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居民參與、促進社區建設

居民的自組織能力,使居民真正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加強社區自治就必須使社區自治制度化,當前應主要開展的工作:一是加強法制建設,儘快制定省級社區居委會選舉辦法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等,使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有法可依;二是規範參與程式,不同的社區要依據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詳細的、操作性強的參與程式,什麼時候議事,什麼時候實施,居民該怎么辦,居委會要怎樣做,有建議或者意見怎樣提等,使居民一看就明白;三是推行區務公開,社區事務的處理應在陽光下進行,決策情況、實施情況、存在問題等都要及時向居民公布,便於居民民主監督。另外還需要結合我國加入wto和政府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向社區簡政放權。如果建立了一套自治制度,權力卻仍在政府手裡,事事還需要向上級請示,那么社區自治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與“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模式相適應,市區政府尤其是“條條”部門要繼續向社區下放權力,使社區居委會實實在在的承擔起自治的功能。當社區自治真正實現制度化時,居民居民參與的渠道也就暢通了。 中國城市社區建設已經破題,但是任重道遠、意義重大,其間居民參與無疑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居民都具有共建新型社區的責任和義務,圍繞社區建設,結合自身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做到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居民參與為社區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