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親子活動總結

為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幫助當代青少年品鑑端午節所承載的愛國主義的道德核心,引導國小學生更好地了解、認同、喜愛傳統節日,進而內化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良好氛圍。現將我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總結如下: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追溯端午淵源。

各校利用國祺下講話會、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開展“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各班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網際網路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二、開展了“端午節、離騷頌、愛國心、民族情”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各校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演講等多種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並不是因為他投江自殺,而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出的那種精神:面對著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起身抗爭,始終保持一種民族的氣節,一種清白。而且透過屈原,讓他們看到,中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屈原。這就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維護。所以,孩子們通過參與這次活動,真正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什麼要紀念屈原,為什麼要把一個端午節人為地和屈原聯繫起來。

(二)各校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端午粽子我來包”等實踐體驗活動。

有的中隊還延伸了活動的內涵開展“熱棕飄香話端陽”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書籍閱讀和上網查詢,了解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並在班會上進行交流學習。中間穿插災區孩子堅強、勇敢、樂觀的故事,教育孩子從國小會堅強;有的中隊開展了親子活動,讓學生向長輩學習粽子、荷包的各種製法。自己動手製作“粽子”“荷包”,感受著民俗文化。同時發起“給災區小夥伴送上美好祝福”活動,藉此寄託大家對災區小夥伴的牽掛和想念;有的中隊以“快樂的端午”為主題,畫一張手抄報,出好一期主題黑板報,為孩子們所喜愛。有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有的中隊輔導員大膽啟用了班幹部,充分發揮他們班幹部的職能,鍛鍊了他們團結協作,共同組織策劃的能力。孩子們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精心組織策劃、準備著,把 “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開展得有模有樣,還把同學們精心製作、準備的小巧手工作品頒發給知識競賽中的佼佼者,我們覺得孩子們真能幹!

(三)、各校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製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各校“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各班輔導員還根據本班實際,讓孩子們以大組為單位,進行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製作”等比賽活動。該活動讓孩子們在動口、動手等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