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司法鑑定問題的調研報告

四、建立統一司法鑑定人員資格制度

在司法鑑定工作中,鑑定人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至關重要。近年來,由於鑑定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問題,出現在鑑定問題上的錯鑒和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現象屢屢發生,影響了司法鑑定的嚴肅性和公正性。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長期以來法律沒有對鑑定人的從業資格和考試、考核及管理制度予以規範。為此,司法鑑定工作一定要建立起統一的鑑定人員考試、考核和資格審查制度。

五、建立鑑定人負責制度

關於誰對鑑定結論負責的問題,現行的有關規定是鑑定人在鑑定結論上籤名,其所在的鑑定機構在鑑定結論上加蓋公章。這實際上意味著除鑑定人本人外,鑑定機構也要為鑑定人出具的鑑定結論承擔責任。這種規定削弱了鑑定人的鑑定責任,不利於保障鑑定結論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準確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建立司法鑑定和鑑定人負責制,將現行有關法律中規定的以單位負責為主,改為以鑑定人負責為主,單位負管理責任,即每一個鑑定人都要對自己署名的鑑定結論負責。對多人參加的鑑定,如存在不同意見,應當註明保留意見,不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做法。特別是精神病的鑑定,可邀請不同單位的鑑定人一起會診,各負其責,避免同一單位的多數人做出錯誤鑑定結論。

六、制定統一的鑑定標準

我國現行的一些鑑定標準有的不夠科學,有的不夠準確,給司法審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如法醫鑑定中重傷偏輕和輕傷偏重以及輕傷與輕微傷的鑑定結論就概念模糊。現實生活中重傷就是重傷、輕傷就是輕傷,不應存在偏輕、偏重的問題類似這樣的鑑定結論在其他學科中也還有一些。司法鑑定標準是鑑定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重複鑑定問題和發生在鑑定中的徇私舞弊現象與規定標準不統一有直接關係。因此,應當由有關部門按照不同學科,制定統一的鑑定標準。

七、廢除終局鑑定制度

司法實踐中鑑定結論的多樣性和重複鑑定問題,給司法機關和當事人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造成極大浪費,也給審判機關高效、準確地認定案件事實帶來困難。為此,學術界和公安司法機關的同志都提出了不少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提出限制鑑定次數;有的提出要組織權威性鑑定機構,實行“終局鑑定”制度;有的提出只有法院自己作的鑑定或法律委託作的鑑定才算數等等。在目前有關司法鑑定的規範中,有的規定各地成立的司法鑑定委員會負責本地區司法鑑定的終局鑑定。有的規定鑑定限於兩次,兩次後由司法鑑定委員會進行終局鑑定。上述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限制鑑定次數和採取終局鑑定的做法,不僅與我國法律規定和證據原則不符,而且侵犯了人民法院的獨立審判權。我國訴訟法規定,所有證據必須經過人民法院認定才能作出判案的依據。因此,無論是司法鑑定委員會還是權威鑑定機構所作的終局鑑定,不僅在法律上沒有任何意義,取代不了人民法院的最終決定權,而且影響和妨礙了人民法院對鑑定結論的審查判斷,並有可能直接導致對證據認定上的錯誤。

八、依法維護人民法院對鑑定結論採信的絕對權威

憲法規定,各級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審判權的行使是通過對證據的審查判斷,通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並依據認定的事實和法律作出裁判來實現的。鑑定結論作為訴訟中的一種證據,法院享有對其審查判斷並對其是否作為定案依據的最終決定權,但並不能認為只有法院自己的鑑定機構或者法院委託的機構和人員才具有鑑定資格。就鑑定結論的性質和鑑定結論產生的過程而言,它是一種科學實證活動,不是審判行為。因此,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建立科學完備的質證、辯論和專家諮詢制度,幫助審判人員對鑑定結論作出公正、準確的認定。實行專家諮詢制度也是鑑定立法要解決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