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婦女維權工作的調研報告

2、土地權益問題存在的原因。一是婦女的土地多在未婚前的父母所居地,一旦結婚了,父母家所在地取消了她的承包經營權,丈夫家可能也沒有她的土地,從而失去土地。二是長期形成的土地種植傳統,女性出嫁后土地留在出生地,由自家兄弟代為種植,並獲得經濟收益,導致廣大農村婦女認為理所當然的土地承包權應當屬於兄弟,而不去爭取。三是土地承包以家庭為單位,戶主大都是男性,這也導致廣大農村婦女在出嫁、離婚或者是喪偶等特殊情況出現時,土地作為農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不能隨婦女的住所、戶籍等變化而發生改變。 

3、財產支配權有限問題存在原因:一是婦女意識里她們最首要的任務仍然是照顧孩子和老人,因此並沒有積極努力爭取工作機會,農村婦女有相當一部分並沒有工作,導致她們對男士的依附性太強。二是就農村來說,家庭經濟來源仍以男士為主,婦女會覺得自己“沒有說話權”,從而不去爭取財產權利。 

由調查結果可看到,廣大農村婦女的維權意識明顯增強,家庭地位也在提高,可以說總的形勢是好的,但是 在農村,家庭暴力、土地糾紛、財產支配分割等存在的問題,依然容不得有半點鬆懈,針對這些問題,應該提高普法維權的力度、廣度、深度,注重個案維權。 

解決維權問題的建議與措施 

就目前婦女維權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看,婦女問題是社會問題,它存在於社會的方方面面,滲透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雖然國家已經設出代表和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專屬 

部門婦聯來幫助婦女解決困難,但是也正是因為此,形成了婦女工作也只有婦聯做的不良局面。其實婦女工作是全社會的,僅靠婦聯是遠遠不夠的。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整合社會資源,推動解決維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注支持婦女維權工作的氛圍,實現社會化維權大格局。 

1、創造良好大環境,構建社會化的維權工作格局 

在維權進程中要跳出傳統、單一的維權模式,打破婦女工作婦聯做的局限模式,確立社會化維權的新觀念,用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和思考婦女合法權益維護的有效途徑,建立健全婦女利益的有效機制,使婦女的各項權益真正落到實處。大 

一是打造依法維權的法治環境。通過深入普法、嚴格司法、違法必究等環節,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公正,為婦女維權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二是強化婦聯維權的職能作用。婦聯自身要解放思想,不斷完善和創新工作方式,依據法規和政策,及時提出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實施辦法和建議,切實解決婦女維權方面帶有群體性、傾向性的熱點、難點問題。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維權工作。實現婦女維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起全方位、開放式的社會化維權的大格局。要以婦女發展和維權需求為目標,依靠黨委領導,爭取政府支持,協調社會力量,推動民眾參與,逐步形成社會化、法制化婦女維權工作新模式。 

2、從婦女本身做起,提高廣大婦女的整體素質 

提高法律素質,增強廣大婦女自我保護的能力。鼓勵婦女通過各種渠道,學科學、學法律,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識,鼓勵婦女靈活運用法律保護自己,自覺地維護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中的平等地位和發展權利,在婦女最廣泛的參與中促進兩性和諧平等發展。 

加強文化教育,增強廣大婦女社會競爭的能力。不僅要加強婦女基礎文化教育。保證女童適齡入學率,降低在校女童輟學率,確保婦女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要把成人婦女的再教育納入正規化、系統化的軌道,為婦女終身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