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廣播接觸情況調查報告

《錦州市廣播收聽人群調查報告——互動收聽的深入調查》的主要內容是:錦州市廣播收聽人群參與錦州地區廣播電台互動節目情況。調查對象是錦州市普通市民。調查的主要地區有渤海大學校園內、渤海大學西門市場、錦州市市中心地區。通過口頭交流和發放問卷兩種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的市民達到了一百六十人。由於調查的樣本來自於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因此調查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對數據的分析我們採取了分析與綜合的方法。調查團隊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嚴謹的工作態度貫穿於調查實踐的始終,因此調查又是具有很大的可信度的。 

廣播媒體的發展遇到挑戰

隨著中國傳媒業的不斷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傳媒業人士普遍認識到應該尋求一種中國媒體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廣播是我國出現較早的大眾傳播媒介。但是最近幾年來廣播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其傳統的功能已被電視媒體所取代。但是,廣播在特定人群中的作用是其他媒體,乃至網路媒體所不能代替的。在這些特定的人群中,廣播反饋機制的完善成為他們或她們長時間接觸廣播這種媒體最重要的原因。為此,我們對錦州地區廣播收聽人群做了一次貼近調查。調查錦州市廣播收聽人群參與錦州地區廣播電台互動節目的情況。通年齡、性別、職業三方面因素來透視錦州市廣播的現實情況。

我們把我們的調查對象按年齡段分為四類人群:青年人(18歲至25歲)、中青年人群(26至45歲)、中年人(46歲至60歲)、老年人60歲以上)。

錦州市廣播客群不同年齡段人群比例情況

顯然老年群體和青年群體已成為廣播客群的主體人群。廣播是一個通過聲音

來傳播信息的媒介,它要求客群有閒暇的時間,還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存在條件去收聽。老年人顯然具備這樣一個條件。廣播這種媒體對客群的要求也正好符合老年人的年齡特點。青年人由於沒有太多的社會壓力,有時候容易受到來自外部的情感因素的影響,內心容易產生情感的波瀾。收聽廣播正好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中年人關注的只是與他們或她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的信息,類似於天氣、股市、車輛出行等等。而這些信息他們更依賴於電視媒體和網路媒體。在調查的中年人當中17%的人收聽廣播,但是在這17%當中絕大部分是受到職業特點的影響,就是計程車司機。

通過對廣播收聽聽眾年齡狀況分析,可以得出錦州市民參與到廣播電台互動的聽眾也主要集中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中。

而在這些收聽廣播的人群中參與反饋機制的聽眾又受到年齡的影響

參與互動節目的主要是青年人和老年人

在調查的40位青年人聽眾中有10人曾經參與或經常參與互動類節目。在調查的40個老年聽眾中有12人參與過互動類節目。而中青年人中即使包括了司機這類人群,在調查的40人中也只有11人參與過互動類節目(在這30人當中有10個是司機)。中年聽眾中沒有人參加過互動節目的。

不同性別參與反饋機制的積極性不同

在青年聽眾中,男性和女性參與廣播電台互動節目的積極性不同。

女性參與互動節目的積極性顯然要比男性參與的積極性高很多。結合錦州市廣播電台節目情況,這個數據也符合男女性別特點的差異。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女性聽眾收聽的節目類型有:點歌、簡訊留言。男性主要是收聽音樂廣播,參與簡訊留言。

老年人群體中男性和女性在參與反饋機制的積極性上同樣有差別。我們調查通過口頭調查了20位老先生和20位老太太,其中,收聽廣播的男性老人表示

他們參與的互動節目主要是民生新聞類節目。老年人更關心生活,他們願意參與到新聞類節目當中,並熱情提供新聞線索,反映他們身邊的民生問題,並希望能夠因此而得到解決。女性老人則表示參與節目的電話費很貴,有些問題也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26歲至60歲的人群中收聽廣播的人的人非常有限。在整個調查樣本中收聽廣播的人當中,這個年齡段的人只占到17% 。而在這17%的人當中絕大部分是計程車司機。計程車司機這種職業特點使得他們參與電台互動異常熱情。在調查種發現100%的計程車司機都會收聽廣播電台,81%的人曾經或經常參與電台的直播互動,反映交通路況或表達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

職業因素對是否參與反饋機制有影響

調查樣本中的個體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職業有不同的特點。不同職業人群參與電台互動節目的熱情有不同的表現

在不考慮年齡差別的情況下,職業的特點不同對是否收聽廣播有巨大的影響。學生、軍人、保全、服務人員,作息時間相對比較有規律,有一定的閒暇時間來收聽廣播,這也為參與廣播互動節目提供了客觀可能性條件。調查中發現,司機收聽廣播的時間是在車輛運行的時間了。由於司機這種職業的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也為司機聽眾參與反饋機制提供了時間條件。教師則普遍表示參與這類的互動節目沒有太多的現實意義。從事商業的人員則表示,他們反應的問題不是被拒絕就是根本得不到解決。(錦州市廣播電台的互動節目主要類型有:點歌類節目、新聞類節目、民生線索、交通路況直播互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