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無形資產流失狀況調查報告

XX年xx月《中國青年報》報導了**市正陽河、老都一處、松花江大飯店、紫羅蘭攝影社、光明眼鏡店等12家國有商業企業,完成了國有資產退出改革,退出的國有有形資產總額近3億元,變成清一色民營股份制企業。而在改革轉制中,這些國有商企的資產均由該市商委委託評估中介機構評估、經該市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後確定其價值。評估的內容只針對

有形資產,對商標、商號等無形資產均未評估。對此,經濟專家表示了憂慮。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歷來沒有被十分重視,在國企改革的攻堅階段,這一問題應該被提出並值得高度注意。

商標、商號還不是無形資產的全部。現代會計理論認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構成了企業資產的總體。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無法直接觸摸到的隱形存在的資產。所以它實質上是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某種法定權利、特權或優勢的固定資產。擁有這些資產的企業,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特殊的有利地位,從而使企業獲得高於一般水平的經濟利益。 我國1993年7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財務通則》第20條規定“無形資產是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是指由國有企業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 對生產經營與服務能持續發揮作用並能帶來經濟利益的一切經濟資源。 遵照我國現行法律和政策規定並參照國際慣例,無形資產的基本內容還應包括:專利權;專有技術的使用權及其他科技成果權;設計等工業權;商業秘密;土地使用權等。

一、導致轉制過程中無形資產流失的客觀方面的原因

無形資產的特性是導致其易流失的客觀原因。

1、無形性。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觀反映,只能存在於在觀念中,因而它極易被人們忽視。在改制中,就會存在低估和不確認無形資產的現象。有些無形資產如企業形象、自創商譽、廠商品牌等沒有加以核算和反映,在對外的財務報告中也不加以說明;或者無意或有意忽視轉制企業的專有技術、專門人才、行銷網路等無形資產;對於商譽等無形資產也不加以確認等等。常常會由於遺漏這些無形資產項目而導致無形資產的流失。

2、不穩定性。無形資產的價值體現在其可以為企業帶來超過一般企業的盈利水平。但這種盈利水平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無形資產的未來收益依賴於人為的估計和判斷。而企業的盈利水平也會受環境的影響;無形資產的經濟壽命也是一樣,特別是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技術進步加速,對無形資產可使用年限(主要是帶來超額收益的年限)產生了影響,尤其是技術型無形資產,很可能一項無形資產才開發出來就走向了淘汰。這使得無形資產的價值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從而影響到在企業轉制時對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一些企業就可以利用無形資產的計價做文章,操縱價格,造成無形資產的流失。

二、導致轉制過程中無形資產流失的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無形資產缺乏利益主體的關注。作為企業重要資產的無形資產,其作用是可以使企業獲取超額利潤。它應當是企業經營者關注的焦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作為原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由於無形資產的狀況優劣以及是否完整、安全與其經營業績評價沒有直接關係,因此經營者對無形資產缺乏關注,其現實表現為淡薄的無形資產保護意識、保密意識和缺乏對無形資產的有效管理。而面臨轉制時,由於經營者占大股的政策,使得經營者在企業資產的評估問題上又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事人”,更是很難要求其公正地來對待本就容易被其他人忽視的無形資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