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某縣教育情況

無痕的歲月從我的掌心滑過,也帶走我純粹的快樂,成長的過程竟然成了珍珠形成的痛苦的蛻變。就在上個學期,我迷失在人生途中的黑森林裡,那時,一切事物都變得毫無意義。實際上,我一直在想,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人生。曾經,光環圍繞著我,但是我卻一點也不開心,那些榮譽給我帶來的是壓力而沒有快樂,痛苦掙扎中的我也被迫去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可是,今年的暑假社會實踐卻讓我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與人生是怎樣。如今,再拾起那點滴記憶,心中升騰而起的一股郁香,縱然在阜南的記憶會在時光慢慢的點染下,漸漸只剩下模糊的色彩,但是這次社會實踐卻成為我人生的又一轉折。它讓我走出無盡的迷惘,讓我重拾起心中的信念。

在阜南只有一個星期,可是社會實踐的時間對我而言是一個暑假的長度。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行調研,第一次和那些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進行訪談,第一次走進檔案室蒐集資料,第一次和同學們那么熱烈地交流著調研發現,第一次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去進行科學研究。而後期的調查報告撰寫我又在老師嚴格要求下雕琢著大家的成果,在家裡連續幾小時甚至一整天對著電腦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一篇調查報告改了又改。這個過程的幸福體驗是金錢、名聲都無法給予的。

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看見真實的教育現狀。不是媒體的“炒作”,不是書中的“空談”,而是實打實的基層教育現狀。在阜南的一個星期,我們團隊對鹿城鎮的各級公辦及民辦學校(共13所學校 )的學校領導、教師等進行採訪,並在途中對學生進行交談。通過訪談我們得到鮮活的教育第一線工作的人們他們對教育的感觸,以及他們眼中的教育問題。而後再進行的資料查閱又讓那些數據更加飽滿。

實際上,早在六月中旬我們就開始甄選隊員,並作了前期準備工作。當時正處於考試周,那個學期課業負擔又很重,複習非常緊張。然而我們必須在緊張複習之餘還要上網查阜南教育現狀,去閱覽室查看關於社會調查相關方法與內容。經過幾次開會討論才定下我們的調查主題:辦學效益、民辦教育(原學前師資隊伍建設)、課業負擔、教師信息素養(原課程設定)和學生管理。同時也分配了人員任務。如今想來,它們竟然也成了考試之餘小小的幸福。

7月5日,終於踏上去阜南的路途。看窗外風景變換,就像人生畫廊上一幅又一幅一閃而過的油彩。而我,將要走進一個陌生的鄉鎮,帶著種種好奇與疑問去探尋當地教育問題。接下來的五天根據前期制定的調研計畫與時間進度表,我們去了當地幼稚園、國小、中學,採訪了多位老師與校長。還記得在一所民辦國小我們和那兒的業務校長進行訪談,她吐露了作為教育一線的工作人員對中國教育問題的感受。提到減負問題,她不禁感嘆政策與現實的脫軌造成了減負之路布滿荊棘。我想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道路仍然是路漫漫,然而這並不能挫傷我們教育學人的信念。在政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充滿了利益的博弈,而一旦改革必定是一場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既得者與利益缺失者的矛盾在改革中進行化解,但也可能是激化或是變換。改革者除了乘風破浪的勇氣外,還要有高瞻遠矚的智慧,除這對風火輪外,就是對教育現實的清醒認識。只有對最基層教育的了解,聆聽人民的心聲,汲取基層教育實踐的經驗與教訓,才能發揮創造力。這是這次社會實踐教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