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報告範文3篇

“種蔗還是不種,這是個問題。”“轉產還是不轉,這是個問題。”“拿不拿得到貸款,這還是個問題。”

臨近榨季結束,記者來到“中國糖都”廣西崇左市多個縣鄉田間地頭,傾聽當地農戶的心聲。什麼時候能夠拿回甘蔗款,能不能拿到貸款,下個榨季是不是還留種種蔗,成為他們心中縈繞不開的“結”。

甘蔗種植面積面臨萎縮

中午時分,在崇左市龍州縣武德鄉的田間地頭,不少蔗農還在緊張地忙碌著,抓緊時間收割甘蔗,趕在糖廠收榨之前把甘蔗送到糖廠。

武德村村民農建村是種蔗大戶,家中80多畝的甘蔗已經砍了70多畝,按照每噸甘蔗進廠收購價格400元計算,平均畝產4噸多的甘蔗,今年他的收入應該在10多萬元。

“糖廠到只是在春節前支付了3000元蔗款,連零頭都不到。”農建村說。

武德鄉副鄉長農建戈告訴記者,村里大部分蔗農都沒有拿到甘蔗款,這幾年糖價低,糖廠賣糖得不到錢,自然沒錢兌付給蔗農。

讓村民覃閔東稍微欣慰的是,上一榨季拖欠的甘蔗款,去年11月新榨季開榨前全部兌現完畢。“再拿不到錢,今年化肥、農藥都買不起了。”

讓農戶們猶豫不決的是,是不是應該放棄種植多年的甘蔗,調整自己的種地結構。覃閔東說:“我們現在也在向周圍地區學習,今年我們可能會改種木薯了。”

農建村說:“這個地方適合種甘蔗,而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但收益下滑是事實,今年甘蔗進廠價每噸400元,比最高580元的時候降了很多,種下去不僅不掙錢,算上人工還賠錢。”

“中國糖都”面臨著生死考驗

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焦利民說,本榨季甘蔗入廠數量不及往年,南華糖業在崇左的三家糖廠目前只能達到70%左右的產能,甘蔗量的減少意味著糖廠‘吃不飽’,也導致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

崇左市糖產業涉及當地百萬蔗農,近兩年來糖價持續低迷,成本和銷售價格倒掛,最多時糖廠每生產一噸糖就會虧損500塊錢,這使得製糖行業出現了罕見的大面積虧損。

“如果甘蔗大面積減產,那么下一個榨季不少糖廠就會停榨或者提前收榨,這樣的後果是糖廠生產成本繼續提高,蔗款更難兌付,蔗農繼續減少種蔗,形成惡性循環,當地的甘蔗產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龍州縣副縣長何如堅說。

創新金融產品,救市舉步維艱

為了解決糖業困境,各有關部門嘗試了多種努力,其中崇左市國稅局依託深入每一家糖廠的稅收監控系統,研究整合政府、銀行、糖廠、農戶資源開發“甜蜜貸”,力求以創新的金融產品解決蔗糖款拖欠難題。

已經收到貸款的農戶梁金玉對貸款運作模式頗為熟悉:蔗農用應收甘蔗款作為抵押物,以甘蔗入廠過磅單向銀行貸款,銀行及時把貸款發放給蔗農;糖廠賣完糖後,把應付蔗款打到貸款銀行專用賬號上,銀行收回貸款;糖廠負責承擔銀行利息,不需要增加農民負擔。

梁金玉說:“‘甜蜜貸’只能讓我們拿到甘蔗款的60%,但怎么申請,什麼時候放下來,很多農戶心裡都沒有底。”

農戶覃文濤告訴記者,按照人民銀行的規定,農戶辦理的貸款需要收取質押登記費每戶100元,貸款農戶夫妻雙方的徵信系統查詢費每人8元。“不少人只種了幾畝甘蔗,產量不過10多噸,甘蔗款也就4000-5000元,這116元都快頂上半年利息了。”

覃文濤說:“農民種地不容易,現在就盼著惠農扶持的信貸措施早點落實到位,我們也不用整天擔憂什麼時候能拿錢,下個榨季種什麼了。”

下半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最新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本文有整理!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品位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其中,購物動機從送禮為主轉變為自用,購物地點也更多地轉向海外。

報告中顯示,兩年前,超過1/3的中國消費者以購買送禮的奢侈品為主,品牌上包括勞力士手錶、gucci手袋等。現在中國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的購買動機已不是送給上司或者官員的禮物,轉變為自用或者給朋友代購。報告顯示,“三公”消費受限,讓購買奢侈品送禮的行為大幅縮減,致使大量中國遊客減少在國外消費時的奢侈品購買數量,甚至匿名購買。

