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形勢調研報告

隨著一攬子“調結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措施效果的顯現,**經濟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資、消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已基本恢復到地震及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世界經濟雖已觸底,但全球產業體系分工調整、新技術廣泛套用並形成實際經濟成長動力仍需一個過程,且生態保護已成為各國關注焦點,這些決定了此次世界經濟復甦的進程將十分緩慢。同時,國內經濟雖總體向好但回升基礎仍不穩固,而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結構性調整也將會對全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基於這樣的巨觀背景,並結合**的實際,我們認為:,**的經濟增速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內需增長將會有所減緩,對外貿易趨緊形勢將有所緩解,物價水平保持小幅上揚。

一、金融危機以來的**經濟運行特點

(一)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但仍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自從“5·12”汶川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兩年來,**市經濟成長出現小幅波動,在第二季度增速達到近幾年的最低值(11.2%),然後連續3個季度保持約12%的增速。但從第二季度開始連續三個季度經濟增速達到14%以上,我市經濟增速不斷加快,經濟出現企穩向好趨勢,全市gdp同比增長14.7%,增速同比增加了2.6個百分點,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進一步得到鞏固。

(二)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再次強化,增長更為強勁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0%,同比增加了8.2個百分點。在房產市場銷售旺盛帶動下,全市房地產投資945.14億元,同比增長2.4%。在多方位促進消費的政策作用下,消費品市場持續繁榮活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3%,是近幾年的最高增速,較上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旅遊市場活躍,有效拉動了消費增長,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同比增長34%、29.1%,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33.2%。在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勢增長15.5%。

(三)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明顯減慢,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在城鄉居民收入方面,受巨觀經濟形勢影響,我市企業經營效益出現較大下滑,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明顯減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較下降4和4.9個百分點,雖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為以來的最低。

在社會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國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補貼農民參保機制、實現征地農民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並軌;率先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制度,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全域結算、報銷比例提高;同時,進一步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完成城鄉社區衛生服務規範化建設,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城鄉居民的“消費安全感”,為我市消費在嚴峻的巨觀形勢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四)物價指數明顯降低,變動趨勢趨向平緩

我市物價走勢基本穩定,各月居民消費價格累計指數增幅與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全年基本上徘徊在100-101之間。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繼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3%,八大類商品價格四漲四落,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1%。據統計,**ppi在1月達到全年最高(104.5),之後幾個月內持續下降,從8月後開始反轉,12月回升至99.6,全年累計ppi指數為98.1,下降1.9%。

二、近期**經濟運行應關注的重大問題

(一)巨觀調控政策將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

如何平穩退出超常規的金融刺激政策,將成為貫穿經濟發展的主線。12月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保持巨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強調加強針對性和靈活性,以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這個政策基調是非常清晰的。我國巨觀調控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利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啟動民間投資

民間投資是我國經濟成長內在活力與動力的主要源泉。我國今年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應對挑戰,我國將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和擴大民間投資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拓展民間投資的渠道。去年我國經濟復甦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造成各地政府債務急劇增加,通過政府追加投資來拉動經濟成長難度加大,我國將抓緊出台並落實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相關措施可能在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壟斷行業等領域提出更具體的安排,並在民營企業兼併重組、財稅支持、金融服務方面安排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寬、擴大民間投資範圍,降低準入門檻,將逐步實現經濟成長由政府投資推動型向民間投資拉動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