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自理能力親職教育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報告

2、加強家園聯繫,轉變家長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觀念。

《幼稚園工作規程》第47條指出:"幼稚園應主動與家庭配合",因此我們將定期組織家園活動,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共同商討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家訪,在家園通平台開闢專欄,進行家教經驗交流,幫助家長提高重視勞動教育的意識,掌握教幼兒動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長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幫助並付諸實施,使孩子在園和在家表現一致,配合幼稚園共同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導家長掌握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內容與方法。

指導家長有意識地、有目的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1)給孩子一個機會去嘗試。當孩子對做某件事有興趣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大膽放手,抓住學習的敏感期,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自理能力。

(2)給孩子一段時間去學習。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學習過程,即使孩子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也要容忍孩子從不會到會的漸進過程。

(3)教孩子一個方法去鍛鍊。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教給孩子自我服務的技巧,使孩子能夠勝任勞動。如用送玩具回家的遊戲引導孩子整理圖書,用圖譜的方式教孩子洗臉。這些方式直觀有趣,孩子很喜歡。

(4)給孩子一個要求去貫徹。提出的要求要能讓孩子勝任,在要求和任務提出後,家庭成員要形成統一戰線,堅持貫徹到底。

(5)給孩子良好的物質空間,主動學習。為孩子創設適合他們的空間,如騰出家具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間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為本,為孩子所需,為孩子所用。讓孩子在合適的空間中充分發揮自主勞動的積極性。

(6)給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間,享受勞動。要讓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樂的,運用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激勵孩子,幫助孩子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感。

4、根據不同類型的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對教養態度是重視型的家長,請他們總結自己的有效經驗方法,並藉助此類家長積極的力量影響班內其他家長,帶動其他家庭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對教養態度是放任型及保護型的家長,經常與其溝通探討親職教育的重要性,還可以多講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並通過吸引其參加班級的家教論壇、親子活動等影響家長,慢慢轉變家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

5、做好祖輩家長工作,取得親職教育的一致性。

(1)通過孩子的父母來影響祖輩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兒雜誌在書架上,與老人一塊兒讀讀,或開誠布公的和老人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使祖輩家長逐步意識到: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的面對一切,所以從小要讓孩子獨立去思考解決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起一個輔助作用,可以提出兩個以上的方案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家長越是把一切困難都從孩子面前挪開,越會使孩子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孩子就會束手無策,不會獨立應付和自己解決。

(2)通過家園聯誼活動,使家長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影響。

教師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幼兒家長參與到幼稚園活動中來,讓家長在活動中親自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從而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