海外渠道的奢侈品消費已成為大部分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選擇。調查顯示,超過2/3的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渠道是海外消費,主要集中在法國、米蘭、倫敦、紐約和日本這些奢侈品消費熱門國家和地區。歸功於匯率、稅以及其他折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奢侈品以低於中國地區奢侈品價格的超過50%出售。調查顯示,約20%海外消費為朋友自用而代購。

諮詢公司貝恩(bain&co)駐義大利的daniele zito表示,中國消費者曾經購買奢侈品的目的是炫耀財富,但現在他們想通過奢侈品展示品位,並傾向於選擇奢侈品行業可以提供的最好奢侈品。“這也使規模較小但品質好的小眾品牌得到了更多機會。”調查中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選擇服裝品類和新品牌。

目的和需求的改變導致奢侈品行業也在發生變化。來自財富品質研究院的分析表示,電商和代購等新渠道的發展使很多消費者可以有更多機會接觸和購買到奢侈品。渠道大眾化也在進一步加速奢侈品牌大眾化。在傳統奢侈品牌普遍大眾化的同時,高端消費領域出現一定機會,這個機會屬於高端定製服務。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調查發現,XX年已有67%的中國富豪認為傳統奢侈品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定製才是,並且開始鍾愛更多領域的定製內容。

最新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隨著他們的年老體衰,逐漸失去了依靠體力勞動為主的原有的家庭經濟地位,已不能自給自足,同時他們大多數既沒有社保也沒有低保,僅僅依靠傳統的“養兒防老”來度過晚年。而當面對經濟落後,家庭貧窮,道德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時,他們往往連這僅有的依靠都得不到保證,由此導致了贍養問題已成了農村的一種社會問題。本文從贛南農村民眾的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現狀切入,深入地從子女、社會和老年人自身三個維度透析了當地民眾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不強的制約因素,最後從道德法律制度層面提出了贍養老年人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字:贛南農村 老年人贍養 法律意識

老年人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同時也是一個相對容易忽視的社會群體。儘管社會在進步,但是,我們看到,無論在物質領域還是在精神領域,他們似乎都還是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老年人贍養已經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凸顯出來。贍養好老人,這不僅是為當代老年人造福,也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一、當地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現狀

通過調研,當前農村民眾依法贍養老年人的法律素質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調研的幾個村的部分村兩委成員和普通民眾共80人,有17%的幹部民眾屬法律通型的,他們主要是通過觀看電視節目、閱讀報紙、書籍,縣、鄉司法機關、公安機關組成的“法律講師團”下村講課來學習關於老年人贍養的法律知識。他們往往會用法律的知識武裝、充實自己的頭腦,法律通型的幹部民眾較善於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其中還有5%的老年人會用法,與子女簽訂老人贍養協定。

(二)、似懂非懂型。在調研的120人中,有大約57%的屬於這一類型。他們對老年人贍養的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別人說和評論。他們往往不輕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幹部民眾對法律一點都不知道,這種人占26%。這種類型的人不懂什麼是法,什麼是違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

二、當地民眾老年人贍養法律意識不強的制約因素

(一)子女的問題

1.子女經濟緊張致使老年人贍養折扣。

對於以務農為生的子女來說,由於目前農村勞動生產率低下,多數農民收入不高,很多家庭難以承受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的雙重壓力。在現代家庭中老年人已經失去支配地位的情況下,家庭贍養老人的質量大打折扣,這些人有的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有的自己生活都成問題,也根本無能力贍養自己的父母。

2.子女道德缺失造成老年人贍養丟棄。

隨著老年人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降低、經濟收入的下降,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家中的地位。由於農村傳統的“分家”習俗,有的子女就以分家不公為由拒絕贍養義務,甚至將履行贍養義務與分得家產掛鈎,強調“多分多贍養,少分少贍養,不分不贍養”;有的認為自己沒有繼承享用過“祖業”而不願贍養父母;有的認為自己已成家立業,無需再依靠父母,因此對老人不聞不問,更談不上贍養老人;有的外出打工長年不歸,根本不管在家老人的事,老人又不知道子女的確切地址,即使打上官司,也只能使法院要么無法立案,要么判決後難以執行;甚至有的認為父母體弱多病,實屬累贅負擔,不僅不從物質、精神方面給予關照,而且還進行虐待、遺棄,致使老人有家難歸。

