校正學生課堂“三姿”,培養學生正確站姿、坐姿、寫字姿勢。寫字時要求學生做到“三個一”(手指離筆尖一寸,胸口離桌子一拳,眼睛離書本一尺。)本學期的課堂檢查將繼續對各班三姿進行評比。

4、抓儀容儀表。以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為目標,日常注重學生的儀容儀表管理(詳見《四基國小學生儀容儀表要求》)。另設定周三為“便服日”,在培養學生注重簡潔大方儀表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風格的好機會。

5、抓學生幹部。開學一周內組建校、班兩級少先隊幹部隊伍及學生幹部隊伍。德育幹部、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幹部的培養、使用工作,全體幹部教師對學生幹部也負有指導和監督義務。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高低年級(六年級與一年級、五年級與二年級)結成友誼班,培養高年級學生幹部協助低年級老師開展工作,一起搞好學習、勞動,共同進步。

6、抓檢查評比。健全並完善各項檢查、考核、監督、評價制度。值班領導、教導處、少先隊、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紀律、衛生、禮儀等方面的指導和檢查。做到日檢查、周評比、學期總評。堅持“每周一星”評比、“每月一話題”、“國旗下的小品”等活動,促進學生良好習慣養成,形成“識文達理、嚴謹守紀、潔美健康、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

7、抓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開設心理建康課程,設定心理諮詢信箱,請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到學校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一是要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信息,搞好學生群體與個體心理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二要經常性通過板報、講座、諮詢、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結合“後進生”“學困生”的幫教轉化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後進生” “學困生”轉化工作有機結合,提高轉化率。

()深化德育科研工作

  1、樹立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的現代意識,重視德育的科研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