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商事制度改革調查報告

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一年多來效果顯著:商事制度改革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但地區間存在一定差異。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XX年會分論壇“政商關係新生態”在海南博鰲召開。

新一屆政府將高壓反腐推向常態化,與之相伴的是政府大力推進簡政放權、轉化政府職能。政商關係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下稱“北大社調中心”)新近完成了《商事制度改革與小微企業發展評估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稱:“已經實施一年整的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最佳化產業結構,簡化註冊程式,政府職能向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轉化,這一改革正在重塑政商關係。”

顯而易見的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僅成為“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新引擎的助推器,更站在了推動政府配套改革的“風口”上。

長期關注政府職能轉變的北大社調中心主任李強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如果能夠在商事制度改革現有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深化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實現各職能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將可能實現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職能轉變改革以來最具制度建設意義的突破,從根本上促進法治化、服務型現代政府的建設。

商改成果是否經得起檢驗?

3月20日,國務院總理xx在國家工商總局考察時強調,工商部門站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第一線,當前商事制度改革還在進行時,創業創新還有許多束縛,要持續發力,讓市場活力和改革紅利更加充分釋放。

XX年3月1日,作為推動“雙創”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商事制度改革在我國全面實施,新版營業執照正式啟用,工商登記制度其他改革也將逐步展開。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正式上線。

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企業年檢改年報公示等多項措施全面鋪開。從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數據看,這一改革成效明顯。

商事制度改革一年來,成果是否經得起檢驗?北大社調中心歷時4月交出了長達五萬字的第三方評估報告。

調查組在全國範圍內抽取100個區縣,在這些區縣XX年3月~XX年11月期間註冊的XX萬資本以內的企業和個體戶中,隨機抽取7026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組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調查數據和資料顯示,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一年多來效果顯著:商事制度改革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但地區間存在一定差異。從去年3月1日到年底,東部地區月均新增註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52%;西部地區月均增加21%,中部地區月均增加9%。

同時,商事制度改革在“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簡化企業註冊程式,降低註冊資本;有效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有利於服務型政府和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切實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XX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後,註冊資本規模在1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與XX年同期相較,同比增長61%。可以看出,改革受益最大的是註冊資本規模在1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這類企業改革後大量湧入市場,其增長幅度遠遠超出其他註冊資本規模的市場主體。

與此同時,報告給出建議:要繼續深化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經營許可審批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商事制度改革涉及到進一步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和綜合改革的問題;繼續深化推進企業信息平台建設和信用公示監管制度;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切實推進相關政策落實;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的長效機制。

未來配套改革是關鍵

李強向本報記者介紹,調查中發現目前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實現配套改革,形成統一的機制,統籌政府相關部門,協同落實商事制度改革,真正讓企業享受改革紅利。

舉例而言,“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是商改一項重要內容。

這項改革的作用在於:創業者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要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再向主管部門申請。在等待許可期間,創業者可以著手開展一些籌備工作,這就為企業先期發展爭取了時間。

但要進一步深化推進改革,不僅需要工商管理部門全面落實已出台的改革舉措,也需要各種許可證的辦理程式更為簡捷透明。

“儘管工商管理部門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進展比較平衡,但調查顯示,企業辦理各種許可證的難易程度在各地的狀況並不平衡。如何能以制度化方式保障各種許可的審批和註冊制度改革同步進行,是下一步改革需要綜合設計和考慮的重點。”報告稱。

商事制度改革已經一年,XX年要深化這項改革,實現“三證合一”是任務清單上重要的一項。被視為“硬骨頭”的“三證合一”改革更將直接考驗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協作。

遼寧省瀋陽市是“三證合一”改革的試點地區之一。其試點的辦法是建設全省統一的“三證合一”綜合登記業務平台,由工商部門統一受理申請材料,內部流轉到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

遼寧省工商行政局註冊管理指導處處長李冰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過去工商、國稅、地稅的登記業務分別通過各自的信息化平台辦理,而質監部門組織機構代碼登記則通過質監總局業務系統辦理。

因此,如何實現“三證合一”綜合登記業務系統與組織機構代碼登記業務系統、稅務登記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和數據自動轉換,需要橫向和縱向各層面的支持。

“目前,在遼寧試點地區幾家單位已經達成一致意見,進入操作階段。工商通過綜合業務平台自動將數據傳送至國、地稅和質監部門,避免各部門再手動錄入數據,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保障數據的準確性。”李冰介紹。

形成統一的機制,統籌政府相關部門是多地試點的共同選擇。一些較早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地區通過成立“商改辦”或“領導小組”等機制統籌商事制度諸方面的改革和監管制度的改革,探索出一些基層政府職能綜合改革的經驗。

