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局領導班子調研報告

二、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水利工作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以保護和開發水資源為重點,以防治水污染為核心,以水務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整修骨幹水利、新建蓄水工程、推行節水灌溉為主要任務,提高水利服務經濟社會的綜合能力的指導下,探索出了一些經驗和辦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發展,在新時期新要求下也突現和暴露出以下一些問題和困難。

1、自然因素存在的客觀問題和困難。我縣水資源總體講比較豐富,但××的地形和氣候覆雜多變,“山高坡陡、河流深切”是對××地形的描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高一丈,水冷三分”、“山頂積雪山下花”是對××氣候的寫照。由於氣候溫濕,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沿江低海拔一帶降水少,反之氣候寒冷不宜農作物生長的高海拔地區降水相對較多,需要的工程措施多。加之由於地形、地質複雜,水利工程建設難度大、投入大,易毀易垮,維修管理成本高。受地形和氣候限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難以形成規模、規範化和以水養水的格局。另外生態破壞嚴重,資源性、工程性、水質性缺水突出。

2、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順,職能不清,權責不明。目前來講,很多部門在做水利工程,導致同一件工程不管的時候一家也不管,管的時候家家都管,很多處於半自然修復狀態。

3、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由於權責不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粗放管理經營,導致工程不能充分發揮效益。

4、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經費不足。由於管理維修經費不足,很多工程不能及時進行維修,久而久之,損毀越大,很難修復,有些直接成為癱瘓狀態,影響了工程效益的發揮,影響了當地的收入。

5、供水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和執行供水價格,才能解決水資源浪費,緩解供需矛盾。

這些問題導致水工程效益不能最大發揮作用,不能最大限度的促進農民增收、社會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三、解決的思路和辦法

1、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爭取中央和省級對水利項目的大投入,努力改善水環境。我縣水利基礎設施雖有很大的發展,大缺水和水的安全還存在很多問題,缺水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只有大量爭取中央和省級項目資金,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才能解決我縣缺資缺水的實際,才能真正改善我縣水環境。

2、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統一實施。各部門之間加強協作,對項目進行綜合規劃,集中資金進行統一實施,工程完工驗收後及時成立管護機構,移交管護機構進行全面管理。

3、加大投入,明確責任,規範管理。只有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善管理制度,明確各方權責,保障管理費用,才能讓工程得規範管理,保證工程良性運行,長期發揮效益。

4、城市、集鎮用水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城鎮收入平穩,是我縣唯一具備市場運作方式、實現以水養水並發揮效益增加地方收入的領域。

5、農業用水和農村飲水實行政府補貼,成立用水戶協會,

適當收取管理費的做法。目前,和多新項目實行了成立管護機構,完成驗收一件人移交當地管護部門一件,且明確了職責,這是很好的辦法。然而受特殊的自然地理限制,大部分水利和人畜飲水工程,尤其是溝渠不可能實現以水養水或創出經濟效益,針對這些,我們認為政府部門應進行後期維修管理成本核算,建立縣級維修管理基金,對工程管護人員進行定期定額補貼管護費,對由於自然災害引起的損毀進行及時修復。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百姓用水。同時建立基金使用監管體系,以確保資金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