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1、促進師德建設,從思想上化解職業倦怠

學校抓住“師德建設年”這個大好契機,從“樹師德”、“強師能”、“正師風”等多個方面各個角度深入開展工作,從思想的根部正位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議我校開展如下工作:

(1)認真學習《中小學生職業道德規範》,提高認識,增強崗位責任感。此項活動分三個層次開展:一是以自學和學段研討為主,使教師人人熟知師德規範內容;二是安排學校在師德方面堪稱楷模的骨幹教師面向全校教師解讀師德規範,使教師對師德規範內容深入理解;三是開展論壇活動,使教師對規範內容真正內化理解,重拾職業自豪感。

(2)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

(3)學習師德典型事例。樹立學典型、爭先進的勁頭。充分發揮網路優勢,通過校園網展開論壇,使之成為師德建設學習的平台。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的動力和最大資源是人。對學校來說,不僅要促進教師的發展,而且要促進教師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要讓教師們對師德有更深的、更新的認識,增強教師的責任心與敬業精神。

2、開展座談交流,從情感上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

在科學發展觀理念的引領下,促進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之間的和諧親近相互支持,從情感上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並針對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如,面向教師開展多期心理健康講座,並且開闢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做心理遊戲,讓教師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活動中,借集體的力量化解職業倦怠。

此外,我們在工會活動上也可以用心做文章,力求用豐富多彩行有實效的活動從多方面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例如請專業的聲樂教師來教老師們如何在講課時科學發聲,既利於緩解壓力,又可以保護嗓子。體現校領導的人文關懷,讓教師們在活動中放鬆心情,減緩壓力。

3、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增強教師的職業自信心。

一是科學研究。形式有:課型研究;小主題研究;集體備課;網路教研。二是提升師能。提升的方面有:基本功;常態課;媒體技能等。三是引領培訓。內容有:專家引領;骨幹引領;樹立典型;心理調解。四是對青年教師進行梯隊式培養。這既是對教師的培養也是對教師的關心。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能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提升職業自信心,自然也就破解了自身的職業倦怠。

科學發展以巨觀的指導思想引領著我們的工作,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將科學發展的重要思想轉化為科學的教育理念,內化為學校教學工作的實際行為,是學校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力措施和途徑。從而使科學發展觀的巨觀思想引領教育改革和指導學校的工作。

(三)針對此問題的一些建議

1、對社會的建議。

(1)建立合理的期望。全社會、家庭要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職責和使命。

(2)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教師不是全能選手,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要多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多換位思考,對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2、對教師的建議

(1)正確對待壓力,及時調整認知心態。作為教師,應正確對待工作壓力和境遇,及時調節認知心態。只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越能幫助自己有效地調適工作、生活、內心中的困境。

(2)放鬆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感。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必然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的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刺激反饋到人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漸升級增強的。因此,放鬆情緒對於緩解壓力非常有用。情緒的放鬆可以採用諸如放鬆訓練、轉移注意、與人交流等方法。

(3)磨練意志,增強個人抗壓性。外界刺激到底給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壓力,實際上是由每個人自身的抗壓性所決定的。而人的抗壓性是可以靠後天煉就的,教師們要加強人格方面的修養,加強意志獨立性、果斷性、自製性等品質的培養,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壓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學會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不良情緒的干擾。

(4)學會交往,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個人性格開朗,對挫折的承受力強。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從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5)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隨著社會的變遷,教師只有了解自己所處的角色情境,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具備先進教育理念,努力鑽研教法,探究學法的教師,才能放鬆自如地揮灑教壇,減少倦怠,以自身的高素質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