3.子女責任不明產生老年人贍養推卸。

有的家庭子女多,經常為父母贍養問題相互扯皮,推卸責任。他們對老人實行“輪班坐莊”的贍養方式,老人像皮球似的被子女“踢來踢去”, 老人的生活都成問題,精神贍養就更談不上。有的子女不顧老人的意願,為顯示“公平”,將二老拆散,一個兒子負擔—個老人的生老死葬。一方面,“老來伴”卻被自己的子女判了“離婚”,二老不僅生活上被子女當作累贅,精神上也相當孤獨苦悶;另一方面,一方老人先死亡,另一方老人長壽,於是該子女覺得負擔太大,吃了虧,就要求由兩方共同供養,於是兄弟姐妹間鬧意見,老人遭了殃,兩方都不贍養。因而無法靠自己解決晚年的生活保障問題。以致“養兒無法防老”、“三個和尚沒水喝”成為普遍現象。

(二)社會的問題

1.農村社會養老體制不健全,養老方式單一落後。

絕大部分農村老人年輕時為了供子女上學、結婚、蓋房,費盡了心血,沒有為自己攢下任何養老的積蓄。而農村養老保險體制又不健全,老人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只有靠子女贍養,在經濟上完全受制於子女,致使老人常常要看子女的臉色過日子。

2. 宣傳廣度和深度不夠。

宣傳不夠深入,邊遠地區和許多單位還有死角;此外,對宣傳貫徹該法的長期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再則,對在宣傳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尚未進一步研究解決。這樣,依法贍養老年人的意識必然不能深入的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3. 農村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欠缺.

這嚴重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和人口老齡化的實際需求,一方面,法律對於違反該條款的行為的懲戒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尺度,特別是對不履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義務行為,很難用法律予以懲戒。另一方面,法律保護不到位,對老年人的特有權利法律規定不明確,導致遺棄、虐待老人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三)老人自身的問題

1.老年人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不強。

有的老年人法制觀念淡薄,觀念陳舊。有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多數老年人不願意訴諸法律,怕家醜外揚而忍氣吞聲。

2.分家不公釀成贍養苦果。

在子女成家後分家問題上,一些老人不注意維護自身權益,將家產全部分割給子女,自己今後的生活則完全由子女供養。有一些老人在處理諸如分家產、幫忙料理家務等事務中,或重子輕女,或重女輕子;或重小輕大,或重大輕小,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偏見,並把所得好處與贍養老人對等起來,形成多得好處多養老,少得好處少養老,不得好處不養老的格局。

三、對策及建議

1.要層層樹立贍養老人的道德風尚。

必須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列為普法工作的重點,使這部法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解決農村老人贍養糾紛時,要多做說服教育工作,切勿草率處理,儘量促成當事人達成贍養共識,以減少社會治安隱患;要在社會上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讓子女們認識到贍養老人的重要性,自覺自愿的對老年人進行贍養。同時,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間相互理解和支持,對贍養老人做的好的要大張旗鼓的進行表揚和獎勵,對贍養老人做的不好的要進行譴責,甚至處罰。通過廣泛開展的創建文明鄉村、文明家庭、爭當文明村民活動,增強全民的敬老養老意識,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2. 要逐步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只要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合理,農村完全能夠從家庭養老過渡到合理的家庭與體制並重的養老。農村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推進,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農村人口享有更多更為平等的社會權利。但是農民普惠式養老政策,仍需要相關法律的保駕護航。還必須加大農村養老事業的投入。通過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整合現有資源、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入農村養老服務事業。通過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落實老有所醫;通過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服務,使農村老人獲得就近就便的社會服務。

3.針對老年人是疾病多發群體,並且是醫療消費的最困難人群,應該在合作醫療制度中設定傾斜性資金。

針對老人“大病等死”的窘境,建立專項的“大病扶助基金”,規定家庭和國家不同的出資比例,最大限度地實施人道主義,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當然,國家普惠式養老金只是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保障部分,僅靠這個還遠不夠,重要的還是將惠及農民的社會保障建立健全起來,制度性養老才是根本問題,才能讓農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

4.要依法養老。

我國法律有著明確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這應該是相互和諧的一對關係,它隨著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對屢教不改、不盡贍養義務的人可以視情節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並可選擇典型案例,通過公開審判,公開宣判,以案講法的形式使農村青年知曉贍養老人是自己的義務,從而增強農村民眾的法制觀念和履行敬老養老義務的自覺性。

