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德育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xx國小現有學生xx人,教師xxx人,有中心國小x所,村小x所,x個班級。學生分散居住在x個鄉鎮的xx個村。農民工子女xxx人,來自全國xx個省和自治區。學生來源複雜,6所學校全是平房,校舍老舊,是全區辦學條件最艱苦的農村國小之一。

二、指導思想

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中共中央、xx8號檔案(《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針,以創辦傳統美德示範區為契機,以德育科研為支撐,以生命教育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為核心,整體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

三、存在問題

經過反思,我們認為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可歸結為兩點:

1.在教育層面上,存在著有教無育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知識技能傳授,忽視學生底線道德,也就是最基本的道德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2.在學生層面上,存在著有學無生的現象。我們應該尊重學生,關注生命。就是要求教師不僅僅將教育看作是完成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任務,而是要求教師將課堂視為養育學生人性的殿堂,將目標定位於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和促進學生人格發展。我們由此而得到啟示:關注生命就是要求教師調整教學關注的視角、關注的重心,要求教師把思考學生需要什麼放在第一位,把開發學生美好人生作為自身職業的第一要義。

四、具體做法

面對教育的現狀和艱苦的條件,我們沒有退縮,相反,我們選擇了艱難的探索。我們的思路是:利用教育科研的優良傳統和濃厚氛圍,以德育科研為支撐,以生命教育為載體,以提高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為核心,整體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下面,對我們的德育科研工作進行簡單介紹。

1.進行過的研究。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區級優秀課題;

《農村國小品德與生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市級課題,通過鑑定驗收;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國家級課題,學校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評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進單位,2人被評為先進個人,3篇案例被評為優秀成果。

2.正在進行的研究。

校本課題。《生命教育: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進行德育校本課程的創編工作,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使學生們處理好個人與環境的關係,引導他們親近自然,保護資源與環境。我們校科研室和德育處編寫了校本教材《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共16課,23000多字。該書以水為線索,介紹了有關水資源的利用、保護、節約、家鄉的河流和瀋北新區簡介與發展等方面的內容。該課程安排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時間給學生講授,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該書已入選區國小教研室主編的校本課程彙編。

學生基礎文明素質的培養研究。目的是塑造學生文明行為,提高學生文明素質。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禮儀規範來塑造學生的文明行為,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培養學生的良好文明習慣。這些禮儀規範包括:學校禮儀規範,從走路、說話及課間活動抓起,強化細節管理,人人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衣冠整潔等小事做起,開展養成教育;家庭禮儀規範,要求學生進出家門主動向父母打招呼,幫助父母做家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讓學生體會一飯一衣來之不易;社會禮儀規範,教育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和在公共場合時要遵守社會公德等,從我做起,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帶動社會風氣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