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目標模式的途徑

遵循按勞分配為主,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結合,充分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筆者認為,我國企業分配製度改革應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收入共享、市場調節、企業分配、政府調控型”的分配模式。

所謂“收入共享”是指企業在市場獲得收入後,對企業成長和收入增長做出貢獻的各產權主體和個人都有權參加企業收入分配,共享企業收益成果。這裡企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市場獲得的銷售收入,即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值(c+v+m)扣除生產資料計)的消耗,所剩餘的部分(v+m)也就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的國民收入。所謂“市場調節”,就是企業的國民收入以及各利益主體(國家、要素所有者、勞動者等)在企業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應由市場機制調節和確定。“企業自主分配”,就是企業上繳稅利和扣除積累後的所余收入由企業自主分配。政府調控就是政府運用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企業收入進行間接調控,以促進效率提高、經濟發展,保證社會的公平和穩定。政府對企業分配的巨觀調控主要是制定和提供各種關於企業分配的法規、政策、制度,明確政府、所有者、企業、個人間的分配關係,規範各方面的分配行為,維護正常的分配秩序,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企業分配製度創造所需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建立和健全對企業分配的巨觀調控體系,通過信息引導、政策指導以及財政、稅收、貨幣、信貸等手段對企業分配進行巨觀調控;利用各種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直接、間接地調節收入在不同階層之間的分配,防止貧富過於懸殊與兩極分化,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

從我國企業實際出發,實現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目標模式應按如下途徑:

(一)建立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企業產權制度。

一是企業資產股份化。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組織形式。國有企業除少數國有獨資公司外,都可採取股份制公司或股份合作公司的形式,而股份制企業的建立要以企業資產股份化為前提。

二是企業產權多元化。現代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大生產。社會化大生產要求企業必須能夠在短期內籌集大量資金,以滿足進行規模巨大的資本密集型生產和不斷進行技術更新的需要。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的一元化產權結構的獨資企業都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產權多元化的企業則可在社會範圍內迅速籌集資金,且能分散投資風險,把投資者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

三是產權界區明晰化,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在市場經濟中,包括國家在內的出資者的所有權與企業作為法人的財產權必須分離。出資者是企業的所有者,以投入企業的資本額對企業債務負有限責任,擁有對企業剩餘收入的索取權、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但不能直接支配法人財產,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企業中,股東大會是企業最高權力機構,行使出資人職能。董事會代表企業股東行使資產所有者的職能,對企業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做出決策,聘任經營者,並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行有效監督的職能。企業享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權,依法擁有法人財產的占有、使用、初始收益和處分權,並用法人獨立的財產對其經營活動負全責,對所有者資產承擔保值增值的責任。

四是使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形成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不同利益主體的相互制衡機制的企業分配製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國家、所有者、企業、勞動者幾方面的經濟利益,建立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結合的企業分配製度,形成企業不同利益主體的相互制約機制的實質,就是依法規範和保障國家利益、所有者利益、企業利益、勞動者利益,實現四者利益的均衡。

首先,在社會化大生產中,政府以社會管理者身份通過稅收等形式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無論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和經營形式如何,所有企業都必須依法納稅。客觀上存在著如何規範政府收入,避免擠壓企業所得,增加企業負擔,影響其發展後勁,使國家和企業間分配關係不斷趨於合理的問題。

其次,規範所有者與企業的分配關係。作為企業所有者,無論國有資產還是個人資產的所有者,都擁有平等的對企業剩餘收入的索取權,有權以股息、紅利、股票期權等形式取得收入。董事會成員作為股東除了獲得股權收益外,由於他們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和管理活動,還要獲得工資收入。

再次,是建立對經營管理人員的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企業經營者是各種生產要素的組織者,他們的素質高低、工作態度如何、經營管理的水平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起著關鍵的作用,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和經濟效益的好壞,決定著企業的發展。但在股份制企業中,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如果缺乏對經營管理者的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則可能出現所謂“內部人控制’問題,即經理人員利用股東和董事會對企業經營信息掌握的不全面,損害所有者的利益。建立對經營管理人員的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可以把他們的收入與其經營業績直接掛鈎。從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可實行年薪制和風險財產抵押制等。

