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問題的調查報告2篇

三、武水流域水環境污染的原因

1、政府規劃滯後,企業遍地開花。由於前期政府對礦山資源開採缺乏科學規劃和產業布局,企業不願報批,不願投資建設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設施,部門監管難以到位。導致關市、井頭除4家較大礦山開採加工企業手續、設施齊全外,關市、井頭其他30餘家礦山開採和加工企業沒有一家手續齊全,更沒有一家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設施達到環保驗收要求。30餘家企業沿河各自圈地,隨意而建,隨意而采,隨意生產,廢渣隨處傾倒,廢水直排武水。礦山企業日積月累的露天採礦和非法生產是關市、井頭生態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武水水質變濁的主要根源。

2、礦山企業粗放經營,環境污染嚴重。號稱石材之鎮的井頭鎮現有的13家石材開採企業和20家石材加工企業均屬“三高四低”企業,即“高能耗、高占地、高污染、低投入、低產出、低品位、低利潤”。井頭鎮20家石材加工企業共占有土地132畝,年耗電885萬度,年耗水20萬立方,年耗石材5萬立方,年使用化學冷卻液(粉)高錳酸鉀和硫酸鹽達63.5噸,年外排廢水達10萬立方,年產生石油類0.086噸、年產生化學需氧量24噸,年排放懸浮物9000噸,年產生廢石材1.5萬立方,年產生廢渣廢泥達3000立方,年產生揚塵達50立方。井頭20餘家石材加工企業總投資僅3000萬元,由於投入不足,設備陳舊,更新換代滯後,生產的石材90%以上為低品位的磨光石、路沿石,高品味的藝術加工品不足10%,且產出率極低,不足40%。年產各種石材僅1.72萬立方,年利潤不足10%,年納稅僅183萬元。由於投入不足,這些企業廠房設施簡陋,生產場地沒有硬化、綠化、無專用固廢堆存場,無雨污分流排污溝,廢水循環利用設施嚴重不足。故在生產過程中水、氣、聲、渣四廢俱全,生產場地及周邊晴天粉塵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生產場界噪聲高達70db(a)以上。企業周邊到處堆放廢渣廢泥,廢水直排武水河。由此可見,井頭石材加工企業的粗放經營和污水直排是武水河乃至牛形山水庫水質變濁的直接原因。

3、采沙洗沙泛濫,河流生態破壞。近年來,隨著湘江及其一級支流禁止隨意采沙,建築用沙價格上揚,武水流域非法采沙洗沙行為日益增加。武水流域共有采沙洗沙企業10家,長年的非法采沙洗沙造成武水河床改變、河堤坍塌、河道淤塞、河水變濁、水中生物遭受破壞。

4、養殖廢水直排,水草植物叢生。武水下游的峴山、西渡共有大小養殖場近20家,其中500頭以上的養殖場8家。年排放廢水達7300噸,年排放化學需氧量146噸,年排放氨氮89噸。20家養殖有廢水處理設施的僅5家,直排武水河的15家,這也是武水下游水質富營養化,河面水草、水葫蘆叢生的直接原因。

5、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加劇。武水流域上游的關市、井頭礦山土壤普遍呈沙性,土壤結構本身鬆弛,易於流失,隨著礦山企業的長年開採,生態植被遭受破壞,加之礦山企業生態保護與恢復措施沒有落實到位,給本身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水土流失加劇是武水變濁的又一原因。

三、加強武水河水環境治理與保護的對策措施

還武水河以流暢、清澈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牽頭,企業主動參與;需要科學規劃;治利結合,需要明確責任,齊抓共管。

1、科學規劃。一是要做好武水河綜合整治規劃,保證武水河堤安全,河道暢通,河水清澈。二是要做好礦山開採企業的生態保護與恢復規劃,切實遏制礦區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加劇的趨勢,做到一邊開採,一邊恢復,一邊保護。三是要做好井頭石材企業的整治規劃,幫助和指導企業增加投入,更新設備,完善設施,建設治污和廢水循環利用設施,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提升產能,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生產條件,減少環境污染,走達標排放和循環利用之路,全面改善武水水質。四是做好畜牧養殖區域劃定和全面整治規劃,全面按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劃定適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嚴格畜牧養殖環境準入條件,嚴格環保一票否決和環評審批,切實做好現有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和廢物綜合利用文章,做到達標排放,變廢為寶。

2、嚴格準入。一是提高準入門檻。新建石材加工企業,凡組合鋸10條以下非工藝品加工企業一律不再審批,對“四廢”治理設施沒有建成的,一律不準投入試生產。二是鼓勵廢物循環利用。對石材加工廢邊角料和廢水沉澱廢泥進行資源化利用投資項目優先準入、優先供地、優價供地、優先審批。三是提升現有企業。對現有組合鋸10條以下的石材加工企業實行限時整改,限時合併,限時淘汰。全面提升井頭石材加工企業的生產環節、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和產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