最新小微民營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2024年最新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一、發展中小微民營企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近年來,我縣通過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和“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個數占到全縣民營企業的99%,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率占到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60%,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經濟運行趨勢較好。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微民營企業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遠高於全國標準3.7年。企業數量同比穩中有增、達5%。納入中小微民營企業信息庫的504家,其中規模以上152家。1-9月份,這152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利稅、利潤分別達765.3億元、118.9億元、98.8億元,同比增長16.8%、13%、16.7%。二是部分企業研發機構相繼建立。全縣中小民營企業擁有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2家、創新企業2家,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7家、創新企業7家,省級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1處,省級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區1處。三是園區聚集效應初步顯現。精細化工園中小微民營企業達138家,縣開發區123家,西郊服務區52家。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產業向園區集中,擁有精細化工、石油裝備製造兩大省級產業集群。

縣委、縣政府在推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主要採取了以下有力舉措:一是強化政策扶持。抓住國家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機遇期,認真落實近年來省、市出台的相關政策,重點推出3000萬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300萬元發展專項資金等措施,引導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在財稅、金融和涉企審批、服務辦事、收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扶持、減免稅費、簡化手續。二是強化調度指導。設立了中小企業管理辦公室,實行每季調度監測經濟運行,提報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進行動態化管理,促進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出台意見辦法,將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納入全縣年度考核。三是強化為企服務。通過一站式審批服務、精簡審批事項、並聯審批等措施簡化程式、方便企業辦事,從全縣及部門層面,開展“百名幹部聯百企”、管理提升“百千萬”、創新服務“三項行動”等活動,強化部門履職服務意識,提供宣傳政策、培訓業務、提升管理和登記融資、培育品牌等服務,為企業幫困解憂。

二、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已初步形成規模,蓄勢發展後勁較足,但仍然存在諸多因素,制約其快速發展、做大做強。

(一)創業能力不足。一是氛圍不濃。儘管就業難、招工難同時並存,但受主客觀因素影響,人們自主創業、主動創業意識薄弱;現有企業滿足現狀、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現象也較普遍,對二次創業熱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創業激情、能夠領辦企業的優秀人才總量稀缺,鼓勵成才的機制不健全。

(二)創新實力不強。現有中小微民營企業,總體上規模小、實力弱,從事的產業結構較單一,大部分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較低;企業研發投入少,研發能力不強,名牌少、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少,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發展要素受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有些行業產能相對過剩,原材料、物流、電力和勞動力價格成本不斷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不斷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小微企業用地難規劃、難安置情況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經營粗放。不少企業缺乏長遠發展規劃,不注重管理團隊、行銷隊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用人機制落後,家族式管理模式明顯,任人唯親、職工晉升渠道窄、機會少,薪酬待遇低、勞動強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環境還需最佳化。我縣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大力倡導“二次創業”理念,但在引導扶持服務企業發展方面還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實力度需加強等問題。辦事審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園區公共設施不夠完善,在服務企業職工生產、生活等方面還存有不便。

三、統籌對策力促中小微民營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圍繞中小微民營企業的設立、成長、壯大,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進一步搞好引導、扶持、服務,力促其不斷進檔升級,打造發展經濟、解決就業的堅實承載平台。

(一)完善規劃促進發展。在繼續實施《“xx”中小企業成長規劃》的同時,要統籌規劃鼓勵促進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適時出台全縣中小微民營企業專項發展規劃,以促進中小微民營企業快速健康成長。縣開發區、精細化工園等園區也要科學規劃布局,注意為這些企業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要根據產業特點規劃小微企業發展園。整體規劃設計園內小微企業布局,統籌建設相關共用生產辦公設施。借鑑外地經驗,引導、培育有能力的投資者興辦多種形式的小微企業“孵化器”,對高科技小規模成長型企業規劃建設“加速器”,在項目立項、審批、信貸、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使小微企業快速孵化成長。要加大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園區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健全完善企業集聚的園區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點自動存取款機分布,增加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或交通直達線路,方便企業職工生產、生活,提高園區承載企業的服務能力。

查看更多:
最新關於是否該給老人“帶孫費”調查報告範文
最新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關於家鄉變化調查報告2017最新
最新關於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2024年最新社會調查報告
2016最新的問卷調查報告範文
復旦大學發布最新調查報告:“90後”是理性、務實的一代
2016婚戀狀況調查報告最新解讀:單身 只因你太"宅"
2016德翼空難最新調查報告確認系副駕駛故意操作
最新2016洛陽返鄉置業調查報告出爐
2024年BI發布最新無人機市場調查報告
最新調查報告:手機不在身邊 人最多能忍3小時
有關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範文2016最新
最新關於西部農村教育教師現狀的調查報告
最新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