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第二學期德育工作計畫

(二)強化目標管理,加快內涵發展。

1、年級管理目標。七年級以“規範行為”為目標,以“強化管理,潛心研究,夯實基礎”為重點,致力培養合格的國中生;八年級以“陶冶情操”為目標,以“紮實管理、突出重點、全面合格”為重點,致力培養成熟的國中生;九年級以“埋頭苦幹、穩步提升、爭先創優”為目標,以“理想教育、健全人格”為重點,致力培養優秀的國中生。

2、學生管理目標。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各類層次、各具特長的學生健康發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禮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廣泛開展新穎活潑的德育教育系列主題活動;定期表彰各級各類先進學生和先進集體,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班級管理目標。各班利用開學教育之機,學習各項規章制度,形成內容實在、便於操作的班規;班主任要重小事、重細節、重管理、重過程,細化班級管理,嚴格執行班級規範,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加強“雙優班”爭創建設。

(三)做好基礎工作,增強綜合績效。

1、積極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利用開學初的一段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規範養成教育,認真貫徹《中國小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紮實開展整頓和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活動;強化對學生手機使用、儀容儀表和節儉生活的教育和管理,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教育引導學生養成文明、刻苦、樸素、助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促進其終身發展。

2、拓寬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及《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檔案精神。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畫,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開設心理建康課程,推進學校心理諮詢室工作,設定心理諮詢信箱,經常性通過板報、講座、諮詢等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信息。支持班主任和年級組長開展心理諮詢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學生群體與個體心理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態,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構建學校和家庭良性互動的學校教育和管理機制,發揮家校聯繫作用,拓寬德育途徑。

(1)繼續加強家校聯繫活動。要求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按要求做好家訪工作。家訪要本著關心學生,溝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訪質量。讓家訪成為建立起教師、學生、家長互動的三者關係,成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2)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密切與家庭、社會的聯繫與配合,營造學生成長的良好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特別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努力辦好家長學校,發揮指導功能,構建良好的家校網路。形成了學校與家庭齊抓共管的局面,建好學校、社會、家庭這一強有力的德育網路。

4、推進扶貧幫困工作,建設和諧校園環境。

關注特殊群體學生,認真進行特殊群體學生情況調查,繼續開展好扶貧幫困活動,讓更多特殊群體學生享受到學校的溫暖,激發起他們的努力學習的熱情。組織開展募捐活動,向貧困學子奉獻愛心,真心實意地全面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5、加強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深化“安全文明校園”和“平安校園”建設,加強對校園及周邊環境治安秩序、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進一步抓好學生安全知識學習工作, 用好《中學生安全教育讀本》,確保學生健康安全。一是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對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警鐘常鳴,利用班會、學校廣播和法制報告會等校園文化陣地,深入宣傳安全知識,教給學生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推進學生自護安全教育的有序開展,培養學生珍愛生命、關愛生命意識,提高安全防範意識的能力。二是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對出入校園的人員和車輛實行準入登記制度,嚴防閒雜人員進入校園。三是建立學校安全預警機制,為師生身心健康點亮心燈,為師生人身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確保全全責任事故零發生。四是進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目標責任制,確保學生人身安全落到實處。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落實好安全責任,確保學生安全。

健全學校、社會、家庭的法制教育網路,對一些重點學生重點教育,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正確引導學生。法制教育緊抓不放,預防和杜絕學生違法犯罪;經常與xx派出所、法制副校長聯繫,聘請法制副校長等有關人員進行法制教育報告;充分利用法制教育報告會、政治課、班會課、校會、國旗下講話等進行普法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學生知法、守法,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切實落實學校法制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