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研

現在,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

我本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好久都沒回去好好看看了。接到調研題目,挺激動的。其中,農村教育是我最想做的。當年,我們中學只有6、7個左右可以考上省重點高中,我們那屆最多,有11個。人家城裡的學校有的都考170多.因為沒有什麼前途,所以,家長很少支持學生學習,但是學習的學生都非常拼,一個班的學生前後反差很大、、、仿佛回到了國中時代。每個班級都會有同學不聽話,家長從來不管,因為打麻將不來參加家長會,拒接老師電話。初二時我和老師共用一張桌子、、、懷揣著對國中時代的回憶與眷戀,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回到家鄉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我的家鄉葫蘆島是遼寧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原名錦西(1994年10月更名為現名),是京瀋線上重要的城市之一。葫蘆島是半島,伸向遼東灣內,因頭小尾大,中部稍狹,狀如葫蘆而得名。葫蘆島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礦產資源頗豐富,擁有鉛、鋅、銅、鉬等礦產。同時是一個工業城市,有化工廠,鋅廠和造船廠。此地的渤海造船廠生產了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所以,它也是重要的潛艇基地。國共內戰時,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於此地展開。抗日戰爭結束後,東北約百萬日本僑民在此地被遣返回國。市下所轄縣級市綏中是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的出生地。

實踐過程

首先我來到了我的母校剛東國小和剛屯中學。發現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房子改建為樓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

第二,是教學的硬體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

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

第四,對待教育的態度上,從沒有家長管,甚至因為打麻將拒絕家長會到現在的會有家長經常主動給老師打電話,那些老師們都很欣慰呢。說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被承認的。

但是,我認為目前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規模小,硬體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第二、學校的工資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農村中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親職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第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第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陳莊鎮的愛林二村原來有一所村級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最後學校廢止,目前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