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調查報告範文2018

為了更好開展掛鈎扶貧工作,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我對xx鄉xx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及生產、生活狀況作了初步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xx鄉鄉情及xx村基本情況

xx鄉是西盟縣唯一的拉祜族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42公里,東接勐梭鎮,南連翁嘎科鄉,西與緬甸佤邦雲盤區隔河相望,北連岳宋鄉和勐卡鎮,總面積185.5013平方公里,國境線全長10公里,為百分之百山區。全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191.3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對高差1601.3米。全鄉境內土壤以磚紅壤、赤紅壤為主,土地貧瘠,土層薄,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年平均降雨量273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乾濕分明。年平均氣溫15.3℃,常年無霜。全鄉轄5個村民委員會,52個村民小組。XX年末,全鄉總戶數3426戶,總人口11766人。全鄉耕地面積33707畝,其中:水田面積7723畝,固定旱地7194畝,臨時性耕地18790畝。糧食總產量629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2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4779元。全鄉糧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有甘蔗、油料、豆類;經濟林木有橡膠、茶葉、蠶桑;養殖業以水牛、黃牛和家禽為主。XX年,茶葉面積10805畝,產量724噸;橡膠面積62877畝,開割面積23734畝,總產量1074噸,其中民營面積17145畝,開割面積1584畝,產量57噸。

xx村隸屬西盟佤族自治縣xx拉祜族鄉,地處xx拉祜族鄉東邊,東鄰勐梭鎮,南鄰左擴村,西鄰xx村,北鄰南亢村,距xx拉祜族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西盟縣城25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轄2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22戶,有鄉村人口1036人,其中勞動力373人。全村國土面積14.92平方公里,海拔1432米,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273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47畝,人均耕地1.59畝,林地3260畝。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 為主。

二、制約xx村發展的因素

(一)幹部、民眾思想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部分村民及少數村組幹部對發展經濟寄希望於上級資金扶持,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有的村組幹部認為發展經濟是上級要求他們這樣做,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責任意識較為淡薄;多數村組幹部對怎樣發展產業感到手足無措,寄希望於上面有可供參考的模式或方案下來。總的來說就是對市場經濟的內涵了解得不夠透徹。

(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成為制約xx村發展的重要因素。xx村山高坡陡,土壤貧瘠,加上水利基礎差,現有農田多數是“雷響田”,有雨可種稻穀,無雨就只能種旱谷或玉米,水利設施根本無法保證農田的灌溉需要。加上人為支配力非常弱,致使xx村的發展舉步維艱。

(三)經濟來源單一,是阻礙xx村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目前,xx村的主要經濟收入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公司橡膠地的管理費和民營膠水收割、茶葉為支撐,拓展農民增收和發展農村經濟成為當務之急。

(四)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較為薄弱,團結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本領不高。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xx村大部分幹部民眾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幹部民眾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民眾致富本領不高。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水平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民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夠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民眾的感情。

(五)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正常的辦公經費都是依靠上級組織下撥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於包產到戶後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缺少民眾的積極參與支持而實施起來較為困難。

(六)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當地民眾有意見。

(七)村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面對糾紛,民眾依靠傳統習慣化解的較多,農村社會法制文化氛圍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今後發展構想

(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村風文明。村風文明是建設“美麗村寨”的靈魂。促進xx村村風文明,必須加強xx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大對幹部民眾的培訓力度,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要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引導農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勤勞致富。要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進農家”的活動,把健康文化建設融入到每家每戶中,讓農民真正受到文化的薰陶。要加強科普工作,大力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形成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即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改善xx村環境。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進一步完善村建規劃,推進現代化鄉村建設,改變農村面貌。要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通過培訓、宣傳等措施,改變民眾的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加強組織建設,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改變xx村集體經濟捉襟見肘的現狀,增強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用實際行動來說服和帶動廣大村民齊心協力謀發展、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黨員教育,明確責任。在黨員中廣泛開展“美麗村寨”建設帶頭人活動,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實行黨員責任區負責制,給每個黨員劃定一個責任區,明確黨員在責任區的職責;建立黨員幫扶制度,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

(四)關注民生,提高生產生活質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民房改造的投入力度,鞏固以橡膠、茶葉為主的支柱產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