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說:古越民族圖騰祭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

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掛、,薰、,喝。據說,吃粽子和,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薰、,喝,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民俗專家稱,端午節始於中國的,至今已有XX多年歷史.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現為國家。國家非常重視的保護,XX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至今已有XX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小編在這裡僅介紹以下的一種: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