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層社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的基礎,是供銷合作社與農民聯繫最緊密的環節,是為“三農”服務的主要載體和前沿陣地,更是供銷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基層、最直接的服務組織。近幾年的實踐證明,供銷社能不能辦成真正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活力強不強,為農服務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社。因此,基層社的建設決定著供銷合作事業的興衰成敗,基層社發展,供銷合作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基層社萎縮,供銷合作事業就會停滯不前。

為全面了解我市基層社發展現狀,深入思考基層社發展前景,結合省社統一安排,市供銷社近期對全市供銷社系統的基層社組織、人員、資產、經營、改制等多方面的情況採取通過填制報表、重點考察、與職工座談等方法,進行了全方位客觀、詳實的調查。調查情況表明,XX年以來,各縣(市)供銷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XX】27號《保定市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三年(XX-XX年)發展規劃》檔案要求,不斷加快基層社體制和機制的改革步伐,積極發展基層社新的組織形式,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已逐步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現狀:有喜有憂

截止目前,我市現有基層供銷社238個,村級綜合服務站1102個,莊稼醫院127個。基層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個,新增營業面積38850平方米;建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44個;興建各類市場6個,交易額25080萬元,實現利潤245.6萬元;建立縣級“農合聯”分會3個,領辦、興辦種植、養殖等各類專業合作社120個,共發展社員11752戶,輻射帶動農戶84459戶,吸納社員股金15515.6萬元,年經營額達59451萬元。全系統各基層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後,已經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不僅使供銷社的資產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層社的經濟效益,樹立了供銷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為“三農”服務的能力,而且為參與、引導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憂的是:相當一部分基層社仍停留在資產保值,維持生存的狀態;還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實亡,但因各種原因尚未進入或完成破產程式。

二、成效:作用明顯

經過幾年的改革發展,各縣(市)供銷社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因地制宜、尋找突破、發展特色、壯大自己”的思路,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改進服務方式,把基層社建成了布局合理、產權清晰、功能鍵全、運作規範的供銷社新型基層組織。特別是通過積極整合現有組織資源和網路資源,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經營體制,積極改進服務方式,拓寬了發展空間,使基層供銷社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一)抓機制創新增實力。基層社經營機制的創新是基層社改造與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我市按照“ 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則,分類進行了實施,促進了基層社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強了基層社的實力。

1、走資產開發,盤活有效資產的路子。對處於黃金地段的基層社應本著“有效資產有償經營,無形資產活化運作”的原則,多渠道、多途徑籌措資金改造經營設施,創辦供銷社農村集鎮超市、配送中心和各類交易市場。一是通過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吸收社會力量聯合開發,共同受益;二是對基層社資產出讓一塊,做旺一塊;三是縣(市)社直接投資,逐年收取回報;四是由開發商墊資開發,基層供銷社逐年還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經營設施和網點步伐,增強基層社的實力。

2、通過資產置換、重新組合等形式,走調整建制的路子。一般採取小社並大社、強社並弱社或強社託管小社等方式來改造基層社,同時按經濟區域組建中心社。

易縣供銷社XX年年資產整合工作實現了基層社全覆蓋。十一個基層社整合完畢,更新改造營業面積1.4萬平方米,增值近千萬元。隨著設施更新,達到了安全、美觀的經營需要,有160多名職工回歸就業,企業的資產收益明顯增加,如良崗社每年的資產收益8-9萬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體制創新增活力。在基層社改革過程中,確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誰有能力辦供銷社就讓誰來辦,誰辦好了供銷社誰就是供銷社人”的開放辦社理念,通過以帶資承包、增資擴股、資產重組和產權轉讓等多種形式,創建了產權多元化的新型供銷社,使基層供銷社活力迸發。不但帶動激活了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和項目等生產經營要素,盤活了基層社的存量資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層社的組織體系、資本體系和經營體系,為基層社的長足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1、對於有實力的基層社,通過拓展經營,擴大服務,推行民主管理,發展連鎖經營,做大做強,可以以多元投資的形式辦新的經營服務實體,開拓新項目。

高碑店市楊漫撒供銷社采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 楊漫撒供銷社的傳統經營業務受到很大衝擊,服務設施老化,僅餘破舊門市39間91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危房;人員大量流失,而且帶走了業務渠道、市場、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等這些不可或缺的經營要素,使楊漫撒供銷社經營步履維艱,出現了陣地縮小、功能弱化、地位作用下降的不利局面。因此,楊漫撒供銷社先後籌資140多萬元實施危舊房改造,把原有破舊門市改擴建成兩層38間、營業面積達2538平方米綜合營業樓,緊接著建立健全各種相關配套的服務設施。除從事農資、日用消費品等傳統業務外,硬化了廣場路面,購置了健身器,增加了餐飲、農機維修、娛樂、醫療、健身等項目,把過去民眾常講的“哪破哪是的供銷社”,變成了店面亮麗、商品豐富、陳列整齊的現代綜合服務中心,提升了供銷社綜合服務功能,淨化了農村消費市場,改善了農民購物環境,使廣大農民民眾享受到了城裡人的生活。同時綜合服務中心還主動向村民傳遞政策信息、農技知識、農資市場動態、農資信息等,一些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和需要,村民不出村里就能得到解決和滿足,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成就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歡迎。僅日用消費品一項,銷售額就達到了500萬元,比改造前提高了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