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學習需求調查報告

在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村青年會成為未來新型農村青年的主力,他們的整體受教育程度提高,66%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很容易接受技能培訓和吸收有用的知識,這樣會逐漸擺脫傳統的體力型、經驗型勞動力的束縛,具備現代化生產對初級技術的要求。要重視提高農村青年素質的提高,就要重視培訓,通過培訓讓農村勞動力升值,給農村青年帶來真正的實惠。要注意政策落實和多樣化、實用性的技能培訓非常重要。要根據當地情況制訂具體可行的培訓實施計畫,將符合條件的學員分期分批列入培訓計畫,各地聘請當地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培訓人員承擔農村青年的培訓任務。另外還要充分利用縣鄉農業、教育、團組織現有教學設施,以縣鄉各示範區、示範田、示範場以及規模較大的個體農場、畜牧場作為實習基地,使學員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能夠多為農村青年統籌考慮,將政策向農村傾斜,進一步擴大培訓對象的範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針對農村青年的就業問題,在職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見習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讓農村青年也能享受優惠政策。

(二)鼓勵自主創業學習

當前,由於農村青年還存在的這些劣勢:資金短缺、經營管理能力不夠、信息閉塞、法律知識貧乏、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等,使得他們所缺失的東西無法從市場上得到彌補,他們唯有轉向掌握著最多的政策、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經濟資源的政府,希望能夠提供優惠的政策、容易獲得的貸款、真實及時的市場信息、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和實用的科技知識。他們迫切地需要一種力量來組織他們闖蕩市場、抵禦風險。農村青年們選擇了致富的門路,開始往往會遇到缺資金、少設備、無原料等實際問題,基層團組織應該積極地為他們穿針引線、鋪路搭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及時地為青年人排憂解難。

(三)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農村青年是建設鄉風文明的主體,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開展農村文明創建活動,都離不開廣大的農村青年。一方面他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需要業餘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他們生活在農村,貼近實際,貼近民眾生活,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地政府要根據本地資源優勢和傳統文化風俗,可以村、鎮為單位,利用農閒或節假日,在農村青年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中注入現代文藝樣式和內容,舉辦民眾樂於參與的各種文化節慶活動。積極扶持熱心文化公益事業的農戶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等,允許其以市場運作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以滿足農村青年自演自賞、自娛自樂、自我發展的精神追求。

(四)加強實際技能培訓,為他們掌握科學文化技術創造條件

目前,農村青年為求富而求知的欲望空前高漲,這就需要團組織發揮文化智力優勢,為他們掌握科學文化技術創造條件。培訓是就業的基礎,要組織好對農村青年的培訓,使他們擁有一技之長,了解城市競爭與生活規則,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增強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他們在城市中穩定就業,和城市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另外,做好農村無業青年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不僅在於預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共青團如果能把農村閒散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主動抓起來,抓出實效,自然而然就會有青年凝聚在團組織的周圍,就能贏得更大、更高的社會地位。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不僅要團結培養先進青年,同時也要做好弱勢青少年群體的凝聚和服務工作,進一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和工作領域,鞏固黨的青少年民眾基礎,從而提高團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