比如在率先試點的廣東東莞市設立了市屬“商改辦”,將政府30餘個部門統籌在一起進行配套系統改革,對政府綜合職能轉變形成倒逼機制。

李強向本報記者坦言,商事制度改革效果與政府其他部門的改革配套措施息息相關。商事制度改革絕非孤立的工商部門改革,如果想切實收到改革成效,最大限度地發揮改革紅利,需要政府其他部門進行配套改革,特別是後置審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附錄:商改調查報導稿(北大)

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

—商事制度改革與小微企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XX年2月7日,國務院公布了《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從XX年3月1日起全國正式實施商事制度改革。為了考察一年來商事制度改革的情況及其對企業與社會的影響,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最近完成一項對商事制度改革與小微企業發展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在全國範圍內從XX年3月-XX年11月期間註冊的XX萬資本以內的企業和個體戶中隨機抽取7026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改革前企業的接觸樣本量為2600個企業,改革後企業的接觸樣本量為2586個企業,改革前個體戶的接觸樣本量為920個企業,改革後個體戶的接觸樣本量為920個企業。問卷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註冊體驗、對商事制度改革的評價以及企業運行狀況等。在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調查組還選擇若干城市進行實地調研,與當地的工商管理局和小微企業業主舉行座談,了解基層商事制度改革的具體狀況。實地調研地區既包括全國最早進行商事制度改革試點的地區,也包括與全國範圍內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同步的地區。此外,調查組還將調查獲得的數據與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數據進行了分析比較,以求微觀調查數據與巨觀統計數據互相補充。

這些數據和資料顯示,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一年多來效果顯著。改革大大簡化了企業註冊程式,降低了企業註冊所需的時間和各種費用;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調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探索出一些“寬進嚴管”相結合,發揮企業、行業、社會、政府作用的監管思路。這場改革已成為政府簡政放權、轉化職能改革的成功範例。如果能夠在商事制度改革現有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深化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實現各職能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將可能實現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以來最具制度建設意義的突破,從根本上促進法治化、服務型現代政府的建設。

一、激發市場活力,最佳化產業結構

商事制度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各種類型的市場主體迅速發展。數據顯示,XX年3月至11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004.71萬戶,同比增長16.65%,其中,新登記企業286.62萬戶,同比增長53.99%。

儘管在全國範圍內商事制度改革對市場主體的增加有明顯刺激作用,但地區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從去年3月1日到年底,東部地區月均新增註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52%;中部地區月均增加30%,西部地區月均增加21%。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與各地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時間和進度有一定聯繫。特別是在作為改革試點先行試驗商事制度改革的廣東部分地區,效果更為明顯。以調查組進行過專門實地調查的東莞市為例,自XX年5月開始實施商事制度改革試點以來,降低了準入門檻,激活了市場活力,商事登記改革前,全市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約43萬戶,改革後市場主體數量出現爆發性增長,目前已突破60萬戶,改革的效果十分明顯。

市場主體的發展對促進就業貢獻顯著。根據統計,截至XX年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實有2.5億人,比XX年底增加3117.66萬人,增長14.26%。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以及服務業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主渠道。

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了產業結構最佳化。在XX年3至11月之間全國新登記註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第一、二、三產業的數量分別為1.65萬戶、5.37萬戶、39.93萬戶,同比增長51.85%、5.3%、20.67%,第三產業的增幅顯著高於第二產業。在第三產業中,從事科技推廣和套用技術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藝術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比重分別上升了1.3%、0.5%、0.4%。

二、簡化註冊程式,重塑政商關係

此次調查以問卷的方式了解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註冊體驗,發現商事制度改革簡化了辦理營業執照的程式和要求,大大縮短了市場主體獲取營業執照的用時。調查數據顯示,改革前註冊的小微企業一個月內拿到營業執照的占63.86%,而在改革後,有87.45%的小微企業在一個月內拿到營業執照和其他許可證。個體工商戶的狀況也大致相似。改革前一個月內辦齊所有證照的個體工商戶占77.55%,而在改革後,這一比例達到90.17%。

這次商事制度改革的關鍵之一是營業執照與經營許可審批相分離,取得營業執照和辦妥所有許可證或審批是兩個不同的過程。調查顯示,僅就辦理營業執照而言,改革後所需的時間已大大縮短。根據實地調研和調查問卷的結果,近半數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反映可以在5天內完成註冊登記,絕大部分企業可以在三周內完成這一程式。