最後,形成對企業勞動者的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一方面企業工資水平應由企業根據當地社會平均工資和本企業經濟效益決定,在企業之間和企業內部都要真正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按照勞動貢獻的大小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同時還要把企業勞動者收益與企業剩餘收益分配掛鈎,把企業超額利潤的一部分,以按勞分紅、內部員工持股等形式分配給勞動者,增加企業職工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關切度,形成企業職工收入與所創超額利潤相聯繫的有效約束和激勵機制。

(二)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

建立企業分配製度還需要以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為條件。這是因為進行產權改革,僅僅是為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擁有資產經營權、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銷售權、收益分配權提供所需的制度條件。而這些權利的實現則與市場體系是否健全,市場機制是否完善直接相關,只有存在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企業才能面向市場,以市場為中心來開展經營活動,取得所需的生產資料、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出售自己的產品,使企業的資產經營權、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銷售權、收益分配權等各項自主權獲得實現的場所和條件。只有存在一個完整健全的市場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才能形成完善的市場機制。市場才能調節生產要素在企業間、產業間、地區間的配置和再配置,企業收入結構的變化,收入分配的功能和效用才能得以發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體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市場機制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日趨明顯;但由於我國市場體系的發展起步較晚,歷史短,以及受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制約,目前,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特別是生產要素市場不健全,資金、勞動力、技術市場發育遲緩,還沒有完整的經營者市場,市場機制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需要加快市場的發育,促進各類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為各種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由市場決定其價格即報酬創造條件。

(三)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巨觀調控。

首先,政府應針對我國企業分配製度上存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理順分配關係,規範分配行為,維護分配秩序,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企業分配製度的建立提供所需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政府應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從制度上明確政府、所有者、企業、個人間的分配關係,規範各方面的分配行為;政府應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嚴厲打擊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排擠和打擊市場正常經營活動,損害、剝奪國家、合法經營者、消費者利益的違法經營活動,消除其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斷絕違法收入的來源;針對近年來我國壟斷行業和非壟斷行業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壟斷引發的社會分配不公的實際情況,堅決消除行業經營中的非自然壟斷因素,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公平分配的外部環境。對由於非自然壟斷因素造成的企業間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也必須採取有效政策措施,特別是要通過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從制度上予以根本的解決。

其次,進一步完善政府對企業分配的巨觀調控。主要是藉助高、中、低三條控制線即最低工資保障線、工資指導線和個人所得稅起征線對企業進行巨觀調控。政府根據經濟成長、物價指數、就業形勢及市場工資變動趨勢,每年制定並發布工資增長指導線。工資增長指導線必須與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人工成本預測預警、集體協商談判完全有機結合一起來影響企業分配決策,單純依靠工資增長指導線調控企業工資增減,並不能達到“引導企業工資合理增長、保證職工合法權益”的預期效果。

再次,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要在1994年全面稅制改革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結構、稅源結構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和貫徹國家政策的需要,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 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並在此基礎l統一企業所得稅,實現稅率的確定與企業財務制度脫鉤,以稅收中性為原則進一步完善增值稅改革,消除不同所有制企業稅負失衡不利於企業公平競爭的狀況,為不同類型所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和環境。

完善個人所得稅制,科學確定個人勞動收入所得稅的起征點,對個人資本性收入分類,實行“零基”徵稅,簡化稅率等級,逐漸加大對個人收入的調節力度,改進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工作。開徵遺產稅、贈與稅等財產稅,調節社會成員分配收入懸殊的矛盾,促進社會公平。

適時開徵社會保障稅(包括養老、失業、醫療),發揮其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城鎮低收入者和貧困群體基本生活需要的功能,配合企業勞動、工資、人事、醫療等制度的改革,儘快促進以養老、醫療、待業、傷殘為主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推薦]實現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目標模式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