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展第三產業調查報告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地方財源建設、壯大地方財力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我們海島,受制於交通運輸等自然環境影響,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成為我縣加快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為此我們對我縣當前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並提出最佳化發展第三產業的建議。

一、我縣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主要特點

一是第三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擴張,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來,我縣圍繞“漁業富民、工業強縣、旅遊興島”的三大戰略,改變了以往重一產輕三產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得到了突飛迅猛的發展。XX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47億元,增長16.9%,高於總體增加值2.5個百分點。

二是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其他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了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XX年全縣接待遊客150萬人次,旅遊行業綜合門票收入4340萬元,旅遊直接收入6.9億元,分別增長2.7%、35.6%、53%。在旅遊業的拉動下,全縣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XX年全縣消費品零售額達到9.13億元,增長18.6%。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較第一業發展相對滯後。按照經濟社會現代化的一般標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應不低於45%。從我縣三次產業結構看, XX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32%,而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從第三產業內部增加值構成看,與旅遊相關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行業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較高,但企業普遍效益不高。至XX年底,我縣共有註冊餐飲住宿企業14家,其中贏利的只有2家。這主要是由於受旅遊季節性因素影響,企業營利時間短,經營成本相對較高。

三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健全。由於第三產業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業準入限制多,特別是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新型產業,準入條件高,抑制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一部分潛在的第三產業需求不能得到實現。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產業擴張的需求。由於我縣是傳統的漁業資源型經濟,城市化水平相對滯後。目前受自然資源影響,漁村出現的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出現困難,漁民的就業領域沒有得到充分擴展,產業結構調整可能帶來的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潛力不能充分釋放出來。

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稅收的影響

(一)第三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為地方稅收總量的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近年來,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對地方稅收的貢獻逐步增加。XX—XX年,全縣地稅收入總量由2217萬元增長到5400萬元,平均增長19%。XX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47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地稅收入占地稅收入總量的比重由XX年的48.9%增長到XX年的64.4%。預計XX年全縣地稅收入總量將達到6000萬元,第三產業地稅收入占地稅收入總量的比重將達到67%以上,成為地稅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二)第三產業稅收的地方貢獻率對最佳化收入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全縣近五年的第三產業稅收情況來看,第三產業所產生的地方級收入占第三產業稅收比重為77%,而第二產業稅收所產生的地方級收入占第二產業稅收比重為66.7%(只分析地稅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慮國稅收入,比例將會更低),第三產業地方級貢獻率高第二產業10多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兩年,隨著所得稅體制改革的影響,第三產業地方級貢獻率呈逐年增長態勢,XX年達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