企業註冊後獲得相關審批和許可證的難易程度及所需時間,在不同地區存在一定差異。在一些較早進行商事制度改革試點的地區,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企業登記註冊“一條龍”服務體系,由工商局牽頭或設立專門機制統一協調企業註冊和辦理各種手續,極大地提高了登記註冊效率,方便了企業註冊。但在不少地區,各種許可證或審批手續的辦理仍然複雜而費時,尤其是生產、加工、餐飲等門類的企業所需的環境、消防、衛生許可等證件,辦理過程耗時費力,有時難度頗大。這裡既有各部門監管的實際需求,也有各部門如何建立統一協調機制的問題。

商事制度改革不僅縮短了註冊時間,也降低了註冊成本。調查結果顯示,改革前註冊的小微企業辦理營業執照所需的平均費用為723元,改革後的平均費用減少為272元。改革前小微企業不需支付費用就能辦好營業執照的占53.76%,改革後這一比例增加到71.71%。個體工商戶改革前不需付費即可辦理營業執照的占42.81%,改革後占66.82%。

從政府職能轉變的角度看,商事制度改革通過取消或後置行政審批,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實現了工商管理部門的簡政放權。政府將應由市場擔負的職能交還給市場和企業主體,政府的職能向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轉化。

政府職能的這種轉變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改善了政府形象,提高了企業對政府的滿意度。在回答企業註冊體驗方面的問卷時,小微企業對工商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表示滿意的比例從改革前的73.1%上升至改革後的84.1%,個體戶的滿意率從改革前的69.9%上升至82.8%,個體戶對工作人員的不滿意率從改革前的13.7%大幅度降至1.3%。同樣的趨勢也反映在對工作人員辦事效率的評價上面,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對工作人員辦事效率的認可滿意比例從改革前的70.5%和70.3%上升至80.2%和79.3%。

三、轉變監管思路,實行“寬進嚴管”

商事制度改革將工商管理部門及其他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管理方式從註冊前的審批轉變為事中事後的嚴格監管,對管理部門的監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戰。為了保障健康的市場秩序,工商管理部門正在探索對市場主體實行“寬進嚴管”相結合的新思路。

在新形勢下加強“嚴管”的諸多舉措中,最具制度創新意義的是強化信用約束機制。《國務院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發布以後,《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及配套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的出台,構建了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體系。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由於信用約束系統仍處於初期運作階段,它在監管中的作用尚無法作出評估。不過,一些較早作為試點的地區已經藉助政府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形成眾多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機構監督的網路平台,在企業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地區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目錄,分為企業基本信息、審批許可資質信息、違法違規不良信息、表彰獎勵信息等類,建立了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黑名單、信用分類監管和退出機制等信用約束制度,並由工商管理部門牽頭,將信用約束制度推廣至各監管部門。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分別出台標準,對未按規定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或有其他輕微違法行為的市場主體納入經營異常名錄,對有嚴重違法行為的納入“黑名單”,明確相應的懲戒辦法。

在調查問卷也設計了專門的問題,了解企業對於這些新監管措施的看法。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年檢”改為“年報”的改革增強了企業的自律。其中小微企業認為該項改革增強了企業自律的約有三分之一(37.05%),個體戶則不到五分之一(17.15%)。約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建立企業信息公示系統,設定“異常名錄”、“黑名單”等信用管理方法能增強強企業的自律。其中44.82%的小微企業認為該項改革會增強企業自律,個體戶的比例則為8.98%。此外,25.08%的小微企業和17.26%的個體戶認為給企業發放電子營業執照並要求企業在網路展示營業執照會提高企業的公信力和自律。

四、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實現政府配套改革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商事制度改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實現配套改革,形成統一的機制,統籌政府相關部門,協同落實商事制度改革,真正讓企業享受改革紅利。

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不僅需要工商管理部門進一步全面推進已出台的改革舉措,也需要各種許可證的辦理程式更為簡捷透明。從目前掌握的資料和數據看,工商管理部門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進展比較平衡,效果比較明顯,但企業辦理各種許可證的難易程度在各地的狀況並不平衡。如何能以制度化方式保障各種許可的審批和註冊制度改革同步進行,是下一步改革需要綜合設計和考慮的重點。

另一方面,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場準入的門檻,將建立健全新型市場監管體系的任務提到更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經實施的企業綜合性信息監管平台的建設為企業監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如何充分發揮信息監管平台的作用,特別是綜合利用政府各部門甚至相關社會經濟部門關於企業的信息,強化社會對企業的監督以及企業的自我約束,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從XX年3月開始實施的商事制度改革既是工商管理部門轉變職能的重大舉措,也可以作為政府相關部門職能轉變和綜合改革的突破口。一些較早進行商事制度改革的地區通過成立商改辦統籌商事制度諸方面的改革和監管制度的改革,探索出一些基層政府職能綜合改革的經驗。如能對這些經驗進一步總結提高,並在全國更大範圍內推廣,便可能以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綜合改革,從而在現代政府建設方面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